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1431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文档格式.docx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失败

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个阶级:

农民阶级。

两个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五个阶段:

开始:

金田起义;

发展:

定都天京;

全盛:

北伐和西征;

由盛转衰:

天京变乱;

失败:

天京陷落。

史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天朝田亩制度》

史料二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洪仁玕《资政新篇》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史料二反映了《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者在发展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

史料三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

——《贼情汇纂》

解读 史料反映了定都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世界观,革命进取心减退,这些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史论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1.(2012·

重庆高考)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

“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  )

A.秦日纲B.陈玉成

C.李秀成D.石达开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在1862年时李鸿章勾结洋人与太平军作战,经常失败,符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的辉煌战绩,故选C项;

秦日纲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被处死,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62年”,可排除A项;

1862年,陈玉成被俘,不久就义,排除B项;

石达开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出走,后来,被敌人杀害,排除D项。

2.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信奉拜上帝教,倡导平等和大同,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尤其是天京变乱后,洪秀全等人逐渐腐化,太平天国运动逐渐由盛而衰,拜上帝教日益失去其意义。

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比较委婉地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待孔教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B、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0·

山东高考)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

解释 从该同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来看,他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的。

从“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一信息,可以推知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排除B项;

从“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以排除C、D两项。

太平天国运动符合这一评价。

4.“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

由“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农民渴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故选B。

5.《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

“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

……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

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

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

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

故选B项。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他领导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革命,强烈地冲击了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考点二 辛亥革命

1.背景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结局: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1)原因

(2)过程

5.功绩

[图示图解] 辛亥革命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均节选自《临时约法》

解读 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史料二 民初国歌歌词: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转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 史料体现了辛亥革命破旧立新的历史功绩。

史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

佩弗《远东》

解读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不是政体,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

史论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革命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现代化史观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

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013·

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

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

据此可知,“鞑子”指满洲贵族,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不正确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当时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

反帝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主流,故D项也排除。

2.(2011·

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是“1913年”,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

而该知识分子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洋夷之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

据此可排除B、D两项;

材料内容中提供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变化,故C项错误。

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

3.(2009·

广东高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

答案 D

解析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决定中华民国的政体为责任内阁制。

革命党人希望通过国会大选赢得多数而上台组阁,这改变了临时政府成立时的总统制。

据上述判断D项正确。

4.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

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

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解析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许多留日学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儒家经典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思想武器。

清政府派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留学日本,旨在影响其他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防止受革命思想影响的留日学生进行反清活动。

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与逻辑不符,如果清政府希望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则应该派精通日文且受西学影响的学生赴日。

B、C两项与史实不符。

5.《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

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

狄·

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

除非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否则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

《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