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441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正音。

(zhù

)(jué

)(yí

)(yú

)(yù

)(qì

)(huī)(zhì

箸爝彝虞煜砌麾炙

三、导读《行路难》: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0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少年时期博学且好剑术。

既想做隐士,又想做皇帝的辅弼大臣,思想极为矛盾。

其青少年时期的诗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二十五岁时出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定居安陆(今属湖北)时间较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曾一度抵长安想入仕途,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年)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又因秉性耿直,而遭谗言,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继续浪迹天涯。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入永王李幕府。

因李欲扩张自己的势力而被肃宗消灭。

李白被株连,先入狱,后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幸遇大赦,得以东归。

晚年流落江南一带。

61岁时准备北上,但因病而归。

次年在其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寓所病逝。

李白是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古风》抒发了为国立功,不满现实的悲愤;

他的不少诗作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既热关心国事,又鄙夷权贵,不慕虚荣;

有的诗作关心人民疾苦,渴望安定平静,对不义战争给予了尖锐的鞭笞;

他一生游览名山大川,诗作中借壮丽山河,抒发了开阔的胸襟和豪情壮志。

此外,还有一些歌咏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他善用夸张、比喻,想象奇绝、丰富,感情奔放,语言优美,清新、俊逸。

有《李太白全集》。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

2、古诗今译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封住了河面;

想要登上太行,大雪盖满了山。

闲时我像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伊尹乘船经过日月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的大海。

3、欣赏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

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

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4、主题 

这首表现了作者前途茫然、障碍重重的苦闷,以及冲破险阻、实现理想的信心。

四、导读《凉州词》

1、作者及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2、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3、赏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

“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

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

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

“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

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4、主题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既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

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调。

5、比较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诗文解释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

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B、诗文赏析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课时

一、导读《咏煤炭》

1、作者简介

于谦:

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

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

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

英宗复辟,被害。

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纪昀云:

“谦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至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乃转出文士上。

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

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

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

3、赏析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

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é

)火”,小火把。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

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

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

“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

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

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于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

5、比较他写的《石灰吟》

石灰吟

【宋】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同《咏煤炭》一样,是借物言志之诗。

句句是石灰,句句是人。

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

“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

末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后来为国难献身,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

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二、导读《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是五代时南唐的末代皇帝,历史上习称为“李后主”。

李煜即位之前,南唐国势已岌岌可危。

即位之后,他又不思整军治国,终日耽于逸乐。

而对危胁南唐生存的赵宋王朝一味卑躬妥协以苟且偷安。

公元九七五年,宋兵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灭亡。

李煜被俘,押抵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宋室的阶下囚,过了两年多“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被宋太宗赵匡义下令毒死。

从一个皇帝沦为阶下囚,这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的极大变更,对李煜思想上的剧烈震动是不难想知的。

在被俘后的两年多里,他念念不忘敌国的江山和失去的“天堂;

生活,追悔自己耽于逸乐以至亡国,并写了不少词抒发国,破家亡的伤痛和自己的人生体验。

《虞美人》就是在此期间写下的。

据陆游《避暑漫钞》记载,宋太宗是闻知“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下令将其毒死的。

如此,则《虞美人》是李煜一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