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0872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19、腰椎牵引疗法操作规程

20、中频电脑治疗仪操作规程

21、火针刺法操作规范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75%酒精、棉签、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连续操作时,每操作一个病人后都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min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

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6、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7、起针,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

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目的】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

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

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

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常用操作方法有:

4.1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用指称指推法;

用掌称掌推法;

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4.2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3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4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4.5擦法(平推法):

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4.6搓法:

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4.7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4.8振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

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4.9按法:

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4.10捏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4.11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4.12弹法:

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

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4.13掐法:

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

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

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

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

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

7.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注意事项】

1.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3.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4.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3、中药涂擦治疗法

【适应症】

1.中风肩手综合征2.中风偏瘫肢体肿胀

【禁忌症】

1.有皮疹、开放性伤口及感染性病灶者2.年龄过大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者3.对酒精及中药液中任一药物过敏者

【治疗机理】中风患者偏瘫一侧肢体会出现肿胀,多因为静脉回流障碍和营养代谢障碍,血液不能较快的返回心脏,而瘀滞于静脉中的血液量增多,静脉管腔内的压力也随着增大,液体

很容易被挤压到血管壁外,滞留于组织间隙中,于是便产生了肿胀。

中药涂擦治疗法以其特制中药涂擦患处,以充分发挥外用药性能,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瘀血,消肿止痛,行气之功效,通过不同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配合精心的护理,对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肿胀有显著的效果。

【物品准备】药液的配置:

取红花50g,冰片10g,羌活10g,独活10g.浸泡于500ml75%的酒精内24h后,再使用浸泡后的酒精涂擦肢体肿胀疼痛处。

物品:

治疗盘治疗碗弯血管钳弯盘纱布治疗巾

【操作方法】1.检查物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2.携物品到病人床前,核对,向病人解释,说明中药涂擦的目的。

3.评估皮肤情况。

4.关门窗,开暖气,必要时屏风遮挡。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暴露涂擦的部位,在其周围垫治疗巾。

5.用纱布蘸取适量药液来回擦拭,时间15分钟左右。

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6.擦拭结束后,换用干净纱布将涂擦部位擦拭干净,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的体位,盖被,整理用物。

7.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涂擦治疗后的客观情况。

8.用法:

每日1—2次,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注意遮挡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2.注意保暖,勿使患者受凉。

3.根据不同的涂擦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以防时间过久患者不能耐受。

4.药液温度适宜,不能过热或过冷。

4、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

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

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连续操作时,每操作一个病人后都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min操作后应进手卫生消毒。

三棱针、75%酒精治疗盘、0.5%碘伏、棉签、弯盘等。

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

1.腧穴点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2.刺络

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

3.散刺

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