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977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

每一位新约作者都提到撒旦;

基督自己就提过撒旦二十多次。

新约旧约都提到不少撒旦的名字,有时称为路西弗,

有时称为基路伯,有时称为蛇等等,这些都是撒旦这个原型人物存在的证据。

撒旦不仅存在,还有独特个性。

《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普遍简约,撒旦的性格约有三方面比较突出:

曾经的智

与美的化身――以西结书第二十八章第十二到十五节描写未堕落前撒旦在神面前拥有崇高的地位,天上的美物环绕他,他称为

受膏遮掩约柜的”,他在神面前拥有至高的尊荣。

以赛亚书第

十四节写道:

十四章第十二节提到,他是至高的天使,称他为“明亮之星、早晨之子”;

强烈的贪欲――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十三、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

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1]五个“我要”极言其贪;

诡诈――他定意要打败基督做“至高者”,在神的宝座上建立他的宝座,超过其他天使,所以挑拨离间人神关系,诱惑人类。

总之撒旦在堕落后恶成为其性格主导,凡提及撒旦必与狡诈、阴险、邪恶相关。

圣经文学时期的撒旦形象总体上比较扁平,伴随着西方人对人自身和社会关系认识的深入,作为恶魔代言人的撒旦在后世的西方文学传统中被赋予多重的象征意蕴:

邪恶、惩罚、引诱、反抗、智慧、博学、率真、任性等。

而其与人类的契约关系也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母题,不断在文学中发展演绎,本文仅就四个时期的撒旦形象作一比较分析,展示其形象发展的轨迹。

这四个时期为:

中世纪时代、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时期、18世纪德国启蒙时代和20世纪早期的苏联,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和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又译作《撒旦起舞》)。

(一)

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撒旦形象集中体现在《神曲?

地狱篇》

之中。

由于深受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诗人但丁在塑造撒旦时基本沿袭了传统圣经文学的观念,即撒旦是惩罚者与被惩罚者的统一体。

作为受罚者,撒旦为他的骄傲和野心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他并不完全表示臣服,还不断用恶念诱惑人类,所以圣奥古斯丁

说:

“世上一切苦难都来源于他的恶意。

”[2]247即使堕落在

旦(卢奇菲罗)仍表现出对上帝的叛逆意识,但丁描写其“还扬起

眉毛反抗他的创造者”[2]243。

但反抗的作用是微弱的,在但丁的观念里,恶永远无法战胜善,所以他描写的卢奇菲罗尽管身形巨大,尽管有足够的智慧和狡诈统领狄斯城中一切恶鬼和冤魂

他的权威也只能局限在深渊中且永远无法挣脱上帝的惩罚。

卢奇菲罗相貌之丑怪就呈现这一观念:

“一个面孔在前面,是红色的;

另外那两个和这个相连接,位于肩膀正中的上方,它们在生长冠毛的地方连接起来。

右边那个的颜色似乎在白与黄之间;

左边那个看起来就像来自尼罗河上游地方的人们的面孔。

每个面孔下面

都伸出两只和这样的鸟相称的大翅膀……翅膀上没有羽毛,而和

蝙蝠的翅膀一样。

”[2]243-244卢奇菲罗头上长着三个面孔,

上帝象

象征撒旦的三位一体性作为上帝的三位一体性的对立面。

征着力量、智慧和爱的终极,而撒旦的三个面孔却象征着与此相反的三种属性:

无力、无智和憎恨。

作为惩罚者,卢奇菲罗与众鬼

卒铁面无私,决不为同情心所动。

撒旦的统治就是上帝对罪恶惩罚意识的再现,是以恶制恶,他是上帝有力的助手和同盟。

如果说卢奇菲罗性格中还有一些新特点是圣经文学所不曾细致描写的,那就是向善性。

他原本就是美与善的天使,堕落后尽

管心怀不满和反抗,但在永恒的黑暗之中,他也在痛苦和悲哀中尝试着转化。

尽管这转化十分微妙和模糊。

但丁写道:

“他六只眼睛哭,泪水和带血的唾液顺着三个下巴滴下来。

”[2]244哭泣可能因于对神作战失败,也可能因于无力反抗,但也可能来自

种忏悔和无望的憧憬。

诗人但丁特意安排了卢奇菲罗的处身之

善与恶的交界点,或者不如说,他本身就是作恶造善之一体的集中写照。

屈从他,就必然深陷罪恶不能自拔,背离他则意味着对德

行的追求。

可以说,卢奇菲罗的“恶”成为诗人寻求善的阶梯没有对恶的观照和体认,也不会有道德上的觉醒和净化,更无须说对至善灵境的追求。

和圣经文学相比,《神曲?

地狱篇》中的撒

旦在性格的主要层面和原型是相同的,但基于但丁对人的复杂性的理解该形象还是增添了一丝人的属性。

(二)

清教运动时代的撒旦出现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一书中。

该书取材《旧约?

创世纪》和《新约?

启示录》。

故事由两个部分组

成,一是亚当和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诱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是撒旦反叛上帝的故事。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行了各方面的再创造

使撒旦的形象比其圣经原型和但丁的创作更加生动复杂也更具

艺术魅力。

诗的主角来描写,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

撒旦也被赋予勇敢、智慧、毅力的化身,但终究未脱离“邪恶”的本质。

作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反抗者,撒旦即使是被打入地狱以后,他也带着天使的余

辉,召集群魔东山再起。

在地狱中,撒旦威风凛凛地坐在装饰着无数珠玉钻石的宝座上面,趾高气扬地对群魔发号施令。

他之所以反抗上帝的权威,在于他意识到上帝对其精神和处境的奴役状态为此他要取代上帝结束无边的屈服。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导致了

反叛,结果仍被上帝打入地狱。

面对失败的惨景,撒旦毫不气馁:

“我们损失了什么?

并非什么都丢光:

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

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更难战胜的呢?

”[3]8这些豪言壮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反抗者的不挠意志。

但同时,撒旦又是一个邪恶的引诱者,恶在其

性格中仍占据主导。

诗剧一开场,撒旦就向众魔宣布:

“无论作事或受苦,但这一条是明确的,行善决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

们唯一的乐事……”[3]10这句话是界定撒旦性质的关键。

从其

表现和本质看,他仍然体现为“恶”。

他有强烈的权利欲望和嫉妒心,想要取代上帝,享受绝对的自由。

他处心积虑引诱人类的始祖犯罪,使其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屈从于自己的权威。

诗人弥尔顿确实赞美了撒旦的反抗特性,但并没有因此改写魔鬼的本质。

且看撒旦的反叛宣言:

“我们的名号理应是治人而不是治于人。

”[3]207充分暴露了他的骄傲和狂妄。

在举起“自由”的旗帜的同时,又说“地位和等级跟自由不相矛盾。

”[3]207前后相悖的语言掩藏着一颗暴君的险恶用心。

正因为他在极端个人主义的驱使下一步步堕落,甚至到了暴虐和放荡的地步,所以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一一瘫倒成蛇。

显然,在《失乐园》里撒旦不是

一个真正的英雄,而是具有邪恶本质的矛盾人物。

他全部的反抗归根结底是要使自己成为人间新的主宰,凌驾在一切权威之上,

掌控人类的生死存亡。

从这一点上来说,撒旦又是一个悲剧人物,

他不曾觉醒自己曾经极力反抗的和如今极力攫取的是同一的,其性格本身就蕴涵深刻的矛盾性。

(三)

当西方文学发展到启蒙时代,德国诗人歌德以辩证和理性的思考为读者创造全新的撒旦形象,虽然梅菲斯特(撒旦)不是《浮

士德》中的首要人物,其形象仍有独立价值。

在诗剧中他站在浮士德的对立面,承担邪恶的诱惑者和试炼者的角色,其形象塑造的目的不仅在于呈现其恶,更重要的是揭示其“作恶造善之力之一体”的辩证性。

作为恶魔,他曾自我解释说:

“我是永远否定的精灵!

……你们称之为‘罪孽’、‘破坏’的一切,简言之,所谓

恶'

正是我的原质和本性。

”[4]35-36悲观厌世、狡猾奸

诈、冷酷凶残、寡廉鲜耻构成其性格特征。

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恶的象征,在某种条件下,他的恶也可以转化为善。

恩格斯

就曾指出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当梅菲斯特对封建宫廷、教会、庸俗的社会风气进行揭露和批判时,他的言语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他的虚无主义观念――“因为发生的一切终归要毁灭,所以什么也不发生,反而更好些。

”[4]35成型于封建社会末期和野蛮的资本积累时期其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否定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进步作用,所以梅菲斯特的“否定”和“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有积极意义的。

就梅菲斯特和浮士德的关系而言,他主观上想方设法引诱浮士德误入歧途,却在客观上为激励浮士德不断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起到促进作用。

他把浮士德从书斋引入世俗,想用低级享乐诱

使其堕落放弃追求,实际上却帮助浮士德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

表达这样一个观点:

人类要进步,就要行动,而动力来自于人类心

灵和生活的欲求,所以恶是进步的前提,恶的作用不全是破坏、否定和倒退,恶是人类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这正是梅菲斯特

作善造恶之力之一体”的内涵的具体体现。

不仅人类是善恶一体的复合物,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如此。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言“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5]188海德格尔“造物

善与

主在创造人类世界时,就设置了它的对立物,男人与女人、

此类内涵的具体阐述。

所以通过歌德对梅菲斯特形象的塑造统的撒旦形象在此时更具辩

证色彩,也更能体现复杂深刻的社会意识。

(四)

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都在尝试超越传统,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又名《撒旦起舞》)中的撒

旦形象颠覆了以前所有文学中的撒旦形象,比之梅菲斯特,他更加生动可爱。

他充满智慧,洞悉世情,对前苏联治下的一切罪恶进

行无情的嘲弄和鞭挞。

在小说中作家重点为我们塑造他的三重身份:

阴郁的暗夜之神,严酷的惩罚者,强大的拯救者。

三者矛盾地

统一在一起,赋予撒旦(魔王沃兰德)以全新的艺术形象。

魔王沃兰德形象塑造深受《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的影响所以在小说开篇作者就引用了《浮士德》中的几句诗:

“那么你究竟是谁?

我就是那种力的一部分,总想作恶却总是为善。

”分明就是“作恶造善之力之一体”的回响。

但是二者仍存在巨大的差

别。

作为暗夜之神,马太称他为“邪恶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