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探讨Word下载.docx
《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探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探讨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该规定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保障承包人工程价款债权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由该规定而衍生出的理论与实务上的相关问题,却有探讨的必要。
一、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
要正确理解和适用《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首先必须对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
理论上,对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此权利的性质为不动产留置权,因此,如发包人不按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承包人即可留置该工程,并以此优先受偿。
①这种观点源于1991年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部联合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例》。
该《条例》第28条规定:
“由于甲方(发包人)违反有关规定和约定,经办银行不能支付工程款,乙方(承包人)可留置部分或全部工程,并予以妥善保护,由甲方承担保护费用。
”该规定成为实践中承包人以发包人未付清工程款为由而拒绝交付已完工工程的主要依据。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应为不动产优先权。
②
依笔者之见,上述两种观点均未能正确揭示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
首先,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在性质上不是不动产留置权。
这是因为:
第一,根据传统物权法理论,留置仅适用于动产,而承包人工作完成的标的物却是不动产;
第二,留置权不仅以标的物的占有为成立要件,而且以对标的物的占有为存续条件,如果债权人丧失对标的物的占有,留置权也就因之而消灭。
然而,从《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看,承包人在交付工程后,尽管其已不占有标的物,但仍然享有对工程的优先受偿权。
其次,将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归结为不动产优先权的观点也是不妥当的。
所谓优先权,是指法律所规定的特定债权人就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或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担保物权。
优先权制度最初源于罗马法。
在近代民法中,法国民法典最先设立优先权制度,并为日本民法所继受,被称为先取特权。
它是出于立法政策上的考虑,为求得当事人之间的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的规定,作为债权人平等原则的一种例外,对特定债权所给予的特别保护。
我国现行立法未设立独立的优先权制度,仅在破产法、海商法等法律中,对特殊情况下特定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作了一些规定。
而且,考察中文中的“优先权”与“优先受偿权”的词源,二者均系译自外文,而在拉丁文和法文中,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词。
③也就是说,在中文中,这两个词仅是译法的不同罢了。
因此,认为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是不动产优先权,一方面与我国现行的立法体例相悖,另一方面又犯了“同义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笔者认为,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法律特征看,应是一种法定抵押权。
其理由在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符合抵押权的主要特征。
抵押权的成立与存续,不以转移标的物的占有为必要。
而就质权、留置权而言,权利人一旦丧失对标的物的占有,其所享有的担保物权即随之而消灭。
不转移占有是抵押权与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的重要区别。
在工程建设实践中,除“交钥匙工程”外,通常是由承包人与发包人分别指派工地代表,共同负责对工地现场的管理,进言之,承包人并未排他地对工程实施占有和控制。
而且,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发包人后,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也并不因此而消灭。
可见,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质权、留置权存在本质不同,而在不转移占有这一根本特征上,则与一般抵押权相同。
另一方面,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一般抵押权的区别仅在于成立原因上:
一般的抵押权为意定担保物权,由当事人以合同方式自由设定;
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因具备法定要件而当然成立。
可以说,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是一种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抵押权。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未设独立的优先权制度的瑞士民法就在第837条对职工或承揽人就土地上建筑或其他工程提供材料及劳务或单纯提供劳务所生之债权,得就该土地设定法定抵押权作了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513条也规定,承揽人对承揽的建筑物或其他土地上的工作物进行建造或重大修缮时,就承揽关系所生之债权对其工作所附之定作人的不动产享有法定抵押权。
二、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优先次序
(一)与一般抵押权之间的优先次序
一般而言,在同一个不动产上有数个一般抵押权并存时,其优先次序依登记之先后决定。
但在实践中,房地产开发商为筹集建设所需资金,通常会为其开发的房地产设定在建工程抵押。
根据《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如果发包人(开发商)未按定约支付工程款,承包人可以对该工程主张优先受偿权,而且,承包人行使该权利并不以登记为要件。
于此情形,在该建设工程上就既存在已登记的一般抵押权,又存在未经登记的承包人对工程的优先受偿权。
在这两种权利发生竞合时,其优先受偿次序如何确定,值得探讨。
对此,理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观点:
④一是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优先说。
此说认为,作为法定抵押权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应优先于一般抵押权,否则若认为一般抵押权优先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则发包人就有可能在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成立后设定一般抵押权,而这将使得承包人优先受偿权落空,从而有违法律保护承包人利益之意旨。
二是一般抵押权优先说。
该说认为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未经登记,故而无公示作用,为保护交易安全,应使经登记的一般抵押权享有优先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效力。
三是平均分配说。
依此说,未经登记的优先受偿权与已登记的一般抵押权发生竞合时,如果法律未规定其优先次序,应平均分配之。
四是效力平等说。
该说认为,不论抵押权系法定抑或约定,其效力应当平等,并依设立之先后确定其顺序。
即成立在先者,其次序为优先,成立在后者,其次序在后。
在上述诸说中,首先,如采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优先说,债权人不得不顾虑在其以建设工程为标的物设定抵押权后,是否还有可能因开发商不按约支付工程款,导致施工单位以建设工程主张优先受偿,如果这样,对于一般抵押权来说,以建设工程设定抵押担保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这必将使其对以建设工程设定抵押持消极态度。
其结果是,开发商难以在建工程来融资,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用也就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此外,以在建工程设定抵押须办理登记,若由不需经登记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加以排除,将与物权公示原则相违背。
况且,法律尽管对承包人对工程的优先受偿权作出特别规定,但承包人仍然并不因此而当然享有第一顺位的优先权。
其次,就一般抵押权优先说而言,该说违背了立法为保护承包人利益而设立优先受偿权制度的初衷,使《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失效,而且,在我国的工程建设实践中,多由承包人垫款施工,因而此说无异于以承包人的资金清偿发包人欠他人的债务,明显有失公平。
再次,平均分配说虽然基于公平的原理,采取折衷办法予以平均分配,但缺乏立法论基础,且这种平均分配的做法能否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实在值得商榷。
尤其在建设工程上先后有数个一般抵押权存在时,其与作为法定抵押权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如何平均分配,更成问题。
因而平均分配说也是不能成立的。
笔者认为,以成立之先后定其优先次序说较为合理。
因为,时序的先后是决定权利次序先后的一般原则。
⑤而且,如前所述,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本质上也是一种抵押权,其与一般约定抵押权的根本区别在于成立方式上的不同。
根据“时间在先,权利在先”原则,一物上存在数个一般抵押权时,其优先受偿次序是依设定时间的先后来决定,相应地,作为法定抵押权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在与一般抵押权发生竞合时,其优先次序当然也应以成立时间的先后来确定。
(二)与预售商品房请求权之间的优先次序
就同一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承购人对其所承购的预售商品房的请求权之间也存在冲突的可能。
按照我国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规定,预售人应在预售合同订立后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
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是将物权公示手段运用于债法上的请求权,使承购人对预购商品房的请求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从而具有保全承购人请求预售人交付商品房的债权实现的作用。
质言之,通过登记备案,承购人对预购商品房的请求权已具有了物权的排他效力。
那么,当该请求权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发生竞合时,如何确定其优先次序呢?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承包人对工程价款的请求权本是一种债权,但为保护承包人的利益,法律破除债权人平等原则,对承包人价款债权赋予优先受偿的权利,使其有担保物权的效力。
可见,承包人对工程价款的债权与承购人对预售商品房的请求权在本质均为债权,但又都由法律特别赋予相当于物权的效力。
所以,为贯彻“时间在先,权利在先”原则,二者发生冲突时,也应以成立时间之先后定其优先次序。
三、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成立
(一)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成立时间的确定
如上所述,当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与一般抵押权、承购人对预售商品房的请求权发生竞合时,应以其成立时间的先后确定其优先次序。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房地产抵押和商品房预售合同均应办理登记签证,同时,房地产抵押权、预售合同的成立时间应以在登记机关登记的时间为准。
与此不同,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依法不以登记为成立要件。
这样,如何确定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成立时间,则不无疑问。
对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成立时间,理论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为债权未受清偿说。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担保的债权为基于建设工程合同所生的债权,此项债权在承包人与发包人订立合同时即已发生,但承包人之价款通常于工程交付或完成时,始能请求给付。
易言之,承包人的价款请求权此时方才发生。
于此情形,如果发包人未按约支付价款,即承包人未受清偿时,才产生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
⑥另一种观点主张,虽然价款给付请求权产生于工程完工后,但在建设工程合同成立的同时即已发生对工程的优先受偿权。
这种观点认为,法律设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立法理由无非是为了保护承包人的利益,并进而保护人民住居的安全。
因此,以建设工程合同成立之时为优先受偿权发生的时间,使其及早生效,则保护更周全,从而不致于在发包人不支付价款时,已由其他债权人先设定一般抵押权。
⑦
在上述两种观点中,依笔者之见,债权未受清偿说较为妥当。
因为在建设工程合同成立时,尽管承包人的工程价款债权即已发生,但承包人仍然不能要求发包人支付价款。
在实践中,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先由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
发包人接到竣工验收报告后,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对工程进行验收。
竣工验收合格并办理竣工结算后,发包人须按约支付价款。
发包人不按约支付,经承包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的,承包人才可依法行使优先受偿权。
如果认为在建设工程合同订立时,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就已成立,不但与合同法的规定相违背,而且必将导致债权人不愿在建设工程合同成立后以在建工程为贷款的抵押物,商品房的预售也将同样无法实现。
当然,由于发包人往往在工程开工之前即已为取得贷款而就工程设定一般抵押权,或者已开始预售商品房,如采债权未受清偿说,必然使银行抵押权和承购人对预售商品房的请求权的顺位优先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
(二)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登记问题
一般抵押权和预售合同的有效成立需经登记,而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仅需有法律规定的特定事由的存在即可依法成立,并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这样,要了解在某建设工程上是否已存在一般抵押权或已办理商品房预售,只需到有关的登记机关查阅登记文件即可获得完整可靠的信息。
但在建设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