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904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些都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B.已经涌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面临亟待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3.

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

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

这反映了山西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

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

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

4.

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5.

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

6.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7.

黄宗羲说: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

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8.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

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9.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10.

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

11.

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

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

12.

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

材料说明

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

一、主观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张謇主张从底层做起搞地方自治,认为救国应以兴办实业和教育为基础,逐步达到地方自治,并在其家乡江苏南通付诸实践。

自张謇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开始,一个以机器纺织为龙头的南通近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不仅养活了数十万人,而且将南通带入近代工业先进的行列;

为提高民众素养,他陆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此后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共36所学校逐一创办;

为缓和社会矛盾,他兴办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包括养老院、育婴堂、济良所、戒毒所、贫民工场、游民工厂、栖流所等无所不包;

同时为了移风易俗,他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阅报社、妇女宣讲会、通俗教育社、公园等社会文化实业。

这一别具特色的社会改革方案被后人誉为“南通式自治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的南通以“新”、“模范”、“现代”闻名于世、影响甚巨。

——据王敦琴《传统与现代:

张謇经济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所实践倡导的“南通式自治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南通式自治模式”。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

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说明:

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5.

材料一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起来。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仅限于耶稣会会士努力传布天主教方面。

耶稣会会士力图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相容的。

耶稣会对儒家学说的迁就,导致了它与天主教其他修会之间的争论及其最后的灾难。

1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

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考试制度和儒家伦理观给欧洲留下的印象,较之欧洲的科学和数学给中国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罗马教皇作出裁决后的那个世纪里,中国和西方之间无任何思想交流。

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之后,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

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的兴趣,但这些教导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

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根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

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

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

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

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

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变化及启示。

试卷答案

1.B

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仁,与材料中“法术”“规矩”不合,故A项排除;

“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强调法术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而“法术、规矩”等则是法家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

墨家、道家的思想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D项排除。

点晴:

熟知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思想主张与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需要对史料信息的准确解读。

2.C

试题分析: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开展后,排除A;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B;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面临挑战,出现了政治对文化的干预弱化的局面,因此选C;

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3.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又经营金融业。

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的信息说明晋商从事金融业出现分离现象。

故本题选D项。

A材料中没有体现;

B中商业资本措错误;

C中领先没有体现。

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商业发展·

晋商

【名师点睛】

位置、时间

政府监管

设市表现

宋朝以前

(1)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2)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政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

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宋朝时期

(1)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2)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以汉口、佛山、景德镇及朱仙镇最著名

4.A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与题意不符;

江南制造总局无法反映整个上海经济的发展,C与题意不符;

城乡经济发展情况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与题意不符。

光绪、宣统年间工人籍贯多为广东、宁波、湖北等地,说明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甲午战后,劳工来自全国各地,说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选A。

5.C

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只是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不能说明在隋唐时期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故A项错误;

根据“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隋唐时期的手工业要受到政府的监管,没有突破政府的管理,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手工业中的行会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