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2167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我国的国际储备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

其中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的90%以上,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此外,尽管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亦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外汇储备的增减是影响储备资产总额变动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外汇储备上。

2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很少,在外汇方面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外汇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外汇储备量很小,年平均约为5亿美元以下。

此时的外汇储备量反映为中央银行的外汇结存账户余额,管理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通过银行结存制度将所有外汇买卖集中在国家银行办理(1979年以后,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独立行使职能,办理各项国际金融业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轨,市场经济带来的是外汇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其中1981年底外汇储备总额仅为47.6亿美元,1984年底就达到了144.2亿美元(包括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两部分)。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调整政策,大量削减进口,努力增加出口,出口量的增加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收入。

1984—1986年我国的国际储备有所下降,原因是这一时期国家储备管理失控,外汇资金投向有偏差。

但随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扭转局面,自1987年开始外汇储备额又有所上升。

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主使行政职能。

而将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划归国家外汇管理局,实际上仍由中国银行代管。

此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国家外汇库存;

二是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

其中的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对外贸易外汇收支的历年差额总和,差额为正,说明收大于支,形成外汇储备,这一部分储备约占全部外汇储备的20%。

此外,由于这部分外汇收支需用人民币办理结汇手续,因而要占用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资金。

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是中国银行的外汇自有资金,加上其在国内外吸收的外币存款减去其在国内外的外汇贷款和投资后的差额,以及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款项的未用余额部分,这一指标反映在中国银行的海外账户上。

但是,这种统计口径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因为国家对于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并不能无条件加以利用。

因此,1992年我国对外汇储备统计作了调整。

决定从1993年起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不再包括国内金融机构的外汇结存部分。

以此确立了以国际外汇结存为核心的新的储备统计口径,从而初步理顺了储备管理中的各种关系。

1994年,我国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以及《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我国开始实行汇率并轨,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从而极大地吸引了外资流入,促进了出口。

外汇收入持续增加,外汇储备也迅速增至1994年的516.2亿美元,我国自此开始实行储备集中管理和相应的经营制度。

1996年,我国在外汇管理方面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同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为6099.32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大国。

三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

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的报道,据估计,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外汇储备结构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的8501亿美元,登上了全球外汇储备最大持有国的位置。

然而,在数量论之外,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结构性问题却鲜有人提及。

观察近4年多的数据不难发现,外储来源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资本项目已经取代经常项目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而外汇储备来源正在债务化。

如果以当年贸易顺差与当年新增外汇储备之比,来计算经常项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我们发现,这一贡献水平已经从1999年的300%(其他项目为净流出),大幅下降到2005年的48.7%。

而综合2002年至2005年,四年共189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对6507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的贡献率仅为29.2%。

另外,在资本项目也具有稳定性的FDI贡献率也呈下降趋势。

这即是外汇储备增长最重要的结构变化,储备来源的稳定性在减弱,债务性资本流入成为外汇储备激增的主要因素。

可以说,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大规模增长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结构性变化的隐忧。

这提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能只看外储增长的数量,而忽视外汇储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外汇储备在总量上超过日本也仅具有象征意义而已。

与外汇储备结构性问题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多大的外汇储备规模才是最优。

按照传统理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为三个月进口规模和短期外债数量,据此,不少经济学人士计算中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为3000亿美元左右。

对于外汇储备到底达到怎样的规模才是最优的问题,给了我们另一个视角―外汇储备本身的稳定程度是多高,这其中有多大比例不能承担其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除了外汇储备本身结构的变化,我国国际收支日趋短期化的现象也同样影响着对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的判断。

根据计算,从1994年到2005年上半年,以长期资金为主的国际资金流动正在被短期资金的“大进大出”所取代。

2005年上半年,短期资本流入方面比例达到了79%,短期资本流出比例则达到89%,均为最高水平。

外汇储备本身结构的变化,与国际收支的短期化一样,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我们无法详细计算最优的规模总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需要比传统讨论更多规模的外汇储备。

此外,当前外汇储备增量具有债务性资本流入性质的另一个方面,意味着中国在逐步增加对外债权。

对一个高储蓄率国家来说,将其中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外债权以增加对外财富的积累并不是坏事,只是外汇储备增长的表现形式,不需要一定只是美元资产,即便是美元资产也不一定是收益率较低的美国国债。

四我国应对加强国际储备的管理

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外汇收支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国家外汇结存很少,平均每年在5亿美元左右。

1981年我国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了储备集中管理和相应的经营制度,开始建立经常储备和战略储备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以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增值,同时确保了国家运用外汇储备引导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能力。

对外汇储备的具体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多样化。

我国采取以美元为主,其他国际性货币相结合的多元化货币结构,以保持外汇储备的价值相对稳定。

2)外汇储备资产的投向结构合理化。

外汇资产的投向既能应付对外支付,又能获得较大收益。

3)加强对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

我国建立了一套制度,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

控制交易风险,控制清算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市场风险,建立外汇储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审计监督制和外汇经营的操作程序,加强风险的监督和控制。

但是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了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危机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

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暴露了一些问题。

就整个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来讲,我国的SDR和在IMF的储备头寸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管理,黄金管理由人民银行黄金管理司负责,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国际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

因此,中国目前还不存在统一的国际储备管理机构,使各类的管理缺乏协调性。

尽管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家承担,但这种国际储备的多元化管理体系割裂了各种储备资产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各类资产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国际储备结构管理难以从整体上达到最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应强化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储备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水平。

具体的改革措施有:

1)强化了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

2)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国家外汇库存和管理权和经营权。

3)具体划分了国家外汇结存中实际外汇储备和经常性外汇收支之间的界限。

4)逐步提高中央银行营运外汇结存的盈利性。

5)逐步扩大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范围和程度。

五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

(一)实施外汇储备机制改革

1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根据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化的变动趋势,前瞻性地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防止因某种货币的贬值给我国储备资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同时,把流动性与收益性原则相结合,寻求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平衡点,妥善安排外汇储备的资产形态。

此外,从国家经济安全的长远战略出发,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较低的时候,购买部分石油,矿产等战略性和稀缺性资源。

购买的战略储备物资,既可以作为战略储备,也可以在适当的价格水平上抛售。

2优化外汇管理机制

把过去以防止资金外逃的外汇管理目标,转移到以防止“热钱”流入的目标上来,对各种形态的投机性资金的流入,进行跟踪调查,完善统计系统,并给予适度的防范。

由于借入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货币当局有必要加强外债政策与外汇储备政策的协调:

在控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又要控制外债的盲目增长,避免一方面用种种优惠政策或较高成本引入国外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大量外汇储备闲置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

1实施外汇管理机制改革

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机制,逐步过渡到意愿结汇、持汇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和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包括改革现行结售汇制度,扩大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期限额,使银行具备更大的外汇吞吐能力,形成中央银行一级外汇调力量和金融机构的次级外汇调节力量。

同时,延长企业的意愿结售汇期间,允许部分大中企业采取意愿持汇,在此期间内业可以结汇和购汇金额可以冲销;

放宽目前结售汇制度中的一些限制,提高保留外汇限额,取消对中资机构开立对外账户的限制,放宽外汇贷款中结汇,购汇还贷的限制,从而使得“意愿期间的持汇”成为外汇市场上的第三级影响力量。

与此同时,可以适当提高居民个人因私出境购汇标准等。

2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真正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

利率和汇率作为资金的对内价格和对外价格,已经成为我国价格体系中最后两种没有完全放开的指标。

一方面,要解决市场利率结构问题,在汇率弹性机制的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利率在不同市场间的协调问题,利率市场化应迈出更大的步伐。

另一方面,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放松汇兑限制

放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汇兑管制,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给过高的外汇储备以合理分流,而且有利于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