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渠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渠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11
4.3质量管理措施12
五.资源配制12
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12
5.2主要人员配制13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3
6.1安全施工13
6.2文明施工14
6.3环境保护措施16
红岭灌区东干渠明渠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红岭水利枢纽总库容6.62亿m3,有效库容4.68亿m3,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具有供水、发电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红岭灌区工程则是该枢纽的配套项目,主要任务是农业灌溉、城乡供水和农村人畜供水。
红岭灌区工程为红岭水库的配套工程,红岭灌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东面临海,西面、南面与本岛腹地接壤。
西北以南渡江为界,西南以万泉河为界,灌区位于北纬19°
18′~20°
02′,东经110°
00′~110°
54′之间,南北长100km,东西长约70km。
灌区范围包括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区、文昌市、琼海市、定安县、屯昌县等5个市县共58个乡镇和国营农场(含航天发射基地)。
灌区范围内总土地面积5840km2。
灌区工程由总干渠、东干渠系统及西干渠系统组成,包括一条总干渠、两条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三条分干渠(琼海、重兴、文教分干渠)以及34条支渠等;
总干渠从渠首电站取水后,沿万泉河左岸布置,后折向西北到达加玉村北侧,分水进入东干渠和西干渠两个灌溉系统。
总干渠起点设计水位为132.66m,渠末设计水位为125.29m;
设计灌溉面积为145.48万亩,其中从渠道提水灌溉面积为7.3万亩,自流灌溉面积为138.18万亩。
设计流量为45m3/s,加大流量51.75m3/s。
东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40.00m³
/s,西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6.00m³
/s,琼海分干渠首设计流量为3.13m³
/s,重兴分干渠首设计流量为5.53m³
/s,文教分干渠首设计流量为8.57m³
/s。
总干渠从渠首电站取水后,沿万泉河左岸傍山布置渠道,利用隧洞穿过并桶岭,再经南久村农场跨青梯河后向东北至总干渠末端进入灌区,全长16.313km。
总干渠末端分东、西干渠分别控制东西灌域,西干渠通过良坡、深田、大田、加乐潭等支渠及斗渠向西灌域配水,并向现有水库补水,全长28.027公里;
东干渠全长145.93公里,设琼海、重兴、文教3条分干渠,20条支渠、2条水库补水渠、1个水库补水口及15条干斗等42个分(补)水口。
本工程第5标段为桩号118+913~145+930段是2#倒虹吸进口首端至退水闸末端段,全长27.017km,设计流量为6.5~4.7m3/s,加大流量7.8~5.88m3/s。
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5座、暗涵1座、倒虹吸1座、节制闸1座、泄水闸1座、分水闸5座等渠系建筑物。
1.2自然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气温高、降雨丰富且强度大、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台风暴雨多、蒸发量大、湿度大。
干湿季节主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冬春季节,受大陆冷高压影响,温度低、雨量少,为干湿季节;
在夏秋季节,受东南暖热气流及台风、热带低压槽的影响,温度高、雨量多,湿度大,属湿热季节。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200h,年辐射量494kJ/cm2,大于10°
C的积温为8500°
C,多年平均气温23.6°
C,最热7月平均气温28°
C,最冷1月平均气温16.7°
C。
历年出现最高气温≥35°
C的时段大都集中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
多年平均气温为22°
C~23°
降雨以台风雨为主,其次是热雷雨、地形雨和锋面雨。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600mm左右,单站(琼中加报站)最大多年平均降雨量2471mm,实测最大年雨量3354mm(1972年)。
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每年5~11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5.7%,12月~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4.3%。
年降雨的丰枯程度主要受台风的影响。
灌区季风盛行,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东风和东南风,西风及西南风极少。
区内多年平均风速2.3m/s。
灌区是海南省受台风影响最大,风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每年的8~10月份是台风盛行的季节,5~12月均有受台风影响的可能。
本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年内一般以9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
1.3渠道工程地质
东干渠线路位于海南岛的中东部,屯昌、定安、海口、文昌市境内。
有剥蚀台地、熔岩堆积台地、丘陵、低海拨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地势总体上西南边为渠道首端稍高,东北边为渠道末端稍低,沿渠线向东北倾斜,其地貌单元特征如下:
1)低海拨平原类型:
桩号125+100~148+700段线路地面高程约22~39m,地势平坦,线路附近均种有槟榔、椰子树等经济作物。
东干渠线路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土、长城系抱板群(ChB)变质岩、长石石英岩地层;
火山岩有第四纪更新世下更新统玄武岩(QP2β)、第四纪晚更新世道堂组玄武岩(Qp3d1);
侵入岩有侏罗纪中世(J2γ)花岗岩、二叠~三叠纪(P-Tγ)花岗岩。
2)本标段桩号125+100~148+700段线路地面高程约22~39m,地势平坦,线路附近均种有槟榔、椰子树等经济作物。
1.4施工条件
本工程对外交通主要依托海文高速、201省道、193县道及原有的乡镇公路,只要修建临时公路就可与此连接,对外交通方便。
1.5施工用电
工程区已有6kV、10kV、35kV高压输电线路通过,送配电至各个乡镇。
灌区建筑物施工用电可就近引接电网电源,部分输水线路用电较为困难时拟采用1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电源。
工地照明电源与施工动力电源共同取自附近的配电所。
1.6土方平衡及渣场规划
本标段渠道本身可利用土源可以满足渠道填筑平衡;
开挖后不能利用的土方、清表土、废渣均需运至渠道沿线发包人指定的弃渣场。
用作堆存可利用渣料的场地,按监理人的要求进行场地清理和必要的平整处理,渣料堆筑应分层进行,并保证能顺利取用这些渣料。
开挖出的渣料,除安排直接运往使用地点的渣料外,其余渣料(包括弃渣料),均按要求分类堆放在指定的存、弃渣场。
堆渣范围和高程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指示实施。
并注意保持渣料堆体周边的边坡稳定,作好堆渣体的边坡保护和排水工作。
1.7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量名称
单位
数量
1
覆盖方土方开挖
m3
95266
2
土方开挖
172802
二、编制依据
1、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Ⅴ标标招、投标文件;
2、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Ⅴ标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3、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Ⅴ标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5、《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6、《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
7、《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
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应用技术规范》(SL/T225—1998);
9、《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10、《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7;
1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1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1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
14、《水工混凝土试验规范》SL352-2006;
15、《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1998;
1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1988;
1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63-1989;
18、《土工合成材料 非织造复合土工膜》GB/T17642-1998
19、《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及裂缝处理技术规定(试行)》2007-02-14实施
2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21、国家现行的有关质量标准、规程、规范等。
三、渠道土石方施工
3.1施工程序
开挖区:
施工前准备(放线、清基)→反铲开挖装车→汽车运输→填方段(弃土场)。
回填区:
施工前准备(放线、清基)→卸车平整→碾压→检验。
3.2主要施工方法
(1)开挖前准备:
1)技术交底,包括设计内容、土方调配方案、组织施工方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2)运输道路通顺,路线明确;
弃土场或填方段已确定;
3)挖填方段已确定,通过试验取得回填碾压参数并通过监理工程师批准;
4)测放中线及征地边线,清除表面植被和腐质土层;
5)渠道断面复测(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测量放线,确定开挖边线、中线及开挖(回填)深(高)度;
(2)渠道开挖
渠道开挖使用机械化作业,本合同采用推土机、装载机清理植被、树木及表层土,人工进行必要的辅助,10t自卸汽车外运。
采用SY330型的反铲作为土方的主要开挖装车设备。
按照设计边坡、高程、渠线中心桩,确定两侧开挖线,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法施工,先粗略开挖至接近渠底,将中心桩移至渠底,进行测量后挖完剩余的土方,然后每隔10m挖出标准断面,在控制性挖出2个断面之间的渠段,从上至下进行边挖边刷坡。
开挖的过程中,要有明显的控制桩线并有专人协助反铲司机控制开挖边线和底线,不得超挖。
渠道开挖的同时,要完成渠顶截流沟排水系统,避免雨水集中冲刷渠道坡面。
对于可以作为回填用料的土方,如果含水量偏大,可以考虑薄层开挖方式,利用自然蒸发作用,调整土料的天然含水量。
含水量偏小,采用立面开采方式,减少含水量损失。
(3)渠道回填
采用推土机整平,10t平碾进行碾压,根据试验段试验结论,选定回填土的虚铺厚度、碾压遍数进行现场碾压,现场试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层的施工。
施工中要边填边压,松土不得过夜防止雨水浸泡。
已经压实且通过检验的表面,在雨水浸泡后有松动时要补充碾压后才能进入下一层的施工。
低洼地段的处理:
渠道经过的水稻田等有水或淤泥质的地段时,首先要截住水源,提前疏通排水,创造旱地作业环境。
待机械能够进入后,清除淤泥土层,然后开始正常施工。
在局部低洼填方段,要连续作业,减少浸泡带来的损失。
3.3开挖施工工艺
3.3.1施工测量
(1)控制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三角点和水准点,在复核无误的情况下作为已知点使用,利用已知点在施工区布设施工控制网,保证控制网至少有2个以上(包括2个)的已知点,组成附合边角网进行施测,位于附近的各等级控制点,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
平面控制点选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保存时间较长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不小于2米。
通过踏勘选点后,进行精度计算、拟定布网,决定施测方案并报监理,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规范施测,完成后,对原始记录手簿进行检查,进行各项改正后,用平差软件严密平差计算、精度评定,经监理工程师确定合格后使用。
(2)施工测量
放样前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控制点成果,对设计图纸的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认真校核,计算数据,绘制放样点位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安排两个人独立校核后,才能由施测人员放样,施测人员在放样前应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及精度要求,选用适合的仪器和不同的放样方法进行施工测量,所有放样工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