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591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7考向4免疫调节学案doc

考向4 免疫调节

(2020·全国卷Ⅲ)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情境素材

人体免疫调节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命题视角

抗体产生的原理

1.审关键点:

(1)病原体作为抗原。

(2)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

2.解题流程:

陷阱1:

抗原≠病原体:

(1)病原体:

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一定是生物。

(2)抗原:

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陷阱2:

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不一定是抗原,也可能是淋巴因子。

1.(体液免疫)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

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

2.(免疫调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

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

3.(抗体的作用)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入肠黏膜内淋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

型抗体(如图所示)。

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作用,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淋巴因子的刺激是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

C.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

4.(免疫失调)HIV主要侵染人的T细胞,可导致人体患艾滋病。

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可作为HIV侵染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T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

B.这种治疗机理是红细胞中有杀灭HIV的物质

C.艾滋病患者仍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D.HIV可利用T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细胞呼吸

1.记忆六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2.“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的类型:

1.T细胞不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2.抗体不能直接消灭抗原:

抗体只是使抗原失去活性,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掉。

3.人的免疫系统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1)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T细胞。

(2)T细胞被杀死后,免疫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属于细胞坏死: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凋亡,而不是细胞坏死。

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物质——抗体

(1)化学本质:

免疫球蛋白。

(2)分布:

主要分布在血浆中,组织液和乳汁中也存在。

(3)与抗体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

1.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

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  )

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

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

C.胰岛A细胞的分泌增强

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

2.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加

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

3.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神经调节,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B.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C.神经元产生的ATP可用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4.如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引起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膜电位变化

B.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乙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

C.若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

D.若对甲神经元施加Ca2+通道阻断剂,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5.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

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

如图是该病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可能与Ca2+进入突触小体有关

B.谷氨酸的释放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

C.突触后膜上NMDA的作用是运输Na+

D.运动神经细胞可能因细胞内液渗透压过度升高而受损

6.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

B.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

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

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

7.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以下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为抗体,则在抗原再次侵入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B.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和葡萄糖受体

C.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消化道

D.若为神经递质,则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一定会产生兴奋

8.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

B.甲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识别新冠病毒的宿主细胞

D.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吞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9.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

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10.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如图所示,它既具有相应的免疫活性,又能像酶那样催化某种化学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酶与抗原、底物的结合均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B.抗体酶可使药物的前体物质在肿瘤组织中水解为活性分子,从而起杀伤作用

C.抗体酶能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的机理可能是选择性地使病毒外壳蛋白发生水解

D.可通过蛋白质工程对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进行空间改造,使其获得催化功能

11.“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

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

呕吐、腹泻、发热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

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将兴奋传到__________从而产生渴觉。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

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3)如果发热持续稳定在39℃,此时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生理途径来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__________和清除功能。

 

1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甲状腺肿大,增强其功能,是导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材料2: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

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例如静脉注射0.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释放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6000μg糖原贮存。

(1)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的调控;突然降温后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机制调节激素的分泌。

 

(2)推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3)材料2可体现出激素调节的 ____________特点(至少答两条); 

推测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

2.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动物体内产致热原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发热。

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将致敏家兔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家兔体内,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但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

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

B.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属于发热激活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

D.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