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99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docx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

教师

课时

1课时

哲学与人生

授课

班级

授课

时间

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多媒体计算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还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在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奋斗中,我们需要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

请同学们观看新闻播报(多媒体播放视频)

视频材料: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指出,要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学们,我们观看了新闻播报,谁能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富强—经济富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坚持改革开放

民主—政治民主: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文明—精神文明: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和谐—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由—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是为人之本

敬业—是兴业之要

诚信—是处世之基

友善—是立身之道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谁能根据这24个字的含义,归纳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能够激发社会潜在的巨大能力,形成广泛的正能量。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又是什么呢?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果说价值认知是道德责任感的指针,行动则是衡量其高度的标尺。

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

法制,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

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来不会取决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决于择善而从的行动者。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价值准则。

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人生发展必修有明确的目标

请同学们观看案例:

哈佛学子的不同命运(多媒体展示)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人生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等都差不多的毕业生。

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有清晰而且长远的目标。

25年中他们从未改变过目标,总是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25年后,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同学们,上面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人生哲理?

2.为实现人生目标奋斗拼搏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同学们,假如你的人生目标选择面对下面这三个问题,你将如何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如果你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你的导师对你说:

“你很有才,我觉得如果你跟着我混,我会给你最好的待遇。

只要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

(2)、如果有一天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回家告诉你:

“亲爱的,我要调动工作了。

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

”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

(3)、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

你们觉得你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

他,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这3个问题: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

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年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

“我要调动工作,明天就走。

”妻子问他:

“你要去哪?

你要去做什么?

你要去做多久?

”他的回答是:

“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

”从此,他从她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当中消失了。

这一消失就整整消失28年。

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

61岁,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二十元。

其中,原子弹十元,氢弹十元。

他叫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

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

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

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

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到邓稼先,说:

“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请同学们结合邓稼先的感人事迹,阐明自己怎样具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请同学们观看案例:

军人的不同命运(多媒体展示)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在1924年成立的一所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

徐向前和胡宗南是该校第一期毕业生,他们都很有才华,都曾被留校,都参加了1925年北伐战争。

战争中,徐向前目睹了军阀贪污腐败、官僚昏庸无能的现象,认识到“三民主义”救不了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确立了用共产主义救中国的奋斗目标,并于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运筹帷幄,智勇双备,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胡宗南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星级上将,但他对蒋介石盲目服从、不辨善恶,抗战时避居西北拥兵称王,内战时则成了急先锋,最后部队被逐个歼灭,逃到台湾又被弹劾,狼狈不堪。

1962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67岁。

同学们,上面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人生哲理?

上面的事例说明,实现人生目标应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一名中职生,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聪明才智,用自己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自己获得成功,同时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实现人生目标,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其次,实现人生目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主客观条件。

再次,实现人生目标,要制定详细计划,付诸实施。

最后,实现人生目标,要能坚守正确的人生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请你找出几个自己所了解的成功人士早年所确定的人生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你所要确立的人生目标。

 

中职生对德育课空洞的说教普遍感到枯燥无味,教学中我引入恰当的案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果。

分析思考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思考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观看调查资料,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学生观看资料,思考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观看资料,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巩固、提高本节课学知识。

教师引入新课

 

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导入主题直观、形象、生动。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师解析含义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归纳总结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讲解分析

 

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师讲解分析

 

对本节课内容画龙点睛

 

反馈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