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5309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匮要略复习重点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素问·

宣明五气篇》及《灵枢·

九针论》均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

13.七伤:

《诸病源候论·

虚劳候》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14.六极:

杨雄《方言》:

“极,疲也”。

六极指六种虚损的病证。

《诸病源候论》谓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为六极。

15.谷饪:

谷同榖(gǔ谷)。

饪(rè

n任),熟食也。

饪指饮食。

16.五邪:

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17.厥阳:

厥,逆也。

厥阳即阳气上逆。

18.卒厥:

卒同猝。

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

其病机阴阳气血逆乱。

19.脉脱:

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20.四季脾王:

王,通旺。

意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九、十二各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

此处可理解为一年四季脾气都健旺之意。

21.痼疾:

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22.卒病:

指突然发生的新病。

简答题

论述题

3.试述《金匮》对肝虚证的具体治法。

《金匮》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具体说明肝虚证的治法。

肝虚之证,多为肝之阴血不足,除直补本脏外,还应根据五行相生方面来养肝体,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故补用酸。

焦苦入心,因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而且肝虚易受肺金之侮,助心火可制约肺金。

甘药调和脾土,目的在于补土制水以助火,从而制金防其侮肝木;

且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另外,酸甘相合,又可化阴以养肝体。

说明治疗肝虚证不仅要补肝之本脏,且要从相生方面滋养肝体。

这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世根据酸甘焦苦合用的原则,选用芍药、五味子、当归、丹参、地黄等药,配以炙甘草、淮小麦、大枣之属来治疗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光红,脉弦细之肝虚证,有较好的疗效。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刚痉:

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恶寒,无汗为主症的疾病。

2.柔痉:

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汗出而不恶寒为主症的疾病。

3.几几然:

本指小鸟羽毛未盛,伸颈欲飞而不能飞的样子。

此指病人身体强直,不能俯仰转侧自如,“几”,(sh

殊),也有的读作(jin今)。

4.中暍:

即夏季之伤暑,外感暑热之邪,多有挟湿。

5.疮家:

久患疮疡或金刃创伤不愈的病人。

6.湿家:

久患湿病的人,意指素体脾运不健之人,易招外湿致病。

7.湿痹:

痹,闭也。

指湿邪留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8.火攻:

指烧针,艾灸,熨,熏一类外治法。

9.日晡所:

日晡,为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

日晡所,即指午后,或傍晚时分。

10.取冷:

贪凉的意思。

11.卧不着席:

指手足向后伸仰,卧时腰背不能着席,即角弓反张的样子。

12.齿介齿:

齿介(xi

械)。

齿介齿是指上下牙齿相摩切磋有声。

13.虫行皮中:

指服用防己黄芪汤后,病人的皮肤出现犹如虫爬样的异常感觉,它是方药得效的标志。

14.食顷:

指服药时间而言,大约吃一顿饭的功夫。

15.冒状:

指瞑眩.头晕眼花。

这是服药后的反应。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本篇提出的湿痹之候,是以“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特征的湿病,这种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湿邪在表之侯,而是内湿与外湿相合的指征性表现,说明外湿内趋,病程已迁延一定时日,正气无力抗邪。

既有外湿流注关节.筋脉造成的关节烦疼之症,又有内湿为重引起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之症,是湿邪内阻影响膀胱气化而小便不利;

湿趋大肠则大便反快。

故宜取利小便法。

小便得利则内湿去,阳气通,外湿亦可随之祛除。

此即“利小便,所以实大便”,“治病求本”之谓。

2.简述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及证治?

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为:

黄芪、防己、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本方可治风湿表虚证,临床表现为一身关节疼重、恶风、自汗、脉浮,系由表气不足,又受湿邪或风湿犯表,卫气被伤,失于固护所致,虽为风湿邪在表,但表气已虚,故不应更发汗伤正,而应当用益气固表,祛风除湿法治之。

3.试比较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有何异同?

相同点:

均为湿邪在表之表实证,以一身关节疼烦为主症,以微汗法治疗,二方用药均有麻黄、杏仁、炙甘草,是由麻黄汤变化而来。

不同点:

麻黄加术汤证为寒湿在表,除主症外,尚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表现,治法为微发汗、除寒湿,宜用麻黄汤加白术。

麻杏苡甘汤证为风湿在表,有化热、化燥倾向,除主症外,以发热午后为重、无汗、恶风为特征,故治以发汗除湿、轻清宣化,方用麻黄汤减桂枝加薏苡仁,且小其制。

6.如何鉴别刚痉与柔痉?

“金匮”将痉病分为刚痉与柔痉。

二者除发热、颈项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张等痉病的共同主症外,刚痉以恶寒、无汗为特征;

柔痉以汗出而不恶寒为特征。

论述题

1.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说明其机理。

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

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

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

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

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

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

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

内湿宜利小便法。

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

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

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

3.试比较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证治异同。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证均为风湿兼阳虚证,其治法均为温经通阳、祛风化湿法,方中均用炮附子,但各有特点:

桂枝附子汤证属于风湿在表,风重于湿的表阳虚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是邪未入里,表阳已虚,故以桂枝配炮附子温经助阳、祛风化湿。

白术附子汤证系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得除而外湿仍在,因湿邪为重,表阳不足。

除上症外,又见大便坚而小便利,故仍遵原法。

因桂枝有助热伤津之弊,故当减去,再加白术。

此处白术当为生白术,配炮附子,不但能通阳除湿,更能扶脾生津以通便,此为证情而设,亦为治未病而设。

甘草附子汤证为风湿两盛,表里阳气俱虚,此时邪伤已久,正不胜邪,亦不任攻伐,其表现为“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故将炮附子、白术、桂枝并用,但小其制,且以(炙)甘草名方,意在缓图,温复表里之阳气、祛风除湿。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百合病:

由于热病之后,或情志不遂引起心肺阴虚内热所致,临床以神志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异常及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2.狐惑病:

由于湿热虫毒所致,临床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甚或酿脓为特征,伴神情恍惚、狐疑惑乱等症的一类疾病。

3.阴阳毒:

由于感受疫毒所致,临床以发斑、咽喉痛为主症的急性热病。

4.中病,勿更服:

有两种含义。

一是:

“更”作“换”解,指有效则不要更换方药,因病程较长且停药后容易复发。

二是:

“更”作“再”解,指病愈则不要再服方药,因生地性寒且量大,恐多服反致泄利。

5.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是百合病的治疗原则,为本篇治疗百合病诸方的制方依

据。

即见到阴虚内热证,治宜补其阴之不足,

以调整阳之偏盛。

6.声喝:

喝,读音(yè

),因咽喉蚀烂,伤及声门而致声音嘶哑。

7.浆水:

浆,酢也,《本草纲目》称浆水又名酸浆。

嘉谟云:

“浆,酢也,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8.目四眥黑:

眥,眼角;

目四眥,即两眼内外角发黑,表明瘀血内积,脓已成熟。

9.目赤如鸠眼:

鸠,鸟名。

俗称斑鸠,其目色赤,为蓄热不解,湿毒不化,即将成痈脓的征象。

10.淅然:

怕风,寒栗之状。

11.溺快然:

意为排尿通利,无任何不适。

12.百脉一宗:

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

宗,本也,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1.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三病合篇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症状相似:

百合病与狐惑病均有神志、饮食等方面的失常症状,狐惑病与阴阳毒均有咽喉症状。

二是病因相仿,在发病上均与热邪相关,百合病为阴虚内热所致,狐惑病为湿热内蕴所致,阴阳毒为感受疫毒所致。

2.如何理解“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是对百合病病机的高度概括。

人身之血脉,分之为百脉,合之为一宗,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朝百脉,故心肺为人体百脉之主管和统辖,“一宗”实际上就是指心肺。

若心肺功能正常,则气血通畅,百脉调和;

若心肺阴虚内热,则气血失调而百脉受累,症状百出,形成百合病。

4.百合病的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如何辨证施治?

临床表现:

一是心神不宁证:

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等异常;

二是常见阴虚内热证引起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辨证施治:

百合病本证,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阴清热;

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清热利尿、和胃降逆;

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养阴益胃和中。

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或栝蒌牡蛎散内外同治;

变发热者,用百合滑石散滋阴清热利尿。

5.狐惑病的命名,有何涵义?

有两层涵义:

一是从症状命名,症状变化多端,犹如狐之出没无常,令人狐疑惑乱;

二是从病因命名,病因感染虫毒所致,且字篆文似惑,故有狐病之说。

6.阴阳毒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方药是什么?

病因病机:

感受疫毒、侵入血分。

阳毒:

热毒壅盛于血分;

阴毒:

毒滞血凝。

症状:

阳毒是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是面目青,身痛如背杖,咽喉痛。

治法: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剂:

阳毒用升麻鳖甲汤,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2.如何理解“见阳攻阴”?

有三种解释。

一是以阴阳表示虚寒、虚热症状和治法,即见到虚热症状而反损其阴,属百合病逆治法;

二是以阴、阳指证候的表与里,而阳法指从表治。

如变发热在表之证用百合滑石散从里治之,属百合病正治法;

三是以阴、阳分别指阳虚阴盛和阴虚阳亢。

即阴虚而现阳热之证,若误以为实热而攻里,则阴更伤,“此为逆”。

3.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如何?

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狐惑病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

治法是清热解毒除湿,狐惑病发病未久,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安中解毒;

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

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

狐惑病酿脓者,用赤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中风病:

以卒然昏仆或未经昏仆,出现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2.历节病:

由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以遍历关节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3.喎僻不遂:

指口眼喎斜,偏于一侧不能随意活动。

4.贼邪不泻:

指外邪侵入人体后留滞不出。

5.瘾疹:

俗称“风疹团”,指皮肤起痒疹呈斑片状,时隐时现,时发时止。

6.黄汗:

《金匮》中有两种认识。

一指历节病关节肿痛处有汗出而色黄;

二指汗出沾衣如柏汁的一种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