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35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docx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综述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

(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

(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

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的比例。

(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

为什么?

(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

(10分)

1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主要障碍因子包括:

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20分)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质子分泌:

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

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协调系统:

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

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七、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

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20分)

1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2措施

(1)硝态氮肥防止淋失

(2)铵态氮肥深施覆土(3)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4)缓控释肥料(5)合理施肥量

选择题(每格1分,共10分)

1.目前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D)种A、15;B、18;C、21;D、17

2.植物的磷营养临界期大多在(A)A幼苗期;B成熟期;C开花期;D拔节期

3.果树"小叶病"是由缺__C__引起的。

A锰;B、铁;C、锌;D、铜

4.当牧草中C元素含量不足时,会导致食草动物出现痉挛病。

A锰B锌C镁D硫

5.土壤中的P、K养分迁移到根表的途径主要是(D)

A、质流;B、离子交换;C、截获;D、扩散

6.土壤pH影响磷酸根的有效形态,一般在(B)的范围内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

A、

5-6;B、6-7;C、7-8;D、>8、5

7.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有(B)。

A、NH4HCO3;B、NH4SO4;C、CO(NH2)2;D、过磷酸钙

8.下列作物哪些不宜过量施用KCl(C)A西瓜B、棉花;C、柑橘;D、水稻

9.植物体内某种养分的再利用程度与其缺素部位有密切关系,下列元素缺乏时,植物缺素部位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的是(AC)。

A铁;B氮;C硼;D钾

10.植物体内的超氧歧化酶(SOD)有多种,通常含有下列哪些元素(B)。

A、锰;B、铜;C、钼;D、钙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影响植物根外营养的因素有哪些?

a.养分种类。

b.养分浓度。

c.叶片对养分的吸附能力。

d.叶片类型。

e.气象条件。

2.在生产上钾肥为什么必须深施?

土壤中2:

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如蛭石、蒙脱石,以及水化云母等固定能力强,土壤干燥和湿润对钾固定的影响较大,表土中干湿交替频繁有助于膨胀能力较强矿物对钾肥的固定。

深施可减少固定。

3.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什么益处?

a.减少磷的固定,与铁、铝络合。

b.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包备作用,避免磷肥与土壤直接接触。

4.复混肥料有哪些主要特点。

a.养分全面,含量高。

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比较均衡地、长时间地同时供给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并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施肥的效果。

b.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

复合肥料的颗粒一般比较坚实、无尘,粒度大小均匀,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施用,即适合于机械化施肥,同时也便于人工撒施。

c.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单质化肥一般都含有大量副成分。

而复合肥料所含养分则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是作物所需要的。

施用复合肥料既可免除某些物质资源的浪费,又可避免某些副成分对土壤性质的不利影响。

d.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开支。

生产1t20-20-0的硝酸磷肥比生产同样成分的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可降低成本10%左右。

1kg磷酸铵相当于0.9kg硫酸铵和2.5kg过磷酸钙中所含的养分,而体积上却缩小了3/4。

e.许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有不同的特点,各地区土壤肥沃度以及养分释放的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化成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

f.各种土壤养分在土壤中运动的规律各不相同,因此复合肥料在养分所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复合作物某一时期对养分的特殊需求。

5.高温堆肥堆制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发热阶段,蛋白质、糖类、淀粉等易分解物质迅速分解,常温~50℃,产热增加,

中温好气性微生物为主(芽孢细菌、霉菌)。

b.高温阶段,复杂化合物(纤维素等)强烈分解;腐殖质产生;50℃-60℃-70℃,产热继续增加,好热性的高温性微生物。

c.降温阶段,难分解的木质素和新形成的腐殖质,<50产热减少中温性微生物。

d.腐熟保肥阶段,C/N为10-20:

1,腐殖质含量显著增加稍高于气温产热明显减少。

6.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

a.氢离子毒害,b.铝的毒害,c.锰的毒害,d.缺乏有效养分

四、论述题.

1.当前农业生产上氮肥的利用率大概是多少?

运用你所掌握的植物营养学的知识,谈谈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1)氮肥利用率30-40%。

(2)损失途径:

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失。

(3)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的措施

a.氮肥深施

b.氮肥与其他肥料配施:

PK肥,有机肥

c.施用量合理

d.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

2.应用你所掌握的知识,谈谈如何调节土壤中Zn、Fe的有效性。

(1)调节土壤的pH

(2)调节土壤的Eh{氧化还原电位(Eh),单位是mV}

(3)施用有机肥料

(4)施用络合物植物营养学练习题(5)

三、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B)A、钠B、硅C、钛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C)A、尿素B、硝酸钠C、硫铵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A)A、硫B、氮C、钙D、锰

4、在哪种pH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A)A、6.0-6.5B、7.5-8.0C、<5.0D、>8.0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C)A、尿素B、碳铵C、氯化铵D、硝铵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A)A、硼B、锌C、铁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A)A、钙B、钾C、硫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B)A、尿素B、硝酸钠C、硫铵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D)A、硫铵B、尿素C、硝铵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B)A、镁B、硼C、铁D、钠

四、简答题:

(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5分)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5分)截获,质流,扩散。

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

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5分)优点:

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

缺点:

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

(5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6分)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五、论述题:

(每题10分,计20分)

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

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

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

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2、种植绿肥在培肥改土中的作用。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

2)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

3)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

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6)

8、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四、简答题:

(计26分)

3、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

(5分)发展养分含量高的多元和多功能的复合肥;加工简单,成本低的液体复合肥;减少损失与固定的缓效。

五、论述题:

(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