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输血科相关感染性疾病与预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输血科相关感染性疾病与预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输血科相关感染性疾病与预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密闭专用路线由保洁员或专职收集员进行
医疗废物暂存库房
地点:
后勤与专职收集员交接
核对数量、重量并交接
与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交接并签转移连联单
最终去向:
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
焚烧处理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消毒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1、每天工作开始前,清洁实验台面和地面。
2、每天早进行一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0.5小时。
3、输血科地面必须平整干净,通道要利于通行,无杂物障碍。
4、工作结束后应消毒实验台面,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5、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
8CFU/10分钟或<
200CFU/m3
6、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进行无害处理。
7、所有医疗垃圾应分离装入有标识的医疗垃圾袋内,用相应的消毒剂密闭消毒1小时后,双层垃圾袋包装,标明污染物来源和日期。
8、医疗垃圾袋送医院垃圾站有专人接收集中交给齐龙公司回收焚烧处理。
9、医疗垃圾排放要有详细记录包括(时间、数量、科室、交送人及接受人签字)
10、针头等锋利污物,装入医疗垃圾锐器盒内,排放前将盒盖封闭。
1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袋,包装消毒后排放。
四、输血科感染控制小组
组长:
于洪波
组员:
苏蓉
乔鹏
五、输血科实验室的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3、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4、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5、接触血液标本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手套摘掉后,要用肥皂和消毒液洗手并用流水反复冲洗。
6、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被锐气刺伤,应及时处理。
7、如果有传染性的标本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由外到内)。
8、所有清洁器材(抹布、拖布、容器)应该各区专用,有明显标识,严禁跨区交叉使用。
9、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消毒桌面两次,被血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10、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和消毒一次,防止污染。
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检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11、储血间和操作间每天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
12、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预苗,科室保留检验报告单。
每年检查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指标。
13、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装入黄色有标识的医疗废物袋内,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锐器应放入锐器盒中单独收集。
大庆市中医医院输血科
六、输血科各种消毒隔离措施的质量控制制度
一、布局分布合理,严格区分:
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血液储存在清洁区;
血液实验设在污染区;
值班室、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三、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消毒桌面两次,被血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五、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一次消毒液擦试(250mg/L爱尔施含氯消毒片---高效消毒剂)清洁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防止污染。
并有化验记录。
六、储血间和操作间每天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
并做记录。
七、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每年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
接触血液人员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八、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及感染性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与清洁员做好交接,并登记。
九、工作人员上岗必须穿工作服,操作前后认真洗手;
严禁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进食和吸烟。
十、具体消毒措施:
1、物体表面消毒:
桌、椅等表面的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污染区地面用1000mg/L含氯制剂湿拖布擦一次;
如被明显污染,应及时用1000-2000mg/L含氯制剂清洗消毒.
2、空气消毒:
血液储存要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早晚各一小时,并做好登记.
十一、消毒剂配制:
擦拭:
250mg/L:
1000ML水+1片灭毒威
1000mg/L:
1000ML水+4片灭毒威
浸泡:
500mg/L:
500ML水+2片灭毒威
十二、垃圾分类包装:
医疗垃圾(黄袋)、生活垃圾(黑袋)。
七、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
医源性经血传播的疾病有爱滋病、梅毒、各型肝炎等。
如何控制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我科制定如下控制措施:
1、供血控制:
(1)我院患者所用血液全部来源于大庆市中心血站。
(2)严禁医院自行采血,对于非正规渠道的血液不予接收和发放。
2、储血控制
(1)储血期间,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储存各种血液成分。
(2)每日检查血液质量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3、输血前控制
(1)临床必须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梅毒、HIV、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存档。
如已采血化验,结果未回报,需填写未回报。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方法应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并在具有资质的实验室中检测。
(2)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输血前的血型坚定和交叉配血等试验。
(3)输血前输血科工作人员和临床护士要共同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诊断、血型、血量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库号等。
输血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所用输血器材必须为一次性国家正规定点生产厂家生产。
4、输血后反馈
(1)严格观察输血过程中、输血后的情况。
(2)发生输血反应的,应及时查明原因。
(3)做好输血感染登记,及时上报感染科、医务科,并和血站取得联系。
(4)必要时可做肝功、乙肝、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八、疫情报告制度
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们要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执行。
2、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包括:
鼠疫、霍乱等2种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包括: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等25种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12种传染病。
4、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5、如发现《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疫情必须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监测、安全防护、消毒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6、输血科作为医疗机构用血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而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7、疫情报告专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