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208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Word下载.doc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

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

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加强对外扩张。

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

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

这些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银行,但已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

1845年在上海由英国人创办的东方银行,是由出现于我国的第一家银行;

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结构和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按其职能划分有: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

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构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体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银行既是经营货币、办理信贷、结算业务的经济组织,又是国家调节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起源及演变

从近代的银行来看,银行是以“信用媒介”、“信用代位”、“信用转形”、“信用创造”等信用业务为主的机关。

这些信用业务的发展只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情。

从早期银行来看,银行主要从事于“货币处理业务”,即货币保管、货币兑换、货币汇兑、货币的代收代付等。

银行一词,英德两国都称之为“Bank”

一般认为,在银行的演进过程中,经过货币处理业务与贷款业务的结合和银行业务的纯化与独立,逐渐演化为今日的银行。

最初的货币处理业务与贷放业务是相互分离的,专营货币处理业务者,经营着货币保管、出纳、兑换、代收代付等纯货币流通业务。

这些业务,最初由普通商人兼营,尔后则成为专营,或由与其业务相近的金匠兼营。

由于

在生产生活中为了解决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便产生了货币借贷的需要,但这时货币的提供者不是货币处理业务者,而是由商人、地主、包税者或寺庙来提供的。

这时货币贷放与货币处理业务并未融为一体,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随着商品流通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三种资本,即商业资本、货币处理资本和贷放资本。

在这三种资本产生的初期,其人与人、资本与资本之间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商人以其在货币流通上的知识与便利,兼营货币处理业务。

或者用其所积蓄的货币进行贷放,以获取高利。

而经营货币处理业务的金匠或兑换商,有时也以其所支配的货币进行放款。

同样,贷放业者有时也兼营商业,不过在这些经营者当中,还是以商人的商业资本为中心。

三种资本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融合,产生了货币处理业务和贷放资本的结合。

商人在经营存款时,最初把这种经营中所支配的货币用于商业,其后偶尔也进行贷放。

同样,货币处理业务者将其业务经营中的货币并入自有资金兼营贷放业务,结果货币处理与贷放就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稳定、规模小,而且专业化程度低,只是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诸种业务经过收缩变质或分离淘汰,而使银行得到纯化和专业化。

世纪初叶,当时的通货完全是金币和银币,伦敦的金匠和金商,经常应顾客之委托,代为保管金银,并签发保管收据。

起初这些收据只能作收回保管物证件之用,久而久之,其辗转流通而蜕变为变相支付工具,即银行钞票的前身。

其次,金匠也可遵照顾客的书面指示,将其保管的金银移交给第三者,这种书面文件则是银行支票的前身。

最后,金匠也发现,为应付顾客的提取,并不需要经常维持百分之百的贵金属准备。

金匠尽可将一部分贵金属贷出以赚取利息,顾客将借款再度存入时,金匠又再次签发收据。

如此辗转循环,金匠签发的存款收据最终将比原来存入的贵金属大数倍之多,这便是构成现代银行部分储备制度的起源。

另外,银行在政府的压力下,向当局提供贷款,也是促成部分储备制发展的要素。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具有近代银行业务部分性质的,应算隋唐时期的飞钱(类似汇票)以及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但这两者均未成专业,而且中途消失。

我国最早的银行业当首推山西的票号。

山西票号,是清乾嘉庆年间(1735-1819)的1795年前后,山西平遥人雷履泰所创设。

此人在天津开设日昇昌颜料铺,由于采办货料,往返于晋鲁冀豫等省,觉得携带银两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其他商人也有同感。

于是,雷氏就附带经营票号,兼营汇兑,凡是客商汇款,或国库收解,都可托其划付。

道光十年(1830),日昇昌颜料铺改行,成为专营汇兑的票号。

其后效仿者日渐增加,山西票号遍及国内各重要的商业地这可谓是中国土产的货币处理业,与欧洲的银行并无血缘关系,这种票号,以后又兼营存放,其业务更加发展,其业务经营的种类与经营方式后来为商人贷放者所效尤,演变为由沪杭人为主的钱庄。

钱庄发达以后,票号反而衰退,其业务被钱庄所取代。

咸丰同治年间,全国钱庄蓬勃发展,这是由于适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而形成的。

钱庄的业务包括货币处理和贷放两个方面。

所贷出的标的多是本钱庄所发行的本票或兑换券,这种性质多少仿效了来华的外国银行,但具有我国固有的商场习惯(如重许诺、股东负无限责任,店员多出身于学徒等)和具有半殖民经济社会的烙印(如直接间接地为外国驻华商行服务,有间接的买办性质)。

咸丰同治年间,单上海一处,钱庄就达80余家。

钱庄又分为两类。

资力最大者称为汇划钱庄,或入园钱庄,资力较小者称为未入园钱庄,未入园钱庄又分为“元”、“亨”、“利”、“贞”四级。

在汇划钱庄之间,其往来收付款项,可以转帐划拨,无须每笔使用现金,它们一面广收存款,一面发行庄票与兑换券,一面与内地行庄密切联系,一面与外国银行联系,不仅融通了当地市面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而且几乎包揽了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代理收解,势力很大,信誉极佳。

清末民初间,“庄票”的声誉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很受外国驻华贸易商及驻华银行的信赖,其经营能力超过了本国新兴的银行。

其他未入园钱庄,由于资金少,信用较差,业务范围也窄,其兑换货币的需要,乃是由于军阀割据,币制混乱所致。

欧美银行的放款,到19世纪末才有所谓的“商业信用未成立前,银行信用先行予以代位”的方式,即不由贴现而只凭信用发放贷款的方式。

但在我国,在钱庄发展之际,工商业尚未发展,商业信用更未发展,而钱庄的贷放,一开始就以信用授信借款人,极少通过信用代位来进行。

这对我国银行来说,可谓越级学步。

正是由于这种越级的学步,使其贷放中所附带的现金流出量较大,而且其债权中有相当部分不具有自动清偿能力,因而回流性较弱,风险性较大,另一方面,又扼杀了商业票据发展的机会,致使金融市场难以发达。

虽然我国的钱庄盛极一时,凌驾于新兴银行之上,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

其原因有四。

一是由于钱庄不是公司性组织,因而资金力量较小,每庄多者不过20-30万元,少则不及万元。

二是贷款方式的局限性。

由于不通过信用代位放款,因而资金自动清偿能力差,归流性差。

其三,贷款多用信用方式,不要求提供抵押品,缺少了回流停滞时的最后保障。

其四,经营方式陈旧,主持人多缺乏近代眼光,因而在剧烈的竞争中,难以长繁不谢。

终于在1922年-1924年间,由于世界经济恐慌涉及我国,大多倒闭,步入穷途末路。

信用放款“方便”了小工商业者,是其优点,但在经济恐慌和商业道德崩溃之下,这种优点却变成了致命的弱点,使其最终被现代银行所淘汰。

据统计,到民国25年(1926),全国的公私立银行达164家,仅上海银行公会会员银行28家的实收资本,已达2.8亿元,可谓比较发达。

但我们知道,银行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储蓄存款、营业存款等存款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又依赖于大量的商业信用等银行信用的代位,以及大量的产业资本循环中所发生的对于流动资本融通的需要,前者依赖于产业资本的大量积蓄及其休闲资本的大量增加,后者则仰赖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发展和一般信用交易的发展。

所以,银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实质产业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在当时,我国产业尚未发达,钱庄称雄金融界的情况下,我国的民族银行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呢?

除一战中,我国轻工业开始萌芽,促进了银行业繁荣的原因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存款方面虽无产业界的闲置资本,但有许多官僚军阀的大量存款和因农村混乱逃避到都市的资金可资利用。

二是贷款方面,虽然没有正常的商业信用可资银行信用进行代位,但银行仍可由其大量廉价地购买公债及经营地产投机而获取厚利,因而得以发达,到钱庄失败以后,便更为发达。

尤其在抗战期间,银行业者集中,不少兼营囤积投机事业,瞬息数年间,即成为巨大有力的机构,支配了全国的经济。

如国民政府的四行二局一库”,就属于这种沙滩上的暴发户。

看似是欧美的金融资本,使我国与其他先进国家一同进入了金融资本时代。

表面上貌似,实质上神离。

遗憾的是我国的金融资本,不像英国式在产业资本后期形成的金融资本,不像德美式的在产业资本中期形成的金融资本,也不像日本式的在产业资本初期形成的金融资本,而是在畸形的商业投机期形成的金融资本,只能造成一部分特殊势力,而不能真正代表国富和国力,也难以形成促进产业资本发展之力。

解放后,则是重财政而轻银行,经济发展的落后,也造就了银行业的落后。

在产业资本发展基础上,促进金融资本的形成,并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建立广泛密切的良性循环和关系,这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三、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

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

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

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