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477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久辽东半岛落入俄国之手。

1900年,俄国乘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并乘机加紧向朝鲜渗透,俄日矛盾进一步激化。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

战争打到第二年,旅顺口失陷和波罗的海舰队被歼灭以后,俄军败局已定。

1905年8月9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美国朴次茅斯举行和谈,签定《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并取得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并攫取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

日本更加增强了称霸东洋的野心。

3俄国1905年革命 

1905年俄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初,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还保存着大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成为政治上极其反动、经济上又很落后的国家。

沙皇政府对外依赖外国资本,热衷侵略扩张;

对内实行残暴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

1905年1月16日(俄历1月3日),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为举行罢工,抗议厂方无理开除工人。

结果遭沙皇军警野蛮枪杀,史称“流血的星期日”。

野蛮屠杀激起各地罢工运动蓬勃发展。

到10月参加罢工达到200多万工人。

沙皇被迫于10月30日颁布诏书,答应召集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允诺人民有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等自由。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揭露了沙皇政府的宪政阴谋,号召人民把革命推向前进,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十二月武装起义是1905年革命发展的顶点。

1906~1907年,革命运动逐渐走向低潮。

1907年沙皇政府发动六三政变,撕毁《十月十七日宣言》,革命遂告失败。

1905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良好准备。

同时它也是帝国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不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亚洲的革命运动。

4施里芬计划:

是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

其要点是:

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军。

西线分左右两翼,左翼少数兵力仅仅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强大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压逼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

“施里芬计划”是个速决战计划,计划3—4个月结束整个战争。

它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能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

5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发生的一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双方参战人数达150万,前后持续8天,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60公里。

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占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宣告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6日德兰海战:

又称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

战争中英国损失14艘,德国损失11艘。

虽然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

它令德国最后一次主动突破协约国在北海对德国封锁的努力失败。

自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再以海军与协约国正面交锋,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其后发展至无限制潜艇战。

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後者在战争後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7布列斯特和约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苏俄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

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

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宣战;

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有了的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8战时共产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

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

主要措施包括:

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

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

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

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但到内战末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在私人手里。

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

1918年11月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

随着产品日渐缺乏和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实行凭证供应。

根据阶级和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口粮标准。

后来对儿童和全体工人职员免费供应面包和日用品。

货币依然存在,但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

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

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

12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

该计划经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伦敦会议(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主要内容是:

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8亿金马克(折合1.9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1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1928~1929)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

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

发行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

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

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

1928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

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

10洛桑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讨论并签订对土耳其和约的国际会议。

1920年协约国将奴役性的《色佛尔条约》强加于战败的土耳其。

1922年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领导下,击败英国支持的希腊干涉军,迫使协约国重新讨论对土和约。

11月20日,以英、法、意、日、希、罗、南斯拉夫等协约国为一方,土耳其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召开和会。

会上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①土耳其的疆界和领土。

会议最后确认土耳其在其本土范围(安纳托利亚)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土耳其收回在欧洲的东色雷斯,保留对土属亚美尼亚和部分库尔德地区的统治权。

会议还决定取消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对土耳其的财政监督权。

②前奥斯曼帝国所欠外债由其分裂出来的各国分担,土耳其仍须按其份额偿还外债。

③黑海海峡的航行与管理。

会议决定无论平时或战时(只要土是中立国)各国军舰均可自由通行;

如土耳其为参战国,中立国军舰可自由通行,其他国家的军舰能否通行由土耳其决定;

海峡地区非武装化,但土可在伊斯坦布尔地区驻军1.2万人。

海峡水域由与会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管理。

1923年7月24日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通称《洛桑条约》,以代替《色佛尔条约》。

同时还签订了包括上述有关内容的《海峡制度公约》、《关于英、法、意军队撤出土耳其被占领区的议定书》等文件。

11洛桑条约:

12凯末尔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

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故名。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

签订摩德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