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642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修1文档格式.docx

袁红彬

“未加盖院勘察设计文件图纸专用章者对外无效”

前言

濉溪县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属淮河流域。

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81km2,人口110万。

濉溪县地处广阔平原区,总体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高程在21~34m之间。

濉溪县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也是省重要的粮、棉、禽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濉溪县域河道众多,且处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防洪排涝任务较为繁重,现状防洪工程存在着防洪体系不完善、河道淤积严重、沟口不封闭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防洪排涝工程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日趋严重。

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本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尽快提高濉溪县防洪、排涝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免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基础条件和防洪保障,已成为水利建设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为此,我院受濉溪县水务局的委托,编制完成本可研报告。

1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和面积

东邻宿州市,南连蒙城县、怀远县,西接涡阳县和河南省永城市,北依淮北市和萧县,是淮北市唯一的市辖县。

地跨东经116°

23′~117°

02′、北纬33°

17~34°

01′。

接近陇海-兰新经济带中轴线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县城位于濉溪县域北部,距省城合肥直线距离约为250km。

境内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

自县境南端陈集乡小王庄至北端钟楼乡陈庄长为95km,东起双堆集镇东圩村西至岳集乡吴庄宽为42km,总面积1981km2。

2011年底濉溪县辖11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6个行政村,1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万人。

1.1.2地形与地质

濉溪县属淮北平原的一部分,位于淮北平原的中部,华北平原南缘。

县境内东北部分布着淮阴山脉的东延部分,呈丘陵状,由于长期遭受风化,山坡大多平缓。

平原区的河间地带,地面较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坡降万分之一左右,海拔34~21m,平原区的河流均顺坡平行贯穿全县,属淮河水系。

濉溪县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域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覆盖,主要构造形迹有蒋河至五沟向斜系,萧县至童亭背斜系,闸河至南坪向斜系,皇藏峪复背斜,符离集断层5个。

濉溪县属地震相对稳定区,地震烈度为6度。

历史上未发生过大地震。

1.1.3河流水系

濉溪县境内共有11条河流,统属淮河水系,多系自然坡降平行贯穿,顺其流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承担境外来水的行洪河道有萧濉新河、王引河、南沱河、包浍河、北淝河5条,经变迁起源于本县的有老濉河、新北沱河、澥河、巴河4条,分为萧濉新河、南沱河、包浍河、澥河、北淝河5个水系。

萧濉新河源出砀山黄河故道,南流经萧县、相山区、濉溪县、烈山区、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至江苏泗洪县入洪泽湖,总长290km,汇水面积2518km2,县境内长33.5km,汇水面积1329km2。

南沱河属新汴河水系,为淮河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刘口集。

流经商丘、虞城、夏邑、永城、濉溪,至埇桥区的戚岭子与新汴河相接,后经灵璧、泗县、泗洪后入洪泽湖。

县境内长46.2km,汇水面积517km。

县境内建有徐楼闸、四铺闸2座节制闸,四铺闸以上汇水面积3936km2。

王引河是南沱河的支流,原名溪河,发源砀山县中许庄,流经夏邑、永城、砀山、萧县、濉溪于四铺闸上汇入南沱河,全长80km,总汇水面积1192.9km2,县境内长43km,汇水面积128km2。

包浍河为天然河道,属怀洪新河水系。

浍河源于河南省夏邑县蔡油坊,流经夏邑县、永城市、濉溪县、埇桥区、固镇县5市县,县境段长64km;

包河县境段长7.9km。

包浍河汇入大沟61条段,汇水面积1201km2。

澥河属怀洪新河水系,发源于濉溪县五沟镇徐集村,经宿州市埇桥区、怀远县,至固镇县澥河洼汇入怀洪新河,总长80km,汇水面积726.9km2。

县内长39.3km,汇入大沟15条,汇水面积321km2。

北淝河是怀洪新河支流。

起源于涡阳县青阳河刘井附近,流经涡阳、蒙城、濉溪、怀远4县。

在怀远的四方湖汇入怀洪新河,总长111.1km,汇水面积1470km2。

我县境内段长6km,并与蒙城、怀远共界,沿河有6条大沟汇入,汇水面积为133.5km2。

老濉河起源于淮北市渠沟镇阎王闸,至黄桥村入萧濉新河,全长10.6km,流域面积53.9km2。

1.1.4气象

濉溪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炎冬寒,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雨量集中而且分布不均。

多年平均降水量860mm,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的60%;

年降水量最多的1963年为1352.3mm,降水量最小的1999年为558.8mm,相差2.4倍。

最大日降水量249mm(1957年7月14日),年平均降雨天数92天。

濉溪县暴雨日数不多,平均只有3天,出现暴雨的时间一般为6~9月。

县域年平均气温14.4℃,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0.1℃,7月份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5℃;

极端最高气温41.1℃(199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

历年平均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为83d;

历年平均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为16d。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94h,日照的月份分布以6月份日照时数为最多,2月份最少;

5~9月份作物生长旺盛期日照时数为1100h,占年总日照时数的48%。

县境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常年平均风速3.0m/s;

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9m/s,相当于8级风力。

1.2社会经济概括

建县以来,濉溪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濉溪县交通便捷,连接京沪、陇海、京九铁路的符夹线、青阜线以及煤炭运输专用线纵横交错;

5条国道以及合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它有乡村公路形成交通网,交通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县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3种,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的保有储量60亿吨;

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钴、金、银等;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耐火粘土、水泥粘土和水泥石灰岩等。

资源分布上点多面广,其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的韩村至双堆一带;

金属矿产多集中在县域的徐楼和前常诸片。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濉溪县近几年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生产蔬菜、水果、水产为主,调整粮经种植比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主要作物为小麦、黄豆、玉米、棉花、花生等。

2011年粮食产量87.6万吨,农业总产值48.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201元。

1.3城市总体规划

按照《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城市发展定位为:

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

徐淮经济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适宜居住、工业发达的皖北现代新城。

规划用地范围:

北至刘桥专用线,东至相阳路和老濉河,西至刘桥东部,南至徐楼北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63.37平方公里。

濉溪县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近期2011年为22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为33.5万人左右。

城市发展方向:

综合城区近远期发展的可能,考虑自然地形、交通条件、塌陷区等因素,确定近期跨过新濉河向西发展,远期向南发展。

总体布局以组团式的结构形态构筑空间格局。

分为五组团:

旧城组团、铁东组团、乾隆湖组团、河西新区组团、西南产业组团

旧城组团:

铁路以西,新濉河以东,浍河路以北。

该组团是濉溪县的商业文化、娱乐、休闲中心,是濉溪县的核心地带。

铁东组团:

老濉河以西,铁路以东。

该组团是濉溪县的老城区,紧邻淮北市区。

通过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东西联系,改善配套设施,开发房地产,建设高尚住宅区。

老城商业结合石板老街的改造,整合零星的沿街商铺,激活老城商业资源。

乾隆湖组团:

新濉河以东,老濉河以西,浍河路-南环城路以南。

该组团利用乾隆湖良好的景观条件,结合东部烈山南湖公园,作为濉溪的生态旅游中心。

周边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适当布置居住用地。

河西新区组团:

新濉河以西至王引河,玉兰大道以北至刘桥专用线范围内。

该组团为规划中的新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位于其间,组团内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居住用地条件良好。

西南产业组团:

新濉河以西,玉兰大道以南。

该组团现状已引入部分工业企业,规划作为产业发展园区,工业集中布置在该组团内。

2防洪现状和存在问题

2.1洪涝灾害

濉溪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雨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雨量集中且分布不均。

一年中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的60%。

夏季若遇持续的强降水过程,大量径流汇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客水难以排泄,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建国后的55年中,濉溪县发生洪涝灾害的年份就有20年,主要成灾年份有1950、1954、1963、1965、1982、1991、1996、1998、2003年,尤其是1963、1982和1998年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频繁的洪涝灾害不仅给濉溪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社会稳定和交通、通讯等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1963年降雨量濉溪站1441毫米,黄桥站1548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大65%以上,汛期从5月19日开始至8月底100余天,下雨日近半,其中最大一次暴雨是5月28日至29日晨,17h全县平均降雨量大200毫米以上。

暴雨造成河水猛涨,萧濉新河左堤孙庙两次决口,濉溪县城至五里郢一带平地积水1米多。

全县受灾人口53.6万人,受灾面积178.1万亩,房屋倒塌约9000间。

1982年是突发性大洪水年。

7月8日以前普遍干旱,第一次降雨从7月8日起到14日止,第二次降雨从7月21日至24日,两次降雨约400毫米。

由于降雨集中,各河道水位暴涨。

全县受淹面积32.65万亩,受灾人口26.5万人,倒塌房屋约3800间。

1991年5月23日至8月4日,全县屡降大雨,平均降雨636.2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32%。

濉河、沱河、王引河、浍河、北淝河等主要行洪河道先后多次出现洪峰。

北淝河出现5次洪峰,7月8日水位达22.4米;

浍河8月4日临涣水位26.3米,南坪闸闸上水位22.3米,出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位。

全县受灾人口3500多人,倒塌房屋700余间,受灾午季作物130万亩,浍河以南地区80%以上的农田受渍,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1997年7月17,全县普降大暴雨,各乡镇降雨均在200毫米以上。

由于雨势凶猛,雨量集中,上游客水下泄,下游河水顶托,全县普遍遭受洪涝灾害。

不少农田积水,内涝严重;

部分工厂进水,被迫停产。

县城道路积水没膝,一度造成交通中断,民房进水。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5万亩,房屋倒塌480间、毁坏桥梁62座、高压线路4000米,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

1998年8月13日至15日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受灾面积110万亩,进水村庄347个,倒塌房屋2332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2003年我县降雨量达1100毫米,其中7、8、9、10四个月降雨量为90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90%。

并连续降雨天数较多,四个月有56天。

全县受灾面积109万亩,受灾人口61万人,82个村庄进水,倒塌房屋283间,造成工、农业损失2亿元。

2.2防洪、治涝工程现状

2.2.1防洪工程现状

城区主要行洪河道有萧濉新河、王引河。

(1)堤防工程

目前,濉溪县还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