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588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教案粤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潮打空城寂寞回。

寄寓深远

锦瑟

是悼亡诗

(略)

起兴:

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意境朦胧

琵琶行

叙述了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

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四弦一声如裂帛。

对比:

琵琶女年轻貌美和年长色衰。

侧面烘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

如泣如诉,凄楚动人

雨霖铃

送别之词

寒蝉、长亭、兰舟、杨柳岸、晓风、残月

融情于景:

杨柳岸,晓风残月(心残而月残)

虚实结合

铺叙: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念……楚天阔。

婉约

念奴娇赤壁怀古

抒发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感情。

大江、故垒、江水、江月

烘托

借代:

樯橹灰飞烟灭

豪迈洒脱

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怀古抒怀

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句句用典

豪放悲壮

《声声慢》李清照

表现作者孤独凄苦的心境

雁、黄花、梧桐、细雨

借景抒情

反问:

独自怎生得黑?

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哀婉清丽

虞美人

亡国之思

小楼、明月、江水

雕栏玉砌犹在…朱颜改,

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凄楚忧愤

《书愤》

追求诗人早年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

倒装句:

中原北望气如山。

塞上长城空自许。

自况(用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激昂悲壮

扬州慢

黍离之悲

荠麦、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桥边芍药

过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乐景写哀:

念桥边红药

自胡马窥江……

清空悲凉

四、单元教学安排:

共12课时

总起1课时,介绍古代诗歌发展,格律知识,审美方法;

14课2课时,15课1课时,16课2课时,17课2课时,18课19课共3课时。

实践展示1课时,学生创作诗歌或对联交流活动。

五、重点课文教学设计(部分)

唐诗五首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学习《山居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背景知识了解:

1、什么是近体诗;

2、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3、近体诗的分类;

4、王维与《山居暝》

三、听录音朗读课文(略)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划出本诗节奏。

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六、品位鉴赏

1、思考:

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

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

(可适度展开)

2、思考: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3、思考:

如何理解“随意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

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

《山居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

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

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八、课堂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自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

2、学习杜甫的《登高》,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一、解题

1、王昌龄生平及诗歌艺术成就介绍: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2、杜甫生平及诗歌艺术成就介绍: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登高》:

诗中写登高所见的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杨论称赞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二、具体研习《登高》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

2、提问:

本诗前两联写了哪些景?

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

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学生思考:

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愁绪,“悲”从何来?

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4、名句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

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登高》板书设计:

急风高天、鸣猿清渚

白沙飞鸟、落木江水

羁旅异乡、晚年多病

国难家愁、护病断酒

三、指导自读《从军行》

1、第一、二句:

描绘了当时西北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蓄丰富。

2、第三四句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言的誓言。

第三课时

1、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

2、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作者刘禹锡简介

“石头城”,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4、学生思考:

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5、此诗的主题:

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二、引导学生自读《锦瑟》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诗歌。

3、提问: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

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5、学生思考:

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

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设计要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1、简介文体知识:

乐府诗。

2、作者介绍3、背景介绍

三、诵读指导

1、作为一首乐府诗,本诗以七言为主,又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

试给诗句划分节奏,

2、请学生自己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

3、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教师范读。

要具体示范诵读方法和要领,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诵读中注意:

①口熟脑记;

②连缀关键词句;

③理清思路;

④分清语调语气;

⑤把握感情基调。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对照注释诵读,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巡回答疑,扫除一部分文字障碍。

2、集体朗读,思考下面的问题:

(1)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

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2)三段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这三段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五、具体研习第一段

请同学集体朗读第一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开篇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气势磅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个力士拽蛇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

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3、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4、请名同学朗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坐长叹”,说说诗人这几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5、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段主要写了两点内容,一是蜀道的来历,二是蜀道的高峻。

诗歌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一、研习诗歌的第二、三段

(一)集体朗读诗歌的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两句写旅途之难,难在哪里?

2、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几句主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样的描写好在哪里?

背诵课文的第二段。

(二)集体朗读诗歌的第三段,

提问: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包含了哪些内容?

联系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教师列出“寓意三说”,学生讨论。

思考:

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

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请同学概括诗歌的主旨。

三、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它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2、请概括说明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从神话传说、虚写映衬、借景抒情、运用夸张等方面概括。

小结: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3、请概括说明本诗的艺术特色。

(1)善用反复: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

(学生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