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613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情况汇报Word下载.docx

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发挥黑河湿地面积大的优势,打造了总占地3.05万亩,由新城区、黑河湿地公园和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三部分组成的大湖湾生态新区,已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公建民用、产业发展、景观景点等各类项目近百个,黑河湿地公园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荣膺“绚丽甘肃”最佳特色景区称号,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9年的3.67平方公里拓展到2019年的8.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4%,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2019年被列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

(二)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城镇发展活力。

抢抓试点政策机遇,加快推进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稳步推进行政区划管理改革,“乡改镇”工作全部完成,“撤县建市”工作已正式启动。

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居民养老、医疗救助、临时救济、社会互助已实现城乡并轨一体化管理,年内将建成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率达44%,林权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率达100%,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试点成效明显,已为农户发放土地经营权和产权抵押贷款1.4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

全省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试点稳步实施,先后组建了信用担保、文化旅游、城投、农投、水投等融资平台公司,计划在三年内以PPP模式建设、管理、运营基础设施项目32个,其中集中供热工程和绿色蔬菜产业园2个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PPP推介项目。

(三)立足城乡统筹,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提升城镇品位的重要举措,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

先后筹措资金5.47亿元,实施城乡道路交通、城市管网、污水垃圾处理及绿化亮化等项目,县城道路硬化和管道铺设基本完成,县、镇、村一体的路网框架全部贯通,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燃气供热面积占到31.6%,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坚持把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先后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全省领先的县级博物馆、全省首个县级游泳馆和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场馆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园林式中医院等民生项目,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197套,覆盖率达33.79%,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四)注重产城融合,奠定持续发展基础。

坚持把产城融合作为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立足县内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带动城乡经济互动融合发展。

围绕“一红一绿”两张名片,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先后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3个,成功举办旅游年会、全国成人游泳邀请赛、秧歌比赛等重大节会赛事活动,逐步形成了湿地休闲、高原龙舟、塞外垂钓、沙漠越野等特色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倾力打造以红色大道、高铁大道、通景大道为轴线,连接南华工业园区、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老城区和大湖湾生态新区的“三线四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培育壮大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产业,着力提升规模发展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了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和人口合理聚集步伐。

高台工业园区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列全省35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第13位;

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三线四区”为主的城乡一体化产业示范带直接带动就业达2万多人。

(五)强化综合治理,提升城镇宜居水平。

以群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为目标,积极优化公共服务,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创新,切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大力推进网格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社会管理新方法、新模式,积极创建“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切实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柴草集中清理活动,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泼乱倒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制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达75%,农用地膜回收率达79%。

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集中对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法德进家”、“五星文明户”创评、“文明市民标兵”评选等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城乡群众心齐气顺促转型、谋跨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衔接不够紧密。

对一些审批时间较长的规划,未能根据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城市交通、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新、旧城区建筑的外观、功能、质量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产城融合度低。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较深,近年来,虽然培育出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一些城镇产业,但进城务工人员以从事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城市既有产业与劳动者素质匹配度不高,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

三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较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在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测算,我县打通城乡制度障碍,实现就业、低保、教育、文化、医疗、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一体化,每年需要资金4500万元,而我县2019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2.41亿元,财政支出高达17.07亿元,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

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

虽然建立了城投、农投、信用担保等投融资平台,但都还在起步、探索阶段,投资运作水平还不高,市场化运作的制度机制还没有有效形成,PPP、BOT等新型投融资模式还处在研究、探索、起步阶段,融资难、渠道窄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三、思路及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增强产业的支撑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居民更具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牢固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率、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的理念,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

一是以“多规合一”统领各类规划。

以“多规合一”编制工作为契机,建立全县“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和多规融合规划信息数据库,把全县9个镇、136个行政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全盘布局,积极探索用“多规合一”替代原有的多个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协调性、兼容性、互补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在实施好“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的同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优化完善重点片区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编制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精准性。

三是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强化审批监管,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发挥效应。

建立健全规划质量审查、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保证项目建设按城市规划严格执行。

不断加大管控力度,细化城市空间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筑,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和全面实施。

(二)以功能配套为重点,提升城镇内涵品质。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突出补齐短板,注重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一是统筹抓好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

以道路交通、污水管网、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西环路黑河景观大桥、黑河二级橡胶坝、职业中学实训楼、客运站二期工程、千禧万象城、东升大厦地下停车场、月牙湖景区道路、大湖湾景区道路、南华镇污水处理厂、5个乡镇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早建成。

二是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绿化模范县成果,继续组织实施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补偿、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等重大生态项目,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着力建设绿洲生态宜居城市。

不断加大园林绿化力度,开发建设一批街头绿地、小憩园,营造别具一格的城市绿地景观。

三是不断优化城市公共服务。

加快互联网升级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不断扩大 4G 网络覆盖范围。

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政务、民生、产业、安全、教育等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智慧服务体系。

探索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鼓励支持停车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便利出行程度。

(三)以产业培育为核心,拓宽市民就业渠道。

坚持以产兴产、产城融合,加大就业供给,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的能力。

一是培育壮大生态工业。

把生态工业作为经济发展聚焦发力的突破口,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新能源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努力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不断发挥工业对人口的集聚效应。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立足高台农业基础和优势,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和主导产品,不断提高现代农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民进城创造积极有利条件。

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民”转化成“市民”步伐。

三是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吸引和扩大社会消费,带动第三产业整体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高三产对城市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全面落实税收、金融、信贷等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吸引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自主创业、充分就业。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改革创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瓶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探索推进行政区划管理改革。

加快“撤县建市”步伐,撤销城关镇建制、改设街道办,把巷道镇、合黎镇部分纳入城市辖区管理,提高城镇化率。

积极推进城郊村向城区集中、乡镇附近村向集镇集中、边远村向中心村集中“三集中”模式,加大村社整合、整体搬迁力度,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深化城乡建设投融资创新。

赋予城投、农投公司相应土地储备职能,构建“储地—融资—建设”和“储地—整治—出让”机制,提高公司自身投融资能力。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通过PPP、BOT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探索开展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维护、公益宣传等方面的政府购买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