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3571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孙丽萍(1)PPT文档格式.ppt

,二、防控策略,二、防控策略,

(一)内外同防。

实施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基础的感染防控措施,把好医疗机构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对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要检测体温,出示健康(行程)码,检查口罩佩戴情况。

做好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症状要及时发现并处置。

(二)医患同防。

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均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额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防控策略,(三)人物同防。

要做好医患双方人员防护和感染风险预警,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外来物资等,也要加强风险防控。

落实好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措施,加强重点部门环境及重点人群接触后环境的清洁消毒。

加强对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

(四)“三防”融合。

“三防”,即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

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

科学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施设备的“器防”。

将“三防”理念融入到诊疗活动中,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风险。

三、基本要求,三、基本要求,

(一)完善防控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各地要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78号)等要求,根据新冠病毒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和预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制订不同情形下的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确保各部门各环节步调协同、衔接顺畅。

各地要建立既熟悉政策要求又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感控专业队伍,承担感染聚集事件处置和检查、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指导疫情防控和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

三、基本要求,

(二)聚焦源头管控,严防感染风险输入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应当优化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预检分诊内容和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

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流行病学问诊,早期识别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

对具有可疑症状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规范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严格执行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

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态势和防控需要,确定上述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必要时可选择开展血常规、胸部CT、抗体检测。

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由疾控等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确定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明确需实施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的范围,指导医疗机构尽快落实,控制可能的感染源,有效阻断感染传播。

三、基本要求,(三)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

医疗机构要制订细化本机构的感染防控全员培训方案,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将感染防控要求落实到临床诊疗活动各环节。

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及中医医院等,要进一步重视感染防控工作,梳理本机构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全员培训。

在全员培训基础上,对发热门诊、急诊、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内镜室、血液透析中心(室)、CT检查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手术部(室)等高风险科室和部门制订针对性培训内容,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

三、基本要求,(四)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

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

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

同时,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见附件1)、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额外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暴露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五个时刻采取手卫生措施。

手卫生措施包括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等,如有可见污物,应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清洗双手;

如无可见污物,宜使用对新冠病毒有效的含乙醇等成分的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人员防护管理,储备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暴露风险和开展的诊疗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医用外科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见附件2),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

在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核酸采样点、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工作,接触到新冠病毒可能性较大的医务人员,要加强防护,严格落实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要求。

从事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的人员要做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测试和密合性测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前,要做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测试。

同时,应当指导、监督患者及其陪同人员,以及其他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正确实施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

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应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患者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

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前提下,应当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

增加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相关要求,额外预防,4.加强清洁消毒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即用即弃;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在每次使用后进行规范清洁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专人专用。

诊疗环境优先选择自然通风,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应当选择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措施,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使用清水和清洁剂彻底清洁环境表面,并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物体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部位进行规范消毒。

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

患者出院后规范实施终末消毒(见附件3),消毒后按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5.合理安置患者。

根据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和特定人员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类型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易感者采取合理的分区分类安置措施,降低不同风险人员因暴露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

6.规范医用织物和医疗废物管理。

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过程中使用的医用织物,洗涤处置执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

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医用织物洗涤处置和医疗废物管理,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强制要求,三、基本要求,(五)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群聚集。

医疗机构门急诊应当合理设置就诊及等候区域,优化就诊流程,避免人群聚集。

鼓励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等技术,提供网上预约和远程医疗服务。

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对其本人及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规范的隔离控制措施。

加强病区人员管控,对新入院患者落实“应检尽检”要求,设置并合理使用过渡病室,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严格陪护及探视管理,定点医院不安排探视和陪护;

非定点医院不探视、非必须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

陪护人员在进入病区前应当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合理确定病床使用比例,病床间距不小于0.8米,禁止加床。

住院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当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三、基本要求,(六)关爱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医务人员相对固定,缩短可能暴露的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疲劳。

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

做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

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确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频次,开展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等主动健康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对参与相关诊疗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必要时,可集中封闭管理,并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需要时可合理开展胸部CT、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检验检查。

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医疗机构感染监测工作。

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完善本区域、本机构感染信息化监测网络,建立完善基于临床症状或症候群的感染病例、感染聚集事件的预警报告机制。

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应按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

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的监测预警,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时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规范报告处置。

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各类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指征。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前和调整用药前病原学检测标本送检率。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接诊的发热或/和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明确病原学诊断前,慎用抗微生物药物、退热药物等,防止不合理用药掩盖症状。

(七)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综合感控,(八)加强患者教育,开展健康宣教,三、基本要求,对患者及陪同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指导正确实施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治疗期或康复期的患者早期运动、合理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或动作幅度过大的运动。

四、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

(一)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联防联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