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类练习Word下载.docx
《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类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类练习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
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
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
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
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
王符)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3.(2009·
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2009·
广东22)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5.(2009·
广东3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
可风雷锋精神()
A.仍有现实意义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答案AC
6.(2009·
江苏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2009·
江苏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某校高三
(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
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
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B组2005~2008年高考题组
1.(2008·
广东单科,32,多选)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
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
这表明()
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
B.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D.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答案ABCD
解析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既可以借体育活动展现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又可以传播我们的中华文化,使得世界文化更加绚烂多彩。
2.(2008·
广东单科,33,多选)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B.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C.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D.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答案CD
解析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往中汲取借鉴了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能说西域习俗文化取代了中华文化,故A、B两项错误。
3.(2008·
广东文基,13)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
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项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公益性博物馆等免费开放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即A项。
4.(2008·
江苏单科,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说明南京中山陵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外陵墓建筑风格基础上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的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
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5.(2008·
江苏单科,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答案A
解析准确理解题意,强调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情况。
A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
D项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题干不符。
6.(2008·
宁夏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表述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7~9题。
7.(2008·
海南单科,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上述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自尊,蕴涵了美好憧憬,①③当选,但非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也未体现浩然正气,②④排除,选B。
8.(2008·
海南单科,1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②④均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材料强调“人们千百年的努力”的实践过程和“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探月成功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因此选C。
9.(2008·
海南单科,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答案D
解析意识依赖于物质,A项错误;
B项非哲理;
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要作具体分析,C项片面。
上述科学实验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意识,D项当选。
10.(2008·
北京文综,3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
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
①是错误的,②③④符合题意。
11.(2008·
江苏单科,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答案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项不符合题意。
12.(2007·
广东单科,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
解析本题依基础知识可作答,“和而不同”强调了文化的“包容性”,应选A。
13.(2007·
海南单科,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