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7142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Word格式.docx

继续增加

继续扩大

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后果

发达国家

18世纪中叶

趋缓

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快速增长

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城市化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①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a.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

b.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

c.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d.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②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带;

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①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②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然后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据此,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

考向 城市化进程及其判读

(2013·

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为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30%,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长为中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为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第2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故选D项。

3.(2012·

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

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

(1)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

(2)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思维建模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分析

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微专题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城市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

3.城市热岛

(1)概念:

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低,市区形成高温区。

(2)影响:

近地面形成由郊区吹向城区的热岛环流;

市区降水比郊区多。

(3)应用:

为减少大气污染,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卫星城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宏观把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考向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11·

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双选)(  )

A.①B.②C.③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双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 1.AC 2.BD

解析 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结合图,可以看出,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

②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

③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的过程线;

④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

根据上面的分析,①③都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洪水过程线,所以选A、C。

第2题,为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城市环境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噪声污染;

④固体垃圾污染;

⑤光污染;

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②交通事故频繁;

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

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

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④内城经济衰退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据表可知,我国1985~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不断增加。

第2题,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

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商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2012·

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B.乙C.丙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

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

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

第4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

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浙江文综)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6.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答案 5.A 6.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5题,A项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项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

C项Ⅳ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是增大了。

D项Ⅳ阶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