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30871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检验技术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二、简答题

1、食品污染的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几种食品细菌有哪些?

常见于哪些食品中。

答:

(1)①生物性污染;

②化学性污染;

③物理性污染。

(2)①假单胞菌属,常见于冷冻食品中;

②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常见于肉蛋、水产食品;

③芽孢杆菌属与梭菌属,常见于罐头食品;

④肠杆菌科各属,常见于水产品和肉蛋中;

⑤弧菌属与黄杆菌属,常见于水产品;

⑥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菌属,常见于盐腌食品;

⑦乳杆菌属与丙酸杆菌属,存在于乳制品中。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学意义。

指标: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菌落总数的食品食品卫生学意义:

①判断食品被污染程度;

②可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食品进行卫生学评价。

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①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

②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3、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因素?

其化学过程?

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有哪些?

(1)影响因素:

温度,湿度,阳光紫外线,空气中氧等,均有一定影响。

(2)化学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实质上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作用或自身组织酶进行的某些生化过程;

(3)总原则:

在确保使用者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食物的经济价值,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具体原则:

①严重腐败变质,销毁或其他工业用;

②轻度腐败变质食品经过适当加工处理,将变质主要指标去掉,可食用;

  ③在变质的食品限期内食用;

  ④局部变质食品挑选去除变质部分,利用其他完好部分。

(4)措施:

①低温;

②高温灭菌防腐;

③脱水与干燥;

④提高渗透压;

⑤提高氢离子浓度;

⑥添加化学防腐剂;

⑦辐照。

4、霉菌的产毒特点和产毒条件分别是什么?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有哪些方法?

(1)特点:

①产毒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产毒菌种中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

②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

③产毒菌种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④产毒霉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

(2)条件:

①水分:

Aw小于0.7一般霉菌不能生长;

②湿度:

相对湿度小于70%;

③温度:

温度一般<

10oC,>

30oC;

④基质:

需要糖、氮及矿物质等基质。

(3)方法:

⑴食品防霉:

是预防食品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⑵去除毒素:

①物理去毒法;

②加热处理法;

③加水搓洗法;

④吸附去毒法。

5、什么是有害金属?

有毒金属污染途径?

毒作用特点?

影响其强度因素?

预防措施?

(1)凡是对人体未发现有益的生理功能,又对正常代谢功能有害的,而且微量能引起危害的金属。

(2)污染途径:

①自然本身含量多;

②工业三废;

③加工运输,机制容器;

④农药化学物质。

(3)作用特点:

①强蓄积性,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较长;

②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及人体达到很高的浓度;

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以慢性和远期效应为主。

(4)因素:

①金属现存形式;

②机体健康和营养状况及食物中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和平衡情况;

③金属元素间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5)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制定各类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③妥善保管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

④对已污染食品进行处理。

砷中毒的中毒机制?

镉中毒的中毒机制?

铅中毒的易发人群?

(1)砷中毒机制:

5价砷还原为3价砷,3价砷有毒性;

(2)镉中毒机制:

镉与磷结合有亲和力,磷会促进钙的吸收,磷的含量降低,使钙量下降,致使骨质析出,使钙含量下降,镉含量上升,导致中毒。

(3)铅中毒的易发人群:

铅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行为会有不良影响,对男性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损害。

6、农药污染来源的途径?

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

(1)途径:

①施用农药直接污染;

②从环境中吸收;

③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

④其他来源:

畜舍。

(2)有机农药的中毒机制:

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胆碱酯酶迅速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少性受到抑制,失去催化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结果使大量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导致以乙酰胆碱为传导介质的胆碱能神经处于过渡兴奋状态,从而出项中毒症状。

7、NOC按结构分的分类,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有哪些?

影响其合成的因素有哪些?

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预防措施?

(1)前体物:

N-亚硝酸化剂和可亚硝化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2)影响因素:

①进入体内前体物质的量;

②pH;

③胺的种类;

④硫氰酸盐;

⑤微生物;

⑥空气中气态氮氧化物。

(3)预防措施:

①防止食物霉变或者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②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③施用钼肥;

④增加维生素C等亚硝基化反应阻断剂的摄入量;

⑤制订标准并加强监督。

8、苯并(a)芘的污染来源与预防措施?

(1)污染来源:

①食品在烘烤或熏制时直接受到污染;

②环境中B(a)p直接污染;

③污染的水使水产品污染;

④食品加工机械(润滑油),包装材料(报纸)污染。

(2)预防措施:

①防止污染,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法;

②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环境对食品污染;

③熏制烘烤食品及洪干粮食等加工过程改进燃料过程;

④不在柏油马路上晾晒粮食和油料种子;

⑤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要防止润滑油污染;

⑥去毒;

⑦吸附法可去除一部分B(A)P;

⑧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

9、几种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常用的塑料的卫生问题。

(1)包装材料有:

塑料、橡胶、纸、玻璃、金属制品、搪瓷、陶瓷等。

(2)纸类食品包装材料:

封口不严或包装破损而引起的食品包装安全问题。

(3)玻璃:

①熔炼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溶出;

②重金属如铅的超标;

③对加色玻璃,着色剂的卫生问题;

④玻璃瓶罐在包装含量气饮料时易发生爆瓶现象。

(4)橡胶制品:

由于加工的需要,常在其中加入多种助剂,如促进剂、防老剂、填充剂等,给食品带来安全隐患。

(5)金属制品:

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菜汤等,会使有毒金属元素溶解。

(6)塑料制品的卫生问题主要是:

①树脂本身的毒性;

②树脂中的残留单体及其裂解物的毒性;

③塑料添加剂的毒性;

④塑料包装容器表面的灰尘及微生物污染;

10、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和使用要求。

颁布和执行新食品添加剂审批流程。

(1)卫生问题:

①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②转化物产物的问题;

③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问题;

④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问题。

(2)使用要求:

①食品添加剂本身应该经过充分的毒理学评价程序,证明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

②食用后不能在体内分解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③要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储藏等过程,具有保持食品营养、防止腐败变质、提高食品质量等作用;

④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害物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允许的限量;

⑤添加于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⑥价格低廉,来源充足;

⑦不得经营和使用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产品检测合格证的添加剂;

⑧使用的添加剂不该用以掩盖食物的腐败变质。

(3)审批流程:

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其他食品添加剂应按规定的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才能生产使用。

其审批程序如下:

①有研制、生产或使用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供有关资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品名、化学结构及理化地、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毒理学试验结果、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效果、残留量及检验方法、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国外允许使用资料或FAO/WHO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价资料等;

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的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初审;

③有国家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科研协作组织预审,并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

④通过的产品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由国家卫生部批准颁发。

1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转基因食品应怎么标识?

保健食品的特点有哪些?

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的书写?

其标识是什么?

(1)原则:

①以科学为基础;

②实质等同性;

③个案分析;

④逐步完善。

(2)标识:

(3)特点:

①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类型,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

②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

(4)批准文号的书写:

标明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的代号和编号,以及审批文号。

12、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其流行特点?

食源性疾病的类型?

(1)基本要素:

①传播疾病的媒介;

②食物中的病毒原物;

③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特点:

(3)类型:

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②食源性病毒感染;

③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④食源性化学性中毒;

⑤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⑥动物性毒素中毒;

⑦植物性毒素中毒;

⑧食源性感染;

⑨食源性中毒。

13、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与区别。

我国食物中毒流行特点有哪些?

(1)①潜伏期短,发病急,具有暴发性;

②症状相似;

③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

④人与人之间的不直接传染,即食物中毒不具有传染性。

(2)关系与区别: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①必须是正常人吃了有毒食品而发病,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不属于食物中毒;

②必须是经口摄入,即人吃了有毒的食品而中毒,而非经口摄入者得了病,不算食物中毒;

③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毒食品必须是正常数量摄入的,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不属于食物中毒;

④有毒食品必须是可食状态,若吃了不可食状态的食品而引起的症状也不属于食物中毒;

⑤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不属于食物中毒;

⑥另外,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也不属于食物中毒。

①季节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②地区性:

嗜盐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沿海;

③中毒原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

④中毒食品:

我国中毒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14、按中毒机制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如何?

①混合型;

②感染型;

③毒素型。

15、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毒素中毒的常见的食品有哪些?

主要症状?

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食品有:

动物性食品;

乳,豆,蛋,鱼;

肉类食品水产品豆制品,及凉拌蔬菜;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臭豆腐,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