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36526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

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

我们将在本课中继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多媒体打出课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推进新课]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探究:

  (多媒体打出邓小平的谈话)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

他说: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

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上述材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倡议?

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生:

邓小平倡议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标志着邓小平的倡议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继深圳特区后,我国又先后创办了哪些经济特区?

1980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开放城市称为特区呢,能解释一下吗?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那么,为什么首先选择这四个地方来创办特区呢?

这正是我想请大家思考的问题。

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经济特区的设立绝非偶然。

那么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2的两幅图片思考这个问题。

  生1: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050项,外商企业13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

  生2: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

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

  生3:

经济特区还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说: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那样,20多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继经济特区后,我国政府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想想议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谈话,想一想,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是什么?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

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为此党中央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进一步开放的第一步是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多媒体打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并思考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1985年后,我国先后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思考我国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又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小结)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

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同学们,你们中有谁参观过上海浦东开发区?

去过的同学请举手。

共有3位同学举手。

好,请你们中两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面积556平方千米,是上海面积的1/12。

在过去,“浦东”这个称谓仅表示其位置在黄浦江以东,与上海老城区浦西隔江相望,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

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通过两位同学的讲解,我们对浦东的地理、历史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不过今天的浦东已是今非昔比,这一点我们从“学思之窗2”和“历史纵横”所反映的史实就可以得到印证。

当初中央政府开发浦东的目的何在?

浦东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就是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

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理解也透彻。

接着请大家谈谈浦东开发的意义。

浦东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上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这对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学们,上海浦东的开发成功只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对外开放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那么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何特点呢?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改革与开放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的两个车轮,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共同推动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材料:

  邓小平同志指出:

“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资金是不可

  能的。

  请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答案要点:

理论上:

首先,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次,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具有必然性,也为其创造了可能性。

再次,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

实践上:

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对外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放才能获得迅速发展。

  ●板书设计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活动与探究

  主题:

一提起特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发展的生气勃勃,同时又有些杂乱无章、敢闯敢干却不乏一夜暴富的景象。

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深圳的三天一层楼和遍地打工妹,人们对深圳的向往,也只是机会和金钱。

我们应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的

  1

  读懂题目含义,查找相关资料

  介绍相关资料,讲明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1.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

  2.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论证深圳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观点

  介绍这一问题相关的学术观点或一些专家、学者及教师自己的看法

  3

  史论结合,自圆其说

  进行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