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1课时
第4课时括号……………………………………………………………1课时
第5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级下册第2-3页例1以及做一做,课本第3页1、2题。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孩子们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师们变成了主播,你们会是我的粉丝吗?
因为这个疫情,你们也天天被关在家里面,刷抖音,刷视频,够嗨了吧。
不知大家在刷手机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特别红火,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新闻上、大家的微信朋友圈上、以及各大小视频中,因为这个老人的到来,给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带来了定心丸。
17年前的非典,他也是抗击非典的第一大功臣,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有谁知道,知道的请扣1,是的!
他就是我们的钟南山爷爷,他就是这次疫情的定海神针,请记住他的名字。
孩子们我们还能健康的在家里看老师直播,不仅仅要感谢钟爷爷,还要感谢那些不知名字的白衣天使,人名警察,以及一线工作者,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筑建了一道道安全的城墙。
我很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文山市也有39名白衣天使,自愿请战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和平的精英,他们才是王者的荣耀。
孩子们你们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吗?
那我们平时就要少玩点游戏,少刷点抖音。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给我们传播知识,让我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刚才那39名战士即将到达战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准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
(1)一列动车从文山经过昆明开往武汉,文山到昆明的铁路长330km,昆明到武汉的铁路长2252km,文山到武汉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
已知文山至昆明的铁路长和昆明至武汉的铁路长,求文山至武汉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为:
330+2252=2582(km)
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来表示它们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自己画并上传作品
结合自己画的线段图,能否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
把文山至昆明这一段和昆明至武汉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文山至武汉的铁路长。
还有谁想说说。
把两段路程合起来用加法。
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
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
1956-814=1142(km)
(3)列式为:
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
(2)、(3)小题与第
(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
第
(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
(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
第
(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
(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
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
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级下册第4页例2以及第6页做一做。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
(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
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
3+3+3+3=12
用乘法:
3×
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
4=12
因数因数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材第6页“做一做”。
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
因数,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级下册第6页的内容。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1.口算:
150+9043-0
0×
1350+50
52-250÷
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
2
112-47×
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
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456+0=
567-0=336-336=
234+0=125×
0=
0÷
27=76×
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7÷
(2)引发思考:
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
被除数=除数×
商
提问:
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
没有。
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
0=0÷
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
39÷
2=19……1
184÷
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被除数=商×
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1.计算下列各题:
(132+78)×
0+63
43×
(12-12)×
5
2.根据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