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重力坝课程设计不计扬压力sz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工建筑物重力坝课程设计不计扬压力sz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建筑物重力坝课程设计不计扬压力sz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实测的45年资料中最大洪峰流量发生在1962年为18800m³
/s。
3.泥沙:
本流域泥沙颗粒较粗,中值粒径0.0375毫米,全年泥沙大部分来自汛期七、八月份,主要产于一次或几次洪峰内且年际变化很大,由计算得,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825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7.45公斤/立方米。
推移质缺乏观测资料。
可计入前者的10%,这样总入库沙量为2010万吨。
淤砂浮容重为0.9吨/立米,内摩擦角为12度。
淤砂高程157.5米。
1.3气象条件
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一月份最低月平均产气温为零下6.8℃,绝对最低气温达零下21.7℃(1969年)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绝对最高达39℃(1955年),本流域无霜期较短(90—180天)冰冻期较长(120—200天),顺河站附近河道一般12月封冻,次年3月上旬解冻,封冻期约70—100天,冰厚0.4—0.6米,岸边可达1米,流域内冬季盛行偏北风,风速可达七、八级,有时更大些,春秋两季风向变化较大夏季常为东南风,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1.5米/秒,水库吹程D=3公里。
1.4工程地质
库区地质:
顺河水库、库区属于中高山区,河谷大都为峡谷地形,只西城峪至北台子一带较为宽阔沿河两岸阶地狭窄,断续出现且不对称,区域内无严重的坍岸及渗漏问题。
第四大岩层(ArI4)为角闪斜长片麻岩。
具粗粒至中间细粒纤状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本层岩体呈厚层块状、质地均一、岩性坚硬、抗风化力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总厚度185米左右。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容重为2.68—2.70吨/立米,饱和抗压强度,弱风化和微分化岩石均在650公斤/厘米2以上,有的可达1100公斤/厘米2,混凝土与岩石的磨擦系数微分化及弱风化化下部,可取fˊ=1.10、cˊ=7.5kg/cm2。
地震:
库区附近历史地震活动较为频繁,近年来微繁。
弱震仍不断发生,其中1936年和1976年两次发生6度左右地震,1977年6月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对本区域地震问题作了鉴定,水库的基本烈度为6度,考虑到枢纽的重要性,和水库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拦河坝设防烈度采用7度。
第二章 坝体剖面拟定
2.1剖面拟定原则
1、设计断面要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
2、力求剖面较小;
3、外形轮廓简单;
4、工程量小,运用方便,便于施工。
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指在自重、静水压力和扬压力三项主要荷载作用下,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并使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如图2—1所示,在已知坝高H、水压力P、抗剪强度参数f、c和扬压力U的条件下,根据抗滑稳定和强度要求,可以求得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尺寸。
图2-1重力坝的基本剖面图示
2.2拟定实用剖面
2.2.1确定坝顶高程
1、超高值Δh的计算
坝顶高程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防浪墙顶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Δh,可由式(2-1)计算。
Δh=h1%+hz+hc(2-1)
Δh—防浪墙顶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H1%—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浪高度,m;
hz—波浪中心线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hc—安全加高,由于该工程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Ⅰ级,故查得
设计洪水位情况hc=0.7m;
校核洪水位情况hc=0.7m。
下面按官厅公式计算h1%,hz。
V0为计算风速,18m/s;
D为吹程,3km;
波高hl:
gD/V02=28∈(20~250),为累计频率5%的波高h5%
规范规定应采用累计频率为1%时的波高,对应于5%波高,应乘以1.24;
首先计算波浪高度hl和波浪长度L和波浪中心线超出静水面的高度hz。
(1)设计洪水位时:
设计洪水位时Δh计算
风速采用50年一遇的风速1.8V0=1.8×
18=32.4m/s,吹程D=3km。
波浪三要素计算如下:
波高hl=0.0166V05/4D1/3=2.22m
波长L=10.4(hl)0.8=19.7m
壅高(一般峡谷水库因
,所以:
);
取hz=πhl2/L=0.79m
由规范《SL319-2005》中波浪爬高公式
计算得出h=h5%=1.86m
因gD/V02=28,h1%=1.24h5%=2.3m;
hz=0.79m;
hc=0.7m
Δh=h1%+hz+hc=3.79m
(2)校核洪水位时:
计算方法同上,V0取18m/s
Δh=h1%+hz+hc=1.10+0.26+0.5=1.86m
2、坝顶高程计算
坝顶高程按下式计算,并选用其中较大值
坝顶高程=设计洪水位+Δh设=225.7+3.79=229.49m
坝顶高程=校核洪水位+Δh校=227.2+1.86=229.06m
取设计洪水位时的情况229.49m
为保证坝体运行安全,需设置防浪墙,取1.2m,考虑施工方便,坝顶高程取整,为▽228m。
2.2.2确定坝高
1、枢纽布置方案拟定
枢纽布置是确定挡水坝段、溢流坝段、电站坝段、底孔坝段的相互位置,挡水坝段布置在河床两岸,河床中间为溢流坝段、电站坝段、底孔坝,而溢流坝段与电站坝段不宜建在一起,故枢纽布置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电站坝段在右岸
优点:
1、进坝公路在左岸,便于交通运输;
2、电站坝段在右岸主河槽位置,水轮机安装高程低,从而有利于发电。
缺点:
左岸设溢流坝,冲刷坑部位地质条件较差。
方案二电站坝段在左岸
1、电站布置在左岸,地势开阔,布置方便;
2、溢流坝位于右岸河床段,使冲刷避开左岸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
增加开挖工程量,运输不方便
综上所述,方案一工程量小,运输方便,且左岸冲刷问题可经工程措施予以处理,保证大坝安全稳定,故选方案一
2、确定坝高
根据规范,坝高超过100m时,可建在新鲜、微风化至弱风化下部基岩上。
原则上应考虑技术加固处理后,在满足坝的强度和稳定的基础上,减少开挖。
基础中存在的局部工程地质缺陷,例如表层夹泥裂缝、强风化区、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岩溶充填物等均应结合基础开挖予以挖除。
由方案一,河床的片麻岩地基上修建实体重力坝,通过立视图上确定的坝基开挖线定出建基面最低开挖高程为▽124.0m。
因此,最大坝高为104m,属于高坝。
2.2.3拟定坝顶宽度
坝顶宽度应根据设备布置、运行、检修、施工和交通等需要确定并应满足抗震,特大洪水时维护等要求。
因无特殊要求,根据规范的规定,坝顶宽度可采用坝高的8%~10%取值,且不小于2m并应满足交通和运行管理的需要。
按坝高的10%计算,即为10.4米,考虑到上游防浪墙、下游侧护栏、排水沟槽及两边人行道等,取坝顶宽为10m,以满足大坝维修作业通行需要。
2.2.4拟定剖面尺寸
拟定坝体形状为基本三角形。
坝的下游面为均一斜面,斜面的延长线与上游坝面相交于最高库水位处,为了便于布置进口控制设备,又可利用一部分水重帮助坝体维持稳定,本次设计采用上游坝面上部铅直,下部倾斜的形式。
该形式为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经验。
根据已知条件,上游坝坡坡率n=0.2,做成上铅直下部倾向上游;
下游坝坡坡率m=0.6~0.8,取m=0.8。
在上下游坡率及坝顶高程已知的条件下,上游折线角高程185.0m,计算得坝底宽度为B=94.6m。
2.2.5基础灌浆廊道尺寸拟定
高、中坝内必须设置基础灌浆廊道,兼作灌浆、排水和检查之用。
基础灌浆廊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浇灌机具尺寸即工作要求确定,为了保证完成其功能且可以自由通行,设计基础灌浆廊道断面取3.0×
4.5m,形状采用城门洞型。
廊道的上游壁离上游侧面的距离应满足防渗要求,在坝踵附近距上游坝面0.05~0.1倍作用水头、且不小于4~5m处设置,本次设计取10m,为满足压力灌浆,基础灌浆廊道距基岩面不宜小于1.5倍廊道宽度,取5m。
初步拟定坝体形状剖面如图所示。
图2-2非溢流坝段剖面尺寸图
第三章稳定分析
3.1荷载计算及其组合
重力坝的主要荷载主要有:
自重、静水压力、浪压力、泥沙压力、扬压力、地震荷载等,常取1m坝长进行计算。
荷载组合可分为基本组合与特殊组合两类。
基本组合属于设计情况或正常情况,由同时出现的基本荷载组成。
特殊组合属校核情况或非常情况,由同时出现的基本荷载和一种或几种特殊荷载组成。
设计时应从这两类组合中选择几种最不利的、起控制作用的组合情况进行计算,使之满足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本次设计考虑的基本荷载组合为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
特殊组合为校核洪水位和地震情况,它们分别考虑的荷载如下表所示。
表3-1荷载组合
荷载
组合
考虑情况
自重
(水重)
静水
压力
扬压
力
泥沙
浪压
地震
动水
泥沙压
基本
正常蓄水位情况
√
注:
1.应根据各种作用同时发生的实际可能性,选择计算中的最不利的组合;
2.分期施工的坝应按相应的荷载组合分期进行计算。
3.施工期的情况应作必要核算,作为特殊组合。
4.根据地质和其他条件,如考虑运用时排水设备,易于堵塞,须经常维修时,应考虑排水失效的情况,作为特殊组合。
5.地震情况的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按正常蓄水位计算。
6.表中的“√”表示应考虑的荷载。
下面就各种情况计算相应荷载,计算示意图如下
W12
W2’
H1W2’W13W3
W11PdH2
b3
U4γH2
γH1U2U3αγH
U1
图3-1重力坝荷载计算示意图
3.1.1自重W
坝体自重的计算公式:
W=Vγc(kN)(3-6)
式中V——坝体体积,m3;
由于取1m坝长,可以用断面面积代替,通常把它分成如图3-1所示的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分别计算重力;
γc——坝体混凝土的重度(本设计中混凝土的重度为24kN/m3)
分解后的三部分自重:
W11=24×
0.5×
12.2×
61=8930.4kN
W12=24×
10×
104=24960kN
W13=24×
90.5×
72.4=78626.4kN
W1=W11+W12+W13=112516.8kN
取坝底部中点为力矩作用中心点O,则
W1作用点至O点的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