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553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docx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报告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四年七月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1、乳品加工业简介

2、肉类加工业简介

3、水稻加工业简介

4、玉米加工业简介

5、大豆加工业简介

6、马铃薯加工业简介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绿色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省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省发展食品产业比较优势突出,过去十年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4.9%和27.5%,形成了以乳品、肉类、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加工等为主导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充足优质的原料,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一、产业基础

1.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14%。

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4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省工业比重26.5%。

2012年,我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食品产业比重3.4%,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13位。

2.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201户,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9.3%。

排名前1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部企业的比重22.6%。

以乳品、肉类、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加工6大行业为代表的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占食品产业的87.8%,主营业务收入占食品产业的91.5%。

重点推进的12个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28户,初步形成了中西部为主的乳品加工产业带,东西部为主肉牛加工产业带,产粮重点市、县及垦区生猪加工产业带,中西部、东部局部玉米加工产业带,中西部、东部及南部局部水稻加工产业带,东部、中北部大豆加工产业带和中北部、西部马铃薯加工产业带,产业集聚优势凸显。

3.产业氛围初步形成。

中粮、蒙牛、伊利、光明、雨润、双汇、汇源、康师傅等知名大企业纷纷落户我省,建有多个工厂。

叫响了完达山、飞鹤、大庄园、秋林、老鼎丰、哈啤、五大连池、北大荒、响水、五常、九三、冰地和黑森、黑农科等全国知名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4个、中华老字号2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88个。

绿色食品专营网点2000多个,遍及全国各地。

产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45个国家和地区。

2013年,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达680亿元,约占全国绿色食品销售额的1/7。

龙江米、龙江奶、龙江肉、龙江油成为家喻户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代名词。

二、发展潜力

1.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发达国家加工食品消费占饮食消费总量的90%以上,我国仅占25%左右。

据有关机构测算,到2015年,全国食品消费市场容量预计达到12.5万亿元左右,其中加工食品消费占饮食总消费的比重预计达到50%左右。

按照我省食品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测算,对我省加工食品消费的需求将达到2500亿元以上。

同时,我省加工的食品在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如俄罗斯远东每年缺口粮食约340万吨、肉类100—120万吨、奶和奶制品500万吨、蔬菜120—150万公斤、水果120万吨。

2.食品精深加工潜力大。

预计到2015年,我省食品工业产值将达到5500亿元左右,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现在的0.7:

1提高到0.9:

1。

未来食品工业产值的增长主要来自农产品精深加工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的拉动。

据测算,目前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量占加工总量的比重约为33%,到2015年预计可以提升到40%以上,其中玉米、大豆、马铃薯、牛奶和肉类精深加工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并可带动初加工能力提升10%左右,我省重点发展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玉米变性淀粉和胚芽油、非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和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将大幅提升。

3.增长态势强劲。

近十年,我省食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高6.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由10.4%提高到39.1%,拉动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工业11个百分点。

省重点产业项目三年决战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食品产业项目投资1283亿元,其中省重点推进的229个项目完成投资693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预计到2015年,我省食品产业增加值将达12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国食品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将达5500亿元,年均增长23%,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增加值发展图

实际值

预计值

 

三、发展的有利条件

1.生态环境良好。

我省是全国两个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森林覆盖率达45.7%,森林、湿地面积居全国之首。

境内水系发达,黑龙江、松花江源头来水充沛、没有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天然保障。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土质肥沃,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地处于半年休耕状态,寒地黑土有机质、微量元素居全国首位,亩耕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为全国的1/3和1/2。

2.原料充足优质。

我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均居全国首位,非转基因大豆、粳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带”、“奶牛带”,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量居全国第1位,鲜牛奶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猪、肉牛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

植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少,是全国仅有两个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省份之一。

2013年,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7004万亩,约占全国的1/4,绿色、有机、无公害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1000个,约占全国的1/8。

3.质量安全体系完善。

绿色食品质量规范标准与国际接轨,实施了近百个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食品质量检测控制体系。

50%的省级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大豆、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劳动力和土地供应充裕且成本低。

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以上,拥有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食品加工制造业用工成本处于全国同行业较低水平。

食品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空间大,价格较低,全省重点推进的12个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已开发10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中还有61平方公里可供新项目落地。

园区给水、排水、道路、供电、供热、供气及土地平整达到“七通一平”。

5.能源、交通运输保障条件好。

全省能源电力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达2393万千瓦,过去十年年均增加120万千瓦。

全省铁路营业里程6022公里,属于全国铁路密度较高地区,绥芬河铁路口岸扩能改造加速推进,经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至俄罗斯海参崴的陆海联运通道具备通畅能力;公路总里程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50公里;共有11个机场,居东北地区首位,食品产业集聚区立体交通网络比较完善。

6.政策支持有力。

我省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印发《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前沿改革和利好政策先行先试,将保障我省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产业发展,将其摆在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相关副省长、哈尔滨市市长任副组长的省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布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在支持项目建设、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强科技支持、加快品牌建设等8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

组织开展了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对俄合作大型企业项目洽谈会,成功在香港启动了我省第一家绿色食品旗舰店,举办了一系列市场推广推介活动,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产业氛围。

2014年,我省将继续加大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启动建设旗舰店100家,独立品牌连锁店3000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全省绿色食品整体打包进入主流超市。

四、行业发展潜力和重点发展方向

1.乳品加工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省的优质奶源基地逐步壮大,行业管理日益规范,乳品加工业呈现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国内外乳制品加工企业纷纷出现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时,我省未发生过一起乳制品安全性事件。

奶源充足和优质安全是我省乳品加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

我省将重点支持国内外同行业知名大企业独资、合资新建或兼并重组改扩建一批30万吨以上鲜奶深加工项目,集中培育一批龙头乳品加工企业。

重点发展婴幼儿配方粉,加快发展中老年配方粉,乳饮料、酸奶、灭菌鲜奶等液态奶,乳珍、奶油、奶酪、功能性乳粉等产品及浓缩牛乳蛋白粉。

2.肉类加工业。

我国肉类消费量巨大,猪肉年消费量已占到全球的一半。

据专家预测,未来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优化空间更加广阔。

我省是国家肉类生产加工的重要省份,目前畜禽屠宰量较大,但精深加工率较低,优化肉类加工结构,开发生产熟食、速食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将是今后我省肉类加工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这也是我省发展肉类加工业的最大潜力。

我省将重点支持国内外同行业知名大企业兼并整合现有企业,或新建一批屠宰及综合利用肉类精深加工大项目,重点发展熟食、速食肉制品、肉灌制品、餐厨用肉制品、分割冷鲜肉,加快发展血液蛋白粉、皮、毛、骨等综合利用产品。

3.水稻加工业。

近年来我省稻米因品质优良调出量日益增加,同时大米休闲食品、淀粉糖、米糠蛋白和米糠油等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处于成长期,前景看好。

我省发展水稻精深加工具有良好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将重点支持建设年处理30万吨以上水稻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大米深加工、米糠油、稻壳发电)全产业链项目,支持在五常、宁安等水稻主产区收购兼并小企业整合建设年处理30万吨以上水稻加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小包装精制大米、米糠深加工、米糠精炼油、稻壳综合利用、碎米深加工等。

4.玉米加工业。

我省规划到2020年形成280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其中,新增143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这是我省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最大的优势和潜力。

我省将重点支持投资实力强的企业新建年处理60万吨以上玉米精深加工项目,并支持对我省现有玉米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或合资合作改造建设玉米加工项目,加快发展玉米饮品、玉米油、休闲食品等健康食品系列和淀粉糖、变性淀粉、生物发酵等深加工产品。

5.大豆加工业。

在当今人类关注食品安全、重视健康的时代,我省生产的非转基因、有机大豆制品在国内外市场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

非转基因和有机的品质是我省发展大豆加工业两大优势和潜力。

我省将重点支持有研发实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整合现有油脂加工能力新建小包装食用油生产线,新建大豆制品及深加工产品项目,重点发展小包装食用油、植物奶、休闲食品、功能性蛋白产品、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低聚糖、维生素E及传统豆制品。

6.马铃薯加工业。

我省初步建立了从马铃薯原种培育到精深加工上下游配套的产业体系,将重点支持独资或合资新建、改造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和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项目,重点发展三个方向,即精深加工的淀粉、变性淀粉系列,传统粉丝系列,营养休闲食品系列产品。

同时,依托我省甜菜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大甜菜基地建设,稳步提高成品糖产量,重点支持高端成品糖加工项目建设,巩固发展甜菜糖产业。

此外,大力支持国内外同行业知名大企业新建一批方便休闲食品加工项目;大力支持国内外同行业知名大企业兼并整合现有企业,或新建、改造一批白酒、蓝莓等果酒生产加工项目;大力支持国内外同行业知名大企业整合、新建一批矿泉水、果蔬饮料、发酵饮料加工项目。

附件:

黑龙江省食品产业6大主导行业简介

附件:

乳品加工业简介

一、发展现状。

2013年,全省共有乳品生产企业和集团62户,生产液体乳、乳粉等乳制品214万吨,居全国前列。

乳品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21%。

形成了以完达山、飞鹤、龙丹乳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蒙牛、伊利、贝因美、雀巢等国内外著名乳制品企业纷纷投资建厂,已逐步建立龙头企业带奶源基地的产业体系。

打造出完达山、飞鹤、龙丹、摇篮、红星、华丹等6个中国驰名商标。

二、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分别为25公斤/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