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40226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

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等信息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贵族政治逐渐削弱,B项正确。

材料反映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信息,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失去大宗地位的信息,而是强调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地方与中央相抗衡,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从贵族政治逐渐削弱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

2.下图是司母戊鼎的鼎内铭文,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专家多认为铭文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2011年,国家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有关该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B.鼎内铭文的字体为小篆

C.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D.在其冶炼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木炭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鼎内文字为铭文,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发使用木炭,D项正确。

“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排除AC。

“后母戊鼎”的鼎内文字为铭文,排除B。

3.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

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是

A.“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详解】根据题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是指董仲舒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故D项正确。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王阳明的言论,主张致良知,排除A。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老子的名言,意为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排除B。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是黄宗羲的观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排除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

一是紧扣设问要求“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

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是”,二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中的名言即可知道答案。

4.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

A.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B.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官员多带着皇帝家臣的属性,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而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其职能也明确向国家公共权力转变,这种变化体现了权力中枢决策更具有制度保障与规范化;

故B项正确。

材料所述为中央机构,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

材料强调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与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C。

材料中的进步是指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而不是单纯的相权有所分散,排除D。

5.下图为一件文物的局部图,该文物1900年发现于敦煌,后来被英人斯坦因骗取,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仔细观察,图中圆圈处是指

A.686年

B.868年

C.1044年

D.1450年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咸通九年”和材料内容可知,此书为《金刚经》,为唐代懿宗咸通九年(即868年)的雕版印刷,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故排除ACD,所以选B。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咸通九年”、“该文物1900年发现于敦煌,后来被英人斯坦因骗取,现藏于大英图书馆”等,结合雕版印刷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6.苏轼在奏状中曾说:

“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

本朝承平百年,人户安堵,不以城小为病。

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岂可一一展筑外城!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草市推动宿州的发展

B.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C.苏轼赞同扩建宿州城

D.宿州成为全国性商业都会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可知宿州城郊的草市发展,草市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反映草市推动宿州的发展,而不是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排除B。

由材料“岂可一一展筑外城”可知苏轼并不赞同扩建宿州城,排除C。

材料反映草市推动宿州的发展,宿州不是全国性商业都会,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结合宋代城市发展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7.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比较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B.表明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

C.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社会现实

D.在李清照与柳永身上表现明显

【详解】根据材料“宋室南渡之后”、“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等信息可知,宋朝文人注重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意识,表明其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B项正确。

材料反映文学创作理念深受理学影响,而不是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强化的信息,而是强调文学创作理念深受理学影响,排除C。

李清照与柳永的诗词反映的是婉约派的文学特色,与市民情趣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D。

8.“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能体现以上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元朝文学作品的特色,结合选项可知《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故C项正确。

《诗经》是孔子整理的,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与材料不符,排除A。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B。

《红楼梦》为清朝小说家曹雪芹的代表作,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排除D。

9.观察下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A.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B.手工制品原料机器产品

C.机器产品原料手工制品

D.原料机器产品手工制品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893年到1910年,①和③的数据不断增加,②的数据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①应为原料;

②应为中国手工制品,其出口量应是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企业的产生发展,手工制品的出口量不断下降;

③应为机器产品,随着近代企业的产生发展,机器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排除BCD,所以选A。

1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

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④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是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时所说,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应为1905年;

②“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是孙中山在1912年所说,试图让袁世凯逼宣统皇帝退位;

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病榻之上的遗嘱;

④“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大总统誓词》中所说;

综上所述,其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排除BCD,所以选A。

【点睛】本题以孙中山的言论为切入点,熟悉言论中的内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即可。

11.“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民报》发刊词

B.《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革命军》

【详解】根据材料“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知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由材料“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主张思想革命,故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

《民报》发刊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不符,排除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

《革命军》为邹容所著,宣传革命排满和民主共和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

12.20世纪30年代,“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

”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

“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

”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中西合璧

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

【详解】由材料“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知是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

由材料“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可知河南政府限制西方服饰,倡导传统服饰;

故这些现象表明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新旧杂陈,D项正确。

全盘西化与材料中河南官方的态度不符,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习俗变迁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而是强调新旧杂陈,排除B。

C项官方主导的信息,与材料上海流行的生活方式不符,排除。

13.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至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等地,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

这反映当时中央

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尚未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