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320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章精品教案与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平反冤假错案

(1)时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表现:

给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的人员进行平反。

3.总结历史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知识拓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组织路线: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重新回到领导岗位。

重新审查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思考探究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平反冤假错案有何意义?

点拨:

妥善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思考探究2】 农村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村高度集中的体制尤其是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对外开放:

(1)历程:

1980年: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

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4年:

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0年10月: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2)特点: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

(3)成就: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践:

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993年4月,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对“台湾独立”、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元旦。

(2)1979年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思维拓展】 多角度看待现代中国对外开放

(1)从开放的过程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

改革开放经历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由沿海开放区到内地这样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浅到深的渐进过程。

(2)从开放的前提来看,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进行的。

(3)从开放的目的看,我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目的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

(4)从开放的结果看:

是互惠的。

意义:

推动祖国统一。

不同:

可保留军队。

【思考探究6】 当前阻碍和推动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各有哪些?

阻碍因素:

①岛内“台独”势力;

②国际反华势力。

推动因素: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

③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④两岸交流加强;

⑤两岸民心所向;

⑥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且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3)“九二共识”: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4)“汪辜会谈”:

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5)《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通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6)习近平与马英九会谈: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③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系统地清除了历史上重大的冤假错案。

⑤恢复了“民主集中制”,恢复了有序的党内生活。

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料实证

主题一 对外开放

一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

总之,②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二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①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②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

史料二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概括地说明当前对外开放的特点。

[问题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参考: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特点:

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史论总结] 1.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同时借鉴世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3)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2.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5)“多层次”是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

(6)“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还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主题二 统一大业

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①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

②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二 ③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④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特别关注①②。

史料二中要特别关注③④。

[问题探究] 

(1)史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

后来又有何发展?

史料一中邓小平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两党平等会谈,但不允许外国插手。

结合所学可知,后来发展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根据史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立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主要目的:

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史论总结]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

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

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史苑窥斑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

分析三中全会及此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的背后,可以看到这两个会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当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三个显著特点:

会议议题中途发生了违反主持人意愿的改变;

会议持续的时间长,解决的问题数量多、分量重;

会议气氛生动、活泼、热烈,真正做到了面对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当代史上伟大转折的直接原因。

它说明,三中全会的胜利并非自然而然取得的,而是与会的大多数高级干部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动、支持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争取到的,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

三中全会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