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504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指导书适用于各色醇酸调合漆、各色醇酸磁漆、各色醇酸半光磁漆、各色醇酸无光磁漆、醇酸清漆、硝基清漆、各色酯胶调和漆、各色硝基外用磁漆的试验。

三、取样

1、产品类型

A型:

两个液相组成的流体,如:

乳液。

B型:

一个或两个液相与一个或固相一起组成的流体,如:

乳胶漆。

多个

C型:

粘稠状,如:

腻子。

D型:

粉末状,如:

粉末涂料。

2、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

2.1盛样容器

a、内部不涂漆的金属罐;

b、棕色或透明的可密封玻璃瓶;

c、纸袋或塑料袋。

2.2取样器械

取样器械具有使产品尽可能混合均匀,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的功效。

3、取样数目

产品交货时,按随机取样方法,对同一生产厂的相同包装的产品进行取样,取样数目不低于√n/2(n为交货产品产品的桶数)。

4、待取样产品的初检程序

4.1对A类流体状产品的初检程序

4.1.1目测检查

4.1.1.1结皮

记录表面是否结皮及结皮的程度,如:

软、硬、厚、薄,如有结皮,则沿容器内壁分离除去,记录除去结皮的难易。

4.1.1.2稠度

记录产品是否有触变或胶凝现象。

4.1.1.3分层、杂质及沉淀物

检查样品的分层情况,有无可见杂质和沉淀物,并予记录。

4.1.2混合均匀

充分搅拌,使产品达到一致。

4.2对B、C类流体状产品及粘稠产品的初检程序。

4.2.1目测检查

4.2.1.1结皮

4.2.1.2稠度

记录产品是否假稠、触变或胶凝现象。

4.2.1.3分层、杂质及沉淀物

检查样品有无分层、外来异物和沉淀,并予记录。

沉淀程度分为:

a.软;

b.硬;

c.干硬:

用调漆刀切割结块时,使内部容易碎裂。

4.2.2混合均匀

4.2.2.1胶凝或有干硬沉淀不能均匀混合的产品,则不能用来试验。

4.2.2.2为减少溶剂损失,操作应尽快进行。

4.2.2.3除去结皮

如结皮已分散不能除尽,应过筛除去结皮。

4.2.2.4有沉淀的产品

有沉淀的产品,可采用搅拌器使样品充分均匀。

有硬沉淀的产品也可使用搅拌器。

在无搅拌器或沉淀无法搅起的情况下,可将桶内流动介质到入一个干净的容器里。

用刮铲从容器底部铲起沉淀,研碎后,在把流动介质分几次倒回原先的桶中,充分混合。

如按此法操作仍不能混合均匀时,则说明沉淀已干硬,不能用来试验。

5、取样

按本指导书规定的取样数,选择适宜的取样器(桶、罐和袋),从已初检过的桶内不同部位取相同量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两份样品,各为0.2~0.4L分别装入样品容器中,样品容器应留有5%的空隙,盖严,并将样品容器外部擦洗干净,立即做好标志。

四、接样

1、检查样品的数量、质量。

2、对试样进行编号和标志。

五、试验环境

标准环境条件温度23℃±

2℃,相对湿度50%±

5%。

涂料试样应在实验室内放置24h后,尽行各项试验。

六、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

油漆物理性能检测主要包括:

干燥时间、细度、粘度、遮盖力几项。

1、油漆干燥时间的测定(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1728—79)

1.1材料和仪器设备

马口铁板:

50×

120×

0.2~0.3mm;

65×

150×

紫铜片:

T2,硬态,50×

100×

0.1~0.3mm;

铝板:

LY12,50×

1mm;

铝片盒:

45×

20mm(铝片厚度0.05~0.1mm);

脱脂棉球:

1cm3疏松棉球;

定性滤纸:

标重75g/m2,15×

15cm;

保险刀片;

秒表:

分度为0.2s;

天平:

感量为0.01g;

电热鼓风箱;

干燥试验器:

重200g,底面积1cm2。

1.2试验步骤:

1.2.1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79)在马口铁板、紫铜铜片(或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上制备漆膜。

然后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干燥条件进行干燥。

每隔若干时间或到达产品标准规定时间,在距膜面边缘不小于1cm的范围内,选用下列方法检验漆膜是否表面干燥或实际干燥(烘干漆膜从电热鼓风箱中取出,应在恒温横湿条件下放置30min测试)。

1.2.2表面干燥时间测定法

吹棉球法:

在漆膜表面上轻轻放上一个脱脂棉球,用嘴距棉球10~15cm,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如能吹走,磨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

1.2.3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

压棉球法:

在漆膜表面上放一个脱脂棉球,于棉球上再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30s,将干燥试验器和棉球拿走,放置5min,观察漆膜无棉球的痕迹及失光现象,漆膜上若留有1~2根棉丝,用棉球能轻轻掸掉,均认为漆膜实际干燥。

2、油漆细度的测定(涂料研磨细度的测定GB6753.1—86)

2.1材料和仪器设备:

细度计、刮刀

2.2试验步骤:

2.2.1进行预测以确定最适宜的细度计规格和试样的近似研磨细度。

此近似测定结果不包含在试验结果中。

进行3份试样的平行测定。

2.2.2将彻底洗净干燥的细度计放在水平、平坦、不会滑动的平面上。

将足够量的样品倒入沟槽的深端,并使样品略有溢出,注意在倾倒样品时勿使样品夹带空气。

用两手的大姆指和食指捏住刮刀,将刮刀的刀口放到细度计沟槽最深一端,与细度计表面相接触,并使刮刀的长边平行于细度计的宽边,而且要将刮刀垂直压于细度计的表面,使刮刀和槽的长边成直角。

在1~2s内使刮刀以均匀的速度刮过整个表面到沟槽深度为零的一端,要施加足够的压力于刮刀上,以使沟槽中充满试样,多余的试样则被刮下。

从刮样完了后不超过3s的时间内,以如下方法从侧面观察细度计,观察时视线与沟槽的长边成直角,且和细度计表面的角度为不大于30°

不小于20°

,同时要在易于看出沟槽中样品状况的光线下进行观察。

观察试样首先出现密集颗粒点之处,特别是在横跨沟槽3mm宽的条带内包含有5~10个颗粒的位置,在密集颗粒点出现之处的前面可能出现的分散的点可不予理会,确定此条带上限的位置,读数精确程度分别为:

对量程100μm的细度计为5μm;

对量程50μm的细度计为2μm;

对量程25μm的细度计为1μm;

对量程15μm的细度计为0.5μm。

每次读数之后立即用适宜的溶剂仔细清洗细度计和刮刀。

2.3试验结果:

计算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并以与初始读数相同的精度记录其结果。

3、油漆粘度的测定(涂料粘度测定法GB/T1723—93)

3.1仪器设备:

温度计、秒表、水平仪、永久磁铁、承受杯、粘度计。

3.2实验步骤:

涂-4粘度计法

测定前后均需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擦拭干净,并干燥或用冷风吹干。

对光检查,粘度计漏嘴等应保持洁净。

将试样搅拌均匀。

必要时可用孔径为246μm金属筛过滤。

除另有规定外,应将试样温度调整至23±

1℃或25±

1℃。

使用水平仪,调节水平螺钉,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

在粘度计漏嘴下放置150ml搪瓷杯。

用手指堵住漏嘴,将23±

1℃试样倒满粘度计中,用玻璃棒或玻璃板将气泡和多余试样刮入凹槽。

迅速移开手指,同时启动秒表,待试样流速刚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

秒表读数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s)。

重复以上步骤测试两次,测定值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

3.3实验结果:

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4、涂料遮盖力测定方法GB1726—79

4.1材料和仪器设备:

底纹笔、天平、木制暗箱

4.2试验步骤:

采用刷涂法。

在感量为0.01g天平上称出盛有涂料的杯子和底纹笔的总质量。

用底纹笔将涂料均匀地涂刷在黑白格玻璃板上,放在暗箱内距离磨砂玻璃片15-20cm,有黑白的一端与平面成30-45°

交角,在1支和2支日光灯下进行观察以都看不见黑白格为终点。

然后将盛有剩余涂料的杯子和底纹笔称重,求出黑白格板上涂料质量。

涂刷时应快速均匀,不应将涂料刷在板的边缘上。

4.3试验结果:

遮盖力按下式计算(以湿漆膜计)

X=(W1-W2)/S×

104=50(W1-W2)

式中:

W1——未涂刷前盛有剩余涂料的杯子和底纹笔的总质量,g;

W2——涂刷后盛有剩余涂料的杯子和底纹笔的总质量,g;

S——黑白格底板涂漆的面积,cm2。

平行测定两次,结果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5%,则取其平均值,否则心须重新试验。

七、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设备并认真记录,清理现场,将试验残样放置在已检区,留置一星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