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3298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

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战国策·

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虫;

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  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  2  ③小者必死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者,甘饵也  【译】            ②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译】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答】            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①卞庄子  ②那么  ③小的老虎④却    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

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  事半功倍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启示:

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  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大将军:

晋朝大将王敦③钱凤:

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②方忆右军未起  ..③相与大惊曰    ④及开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译】            ②信其实熟眠  【译】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答】                3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1.①不满②才  ③一起  ④等到  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

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戴震难师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也?

“曰:

”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

”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几④二千年矣。

“”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

“此非常儿也。

”  【注】①先生:

这里指戴震。

②是年:

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③就傅:

跟随老师。

④几:

差不多。

⑤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蕴蓄者久矣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①彘:

小猪②特:

只不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其子随之而泣..  ③顾反为女杀彘  ④子而不信其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  【译】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            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

  【答】            4.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跟随  ③同“返”,返回  ④于是,就2.①妻子制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①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

  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

曾子认为该杀,理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

  5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遂烹彘。

  【注】彘zhi:

大猪特:

不过,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妻止之曰    ④遂烹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曾子欲捕彘杀之  【译】            ②特与婴儿戏耳  【译】            3.曾子认为妻子的做法错在哪里?

  【答】            4.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后代,说说他教会了孩子哪些做人的道理。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去  ②同“返”,返回  ③阻止  ④于是,就2.①曾子想要抓住猪把猪杀了。

②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3.妻子说“特与婴儿戏耳”,曾子的妻子不明白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4.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6  【注】①君人:

国君。

②涓人:

国君的近侍,即宦官。

③期年:

一周年。

期,读“j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反以报君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已死,涓人却“买其首五百金”,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则故事有何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④于是      ..    【参考答案】  1.①反:

通“返”,返回。

  ②市:

买。

  ③以:

认为。

  ④是,这。

2.①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浪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头骨?

  ②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3.使“天下以王为能市马”,从而得到千里马。

4.①人们不要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应该要为长远做考虑。

  ②吸引人才,就应该做出爱才惜才的姿态,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群贤毕至,事业兴旺。

  高帽子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①老师者。

老师谓:

“今世直道②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

”其一人曰:

“老师之言不谬③,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

”老师大喜。

既出,顾同谒者曰:

“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  【注】①谒:

,拜见。

②直道:

善良风气③谬:

miù

,错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老师谓  ②尝有门生两人..③既出  ④顾同谒者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7  【译】            ②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

  【译】            3.从“老师大喜”这一细节中,你能读出老师怎样的心理?

  【答】            4.根据文意,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①说②曾经③已经、?

?

以后④看2.①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

  ②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

  3.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浑身舒泰,无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对吹拍不正之风的天机:

原来他反对给别人戴高帽子,不反对给自己戴高帽子。

  4.不管赞美还是恭维,我们必须必须谨慎对待,随时反省、检视自己是否符合该赞美之词,谦虚谨慎,自我克制,才能避免犯下如文中老师一样的错误:

得意忘形而落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