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扁舟(biǎn)
吮(shǔn)吸跬(kuǐ)步
面面相觑(qù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高山巍巍,流水潺潺。
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份。
B.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C.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
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付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D.巴菲特、罗杰斯都曾说,但凡“凡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就应该从市场激流勇退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每年一度的杭州西湖博览会烟花晚会让整个西湖的夜空流光溢彩,如果苏东坡也能看上一眼,说不定又能为我们留下许多美妙的诗句。
B.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C.地理条件严重制约了我们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于是经过全体村民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另找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安土重迁,重建家园。
D.大家都非常同情他的境遇,也很想帮他,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人们渐渐明白,帮助别人也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评论家认为:
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途径,
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并将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D.他的“粉丝”近六成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经济状况其实并不好,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5.默写下列名句(5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选自《沁园春·
长沙》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
劝学》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④吾师道也,▲?
选自《师说》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画线句相同。
(3分)
犹如寒冬之于腊梅,疾风之于劲草,对手能让我们的意气更加昂扬;
▲把对手当作竞争伙伴的人,就能在“抗衡”中不断磨砺和完善自我。
7.排列下列四句话的顺序,要求上下文衔接一致。
(3分)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
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
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
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
清楚
B.而绝江河绝:
横渡
C.非能水也水:
游泳
D.今之众人众人:
许多人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10.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B.《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近于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二)对比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上片)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完成13—14题(4分)
《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两者都写秋天,概括出各自景物的特点?
(2分)
14.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5分)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
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
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
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
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15.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对教养的追求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请简述理由。
16.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以下对“读经典”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读经典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因为人类文学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可能读完并了解整个人类的文学,哪怕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
B.读经典就是研读世界文学,我们既要从中获得许多知识,也要对此有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从而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C.读经典所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来自于从中获得的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来自于从中领略到的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D.读经典的意义在于能让我们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
家乡的阁楼
赵翼如
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而古老的家乡。
忽然有一天,
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
“别化妆了,还我无粉黛的颜面!
我撩起运河水,为家乡洗面。
铅粉飘走了,于是,碧沉沉的水面映出一排飞檐阴森的阁楼,依稀带着影子般的宁静,
微微倾斜着,似在向蓝天诉说它们遥远的过去……
“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
”某著名导演来家乡拍片,发出了惊叹,他找到了拍摄古代影片的典型环境。
可不是小桥流水人家?
望不到头的十八条巷,弯弯曲曲,似乎十八年也走不完。
仿佛在几世纪前,它们还年轻而左顾右盼探索道路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御旨立地封疆。
从此不再活动了。
人站街中,几乎伸脚就能踏到两边的门坎;
在阁楼上吸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
七阁八楼挤在一起,空间只留下一线天,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听那吱吱橹声。
岂不发怀古之幽情?
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楼曾经住古人……
然而,和谐终究被打破了——外出两年还乡,十八条巷正从大地上消失。
小街窄道被拉成一条宽直的马路;
那位导演若再来拍小桥流水人家,滚滚的车轮将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
仿佛每块石头,每寸土地,都张开嘴吐着热气,一排六层楼房在号子声中拔地而起,显赫大方,与当初那婉约的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小阁楼的废墟正在清除。
粗大的绳索套在残壁上、断墙上,几十人赤膊拉紧绳索,一、二、三!
又一障碍轰然倒地,腾起迷眼的烟尘,留下一片碎砖。
在工人抽烟喝水的空隙。
却有几个居民呆呆地在废墟前站定,目光中流露出几丝依恋。
我走进阁楼,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望着那像一页读腻了的书似的昏黄天花板。
它的主人,何以还要留恋这些呢?
推开木窗,一眼望见古运河水,我蓦然明白了——雨后的水,浓绿光滑。
浮着阁楼的倒影,映着故乡人的明眸……啊!
这条河,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没有开阔的远景可以让人游目骋怀,它披着暗绿色的外衣,凭着它柔和的曲线,妩媚的姿态,在慢节奏的小城市里懒懒地伸展着,像美女般缠绕着那围它而立的一排排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