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工作计划Word下载.docx
《机械工业工作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业工作计划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在全国同行的地位稳步提高
’九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在全国机械工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机械工业系统经济总量在30个省市区中的位置:
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由1978年的第15位、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
利税和利润总额由1990年的第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
工业增加值居第4位;
出口交货值居第2位。
(三)涌现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品。
其中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电除尘器和气力输灰装置、余热锅炉、真空获得与应用设备、平面磨床等产品处于全国同行的’排头兵’地位,其控制系统均已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摩托车、船用齿轮箱、工业链条、手动葫芦、电能表、低压电器、中小型轴承、水表、密封件等机械产品,雨刮器、万向节、方向机、制动器、机油冷却器、汽车仪表、起动电机等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在经济总量上居全国前茅;
发展了车削中心,数控机床、PC控制锻压机床,加工中心等一批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
开发了干法脱硫、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等一批具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新兴产品。
(四)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大
2000年,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完成出口交货值70亿元,其总量是十年前的20倍。
出口交货值占系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提高到13.3%。
一大批机电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手动葫芦、电动工具、紧固件、柴油机、拖拉机、轴承、汽车配件、电工材料、仪表、低压电器、手工具等产品出口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
有61家企业出口交货值达2000万元以上,其中17家企业出口交货值超亿元。
(五)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区域经济。
区域特色经济是构成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了以专业市场和专业化生产协作为依托,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格局,形成了较大的区域经济规模和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较突出的有台州的摩托车、乐清的低压电器、金华和永康的电动工具、慈溪和绍兴等地的中小型轴承、永嘉的泵阀、温岭的中小型水泵、玉环和瑞安等地的汽车摩托车配件等。
二、机械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五’时期,是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时期,也是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
(一)机械工业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
国际投资和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市场进一步溶入国际市场。
跨国公司将从向我推销机械产品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分销等全方位的市场进入,进一步采取合资控股直至兴办独资企业的方式,达到左右我国机械产品市场的战略目标。
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激烈化的影响,我省机械工业需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多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分享开放型经济的成果。
产业发展高技术化:
世界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随着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高新技术含量成为机械产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充分吸收和运用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加快我省机械工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势在必行。
生产要素集约化:
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规模经济效应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使得跨国公司加强了技术垄断和市场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众多的专业零部件厂掌握了先进技术,实现了某个领域的生产专业化和要素集约化。
如此形成了大公司大集团与众多专业化中小企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而浙江机械工业的一大弱点就是专业化程度低、规模不经济,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迫切需要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状,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
市场需求多样化:
随着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国际机械工业由少品种、大批量为主的生产模式向多品种、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转变。
由此带来企业产品开发方式、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管理体制、技术装备手段、营销形态等全方位的改变。
浙江机械工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用户的要求,大力发展为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服务、为提高国民经济装备水平服务、为提高农业现化化水平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新型、优质机械产品。
(二)机械工业发展的国内经济背景
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高技术、新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增加投资、扩大需求、促进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以技术创新为特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创造了需求基础;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农业机械发展拓宽了路子;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利用外资发展机械工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十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装备,优化机械工业结构、推进机械工业现代化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结构性过剩成为制约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机械工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一般性产品需求下降,生产能力普遍闲置;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的供给严重不足。
结构性过剩使得企业发展空间趋紧,低价竞销的无序竞争局面严重,平均利润率大幅下降,企业亏损增加。
我省以量扩张为主、以价格竞争为主的机械工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升级。
三、’十五’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发展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培育机械主导产业,建设机械工业强省。
(二)主要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把机械工业培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基本实现机械生产大省向机械工业强省转变。
2、总量目标。
到2005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
工业增加值56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27%以上。
3、规模目标。
形成一批大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超50亿元、利税超5亿元2个,销售收入超25亿元、利税超2.5亿元的10个;
形成一批’小型巨人’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15个。
4、效益目标。
到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3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5%以上,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位保三争二。
5、技术目标。
主要产品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机械工业增加值的25%,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水平和主要工艺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水平。
6、质量目标。
主导产品的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100%;
90%的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达60%。
(三)主要发展战略
1、以改革促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较好形成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较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和增长方式。
进入’十五’,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企业基础,进一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
把改革与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机械工业整体素质。
2、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浙江机械工业的主要薄弱环节就是,多数企业技术、工艺、设备较为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大量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生产能力不足形成尖锐的矛盾。
进入’十五’,必须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积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机电一体化进程,实现技术升级。
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把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良性发展机制。
3、组织结构优化战略。
优化组织结构是优化机械工业结构的重点。
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状况,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大企业兼并和产业重组的力度,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小型巨人’企业为骨干、众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
以’两头强、中间精’为目标,推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实现由’橄榄型’向’哑铃型’的转变。
按照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新基地,促进区域生产力集聚,优化区域特色经济。
4、国际化发展战略。
积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把握加入WTO的新机遇,促进进口替代和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大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改造提高机械工业的步伐。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和设备成套率。
针对加入WTO对机械工业的影响,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装备工业的整体水平,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
5、特色优势发展战略。
从浙江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优势,是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生产能力的过剩、竞争压力的加大、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难以为继,这一特色优势有弱化的趋势。
’十五’期间,仍要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浙江特色的机械工业发展路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产品发展战略,坚持优化区域特色经济,促进机械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机械工业主要产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加快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机电一体化机械成套设备;
重点发展环境保护设备,主要是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和水污染处理防治设备;
促进发展以水稻作业机械、园艺机械设备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新型机电产品。
(一)汽车、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
依托国内外大集团,积极发展重型汽车和客车底盘,形成特色和提高适应高速公路能力;
汽车改装车,主要是开发新型中高档乘用车及其他专用或特种车辆。
支持发展高档豪华大客车。
重视并积极引导家庭乘用车辆的发展。
加快发展依托区域特色经济的关键汽车零部件。
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发展,形成一批’小型巨人’企业。
面向国内外市场和配套维修市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