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
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
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
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有关:
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
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4.试述病毒体的结构和功能。
病毒体的结构分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1)基本结构:
是所有病毒体都具有的结构,包括:
①核心——主要由DNA或RNA组成,含病毒的基因组,是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②衣壳——是包绕到病毒核心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一定数量壳粒组成,壳粒数目和排列不同,使病毒体形成几种不同对称型,衣壳尚有保护核心和引起免疫应答功能。
(2)辅助结构:
是某些病毒体特有的结构,主要有:
①包膜——为包绕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含有多糖、蛋白和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病毒结构的完整性,并具有与宿主细胞亲和及融合特性。
②包膜子粒(刺突)——为包膜表面的钉状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由糖蛋白组成,与病毒的吸附,芽生释放有关,并用于流感病毒的分亚型。
③须触――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12个顶角个长出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
5.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
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
不能自主复制。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复制。
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
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
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
过程包括: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
6.病毒有哪些重要特征?
(1)体积微小,具有滤过性;
(2)属非细胞结构,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3)专性细胞内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内增殖;
(4)增殖的方式是复制;
(5)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7.病毒和细菌在体外培养、繁殖方式、核酸构成及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的异同?
细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由DNA和RNA两种核酸构成,对抗生素敏感。
而病毒只寄生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对抗生素不敏感。
8.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病毒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了解病毒的干扰现象,在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第三章感染
感染、侵袭力、毒血症、败血症、带菌者、内毒素、外毒素、菌血症、脓毒血症
致病菌、细菌毒力、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
致病菌:
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此性能叫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毒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侵袭力:
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医院感染:
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是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
医源性感染:
是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
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简答题:
1.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
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
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
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
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放出来,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弥漫血管内凝血(DIC)。
(2)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①菌体表面结构:
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
其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
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②侵袭性酶:
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2.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试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
4.以人为例举出几种病毒感染宿主的途径。
5.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各有何主要特点?
(1)毒血症:
细菌不侵入血流,仅外毒素入血而致全身症状;
(2)菌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仅通过血流播散;
(3)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
引起败血症的化脓菌,随血流播散又引起多种器官的化脓病灶。
6.什么是菌群失调和菌群失调症?
机体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某一部分正常菌群各种细菌间最常见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称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时,新出现的优势菌引起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7.什么是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病原菌来自其他患者、带菌者或带菌动物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
正常菌群引起的自身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
1.举例说明什么是消毒,灭菌和防腐?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
如牛奶经加热60度,30分钟处理可杀死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全部杀死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可用低温和加防腐剂进行防腐。
2.列举5种湿热消毒灭菌的方法,并注明达到的效果是消毒还是灭菌?
煮沸(消毒,1分)。
巴氏消毒法(消毒,1分)。
流通蒸汽法(消毒,1分)。
间歇灭菌法(灭菌,1分),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1分)。
第五章病原学诊断和防治
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1.实验室进行细菌学(病毒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要求。
2.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大约15%的人类恶性肿瘤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
如EBV引起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及恶性淋巴母细胞增生症、HBV和HCV引起肝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宫颈癌和外阴癌、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T细胞白血病。
第六章化脓性细菌
SPA:
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
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
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
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血浆凝固酶:
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纤维蛋白。
M蛋白:
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黏附上皮
细胞的作用。
链道酶:
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
能分解脓汁中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链激酶:
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机制是
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成溶纤维蛋白酶。
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2.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
为什么?
细菌
脓汁
病灶特征
原因
葡萄球菌
粘稠
容易局限化,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脓汁黄而粘稠,具有迁徒性
①
容易在菌体周围形成纤维蛋白,具抗吞噬作用
②容易形成菌栓,不扩散,阻塞血管,形成纤维壁
③
如病灶受外界压力或过早停药,造成菌栓迁徒
链球菌
稀薄
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色,边缘不清
透明质酸酶:
分解细胞间质,促进细菌扩散
②
链激酶:
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
链道酶:
溶解脓汁中DNA,降低其粘稠度,促细菌扩散
3.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
①产生金黄色色素
②有溶血性
③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
4.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5.什么是抗O试验?
抗O试验是一种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用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的效价,如超过1:
400,结合临床症状可对风湿热做出诊断。
6.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毒素和酶)?
7.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属哪型变态反应?
其发生机理如何?
其中80%属Ⅲ型。
链球菌的表面M蛋白与其抗体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毒素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造成炎症反应。
产生的趋化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集聚释放溶酶体酶,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产生肾炎。
而血小板集聚在局部可形成微小血栓引起局部缺血坏死又加剧了病变。
另外10%—20%是因为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有共同抗原,由于抗肾抗体导致的肾脏损伤,属II型变态反应。
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哪些疾病?
⑴化脓性感染:
以脓肿形成为主,一般发生在皮肤组织,也可发生于深部组织,甚至波及全身。
常见的临床表现:
①皮肤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及脓肿等。
感染的特点是脓汁呈黄色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
②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如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③全身感染若皮肤的原发化脓灶受外力挤压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则会促进细菌从局部扩散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细菌感染许多内脏器官又可形成脓毒血症,如肝、肾的脓肿;
或形成骨髓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⑵毒素性疾病:
①食物中毒食物被产生肠毒素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