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9137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甲亢的常用治疗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

(3)同位素治疗:

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有“内科甲状腺手术”之称。

以上治疗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临床上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如何正确选择甲亢的治疗方法:

治疗甲亢时,能否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但是,不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疾病的情况而确定,不是看何种方法简单或快捷。

首先患者要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密切与医生配合,善于控制自己,稳定情绪;

再者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的轻重、甲状腺肿大程度及有无结节、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无合并症,患者能否坚持服药、是否同意手术以及医院设备和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决定,要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内科、外科、同位素治疗均能达到治疗目的。

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对免疫监护功能的改善有一定作用,又是手术和131碘治疗的基础疗法,目前仍然是重要治疗手段。

一般说来,初治病人以药物为主,也可采用其他两种方法;

复发病例,不管是药物初治失败或术后复发,均可采用放射性碘治疗。

药物初治失败的病例多采用手术治疗。

甲亢的药物治疗:

如何正确使用抗甲亢药物?

治疗甲亢药物有多种,主要以硫脲类药物为主,其中最常用者有甲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和甲亢平。

硫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在于阻抑甲状腺内过氧化酶系统,抑制碘离子转化为新生态碘或活性碘,从而妨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丙基硫氧嘧啶尚有阻滞T4转化为T3以及改善免疫监护功能,但对已合成的激素并无作用,故用药后需经数日才开始见效。

(1)本类药物的适应症如下:

①症状较轻,甲状腺轻度至中度肿大患者;

②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及老年患者;

③妊娠妇女;

④甲状腺不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又不适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

⑤手术治疗前准备;

⑥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

抗甲亢药物不宜用于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3×

109/L或对该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2)剂量及疗程:

本病的疗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近年来有报道,采用单剂短程治疗(平均仅3~5个月)可取得和长程治疗相似的效果,但本病总的疗程一般认为以1.5~2年为宜,个别可以更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治阶段:

他巴唑或甲亢平,每日用量30~40mg,病情重者用量可加大,3分次服,每8小时服药一次,用药2~3周后,临床表现如无改善应增大用量,但一般不超过每日60mg。

初治阶段需1~3个月,平均每日可降低BMR约1%。

服药3个月如症状仍明显,应检查有无干扰因素,如不规则服药、服用碘剂以及精神或感染等应激因素。

②减药阶段:

当症状显著减轻,体重增加,心率下降至每分钟80~90次,T4或T3接近正常时,可根据病情每2~3周递减药量一次,每次减少5mg。

在减药过程中,应定期随访临床表现、基础心率、体重、周围血白细胞以及T4和TSH,递减剂量不宜过快,尽量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稳定,逐步过渡至维持阶段,一般约需2~3个月。

(3)维持阶段:

每日用量为5~10mg,在停药前可再减至2.5~5mg,为期约1~1.5年,对病情不稳定而又不愿采用其他方案者,维持阶段可延至2~3年或更长。

在整个疗程中,要尽量避免间断服药。

在任何阶段,如有感染或精神因素等应激情况,宜随时酌增药量,待稳定后再进行递减。

经过上述治疗,本病患者约有50%可获痊愈。

(3)药物反应:

本类药物常见周围血白细胞减少、药疹、肝功异常等药物毒性反应,应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一般在治疗开始的第一周,每3天检查一次。

医生根据白细胞减少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停药或加服升白细胞药,所以,患者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定期来医院检查。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是硫脲类化合物,包括硫氧嘧啶类的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基硫氧嘧啶(MTU)及咪唑类的甲硫咪唑(MM,他巴唑)和卡比马唑(CMZ,即甲亢平)。

其抗甲状腺的作用基本相同,均可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及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酰残基的碘化;

抑制单碘酪氨酸碘化为双碘酪氨酸及碘酪氨酸偶联形成各种甲状腺原氨酸。

近年发现此组药物可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使甲状腺中淋巴细胞减少,血循环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下降。

其中PTU还在外周组织抑制5'

-脱碘酶而阻抑T4转变成T3,故首选用于严重病例或甲亢危象。

他巴唑为甲亢平的活化形式,作用较丙基硫氧嘧啶强10倍,特点是奏效迅速,代谢慢,维持时间长,临床上常顿服治疗甲亢。

硫脲类药物的抗甲状腺作用,不能阻止腺体内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开始用药后需经2~4周,待甲状腺内原有的激素逐渐释放及代谢后,才能显示效能,症状控制需要4~8周或更长。

甲亢病人是否都可以使用硫脲类药物?

原则上所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病人都可以使用硫脲类药物进行治疗,但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所以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甲亢,有时只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

常见的甲亢类型有: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也称Graves病)、毒性甲状腺腺瘤、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垂体性甲亢、甲状腺炎引起的甲亢、甲状腺癌所致甲亢、卵巢甲状腺肿所致甲亢等,对于以上类型的甲亢,有些需靠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失败后,才采用其他办法治疗,如Graves病等。

有些疾病则是首先进行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如毒性甲状腺腺瘤及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等,当疾病过程中出现高代谢症群时根据需要才使用硫脲类药物配合治疗。

硫脲类药物用于临床的适应症有以下5个方面:

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的患者。

②年龄在20岁以下,孕妇、年迈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病而不宜手术者。

③用作本病手术前的准备。

④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而不宜用131碘治疗者。

⑤作为放射性碘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甲亢病人有下列情况者也可考虑其他疗法:

①对硫脲类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者。

②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3×

109/L,同时中性白细胞分类小于50%者。

③抗甲状腺药物正规治疗后又复发者。

④甲状腺压迫附近器官和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

⑤哺乳期甲亢患者和结节性甲亢患者。

如何正确使用硫脲类药物?

在使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除要正确地掌握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外,还须掌握具体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长程疗法,再者是短程疗法。

长程疗法系指在全疗程中有三个用药阶段,根据病情轻重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调整硫脲类药物的剂量,疗程至少在1年或1年以上。

短程疗法也叫每日1次给药法,疗程短则4~6周,长则3~6个月不等,一般不超过一年,期间要根据甲亢患者具体情况坚持每日1次服用合适剂量的硫脲类药物。

不论哪种疗法,疗程中使用硫脲类药物,除非有较严重反应,一般不宜中断,并应定期随访,以观察疗效和反应。

如症状缓解而甲状腺肿大或突眼反而恶化时,抗甲状腺药物可酌情减量,幅度不宜过大,并可加用干甲状腺片40~60毫克/日。

对轻症病例,抗甲状腺药可以单独作为甲亢的一种根本治疗;

配合碘剂作术前准备者,硫脲类药物要先于碘剂服用。

怎样使用长程疗法治疗甲亢?

长程疗法在治疗甲亢时占有重要地位。

在治疗中使用硫脲类药物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症状控制阶段、减药阶段和维持阶段。

①症状控制阶段(也称初治阶段):

此阶段约需1~3个月,症状严重、甲状腺肿大较显著的病人,剂量宜大,以求尽快控制症状。

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300~600毫克/日或他巴唑、甲亢平30~60毫克/日,分3~4次服用。

症状较轻、甲状腺肿大不明显以及突眼明显又合并妊娠者,剂量宜小,即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200~300毫克/日,或他巴唑、甲亢平20~30毫克/日,均3~4次分服。

如剂量适当,甲亢症状可在1~3月内逐渐控制,平均基础代谢率每日可下降1%左右。

如3个月尚无改善,应检查有无其他因素影响,如病人未按时服药、曾服用碘剂、感染或精神应激等。

当症状明显缓解时(心率80~90次/分钟,体重增加,基础代谢率较前明显下降,血T4、T3水平降至正常),甲亢控制,治疗应进入减药阶段。

此阶段每天药物用量较症状控制期减少1/3到1/2,要间断递减,不宜过快,以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及稳定为度。

因个体差异较大,在减药过程中,应定期随访,注意检查基础心率、体重,以及白细胞、T4等,必要时测促甲状腺激素。

减量期可2~3周减量一次,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每次减50~100毫克,他巴唑或甲亢平每次减5~10毫克,最好使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稍偏低的水平,且症状缓解即进入维持阶段。

③维持阶段:

即每日服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50~150毫克,或他巴唑或甲亢平5~15毫克,至少持续治疗一年以上。

当甲状腺功能正常,腺体缩小,杂音消失后,可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且忌停药过早。

在不稳定而又不愿采用其他方案者,维持阶段可延至2~3年或更长。

怎样使用短程疗法治疗甲亢?

短程疗法即每日一次给药法。

对长程疗法缓解率不理想,且每日分次服药不便或病人难以坚持长期治疗而倡导此法。

疗程短则4~6周,长则3~6个月不等,一般不超过一年。

方法是:

每日顿服他巴唑15~45毫克,治疗4~6周后,如症状不缓解,可酌情增加剂量,达每日60毫克,一次内服,直到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后停药。

据报道远期缓解率不低于长程疗法。

适用于年龄较轻、甲状腺肿较小、病程较短、症状体征指数较低、血清总T4浓度也较低的患者。

认为抗甲状腺药物的持续作用不取决于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而取决于在甲状腺内的浓度,一次用他巴唑30毫克,维持效果可达24~36小时或更长时间,足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缩短疗程,对治疗后复发者也可早日选用其他方法治疗,易为病人接受。

但也有人认为复发率高,疗效不如长程疗法。

关于每日顿服他巴唑的剂量,近年报道较多。

他巴唑在甲亢治疗中的剂量研究有哪些?

在药物治疗甲亢方面,人们为了寻求安全、方便、快捷的方法,对他巴唑的用药剂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报道较多,现摘录如下供参考:

邓氏对服用不同剂量和次数他巴唑的甲亢病人进行检测,发现血药浓度与剂量基本成正比,相同剂量分次服用和一次顿服血药浓度基本相同;

当15毫克/日时,再增加他巴唑剂量只能提高血中浓度,甲状腺内药物浓度不增加;

观察还发现,甲状腺组织浓度较血中浓度高出许多,说明甲状腺对药物有明显的浓集作用。

〔邓思珊,等.中华内分泌杂志1993;

(2)∶118〕

另有报道,经分组观察服用不同剂量他巴唑,于末次服药2~26小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取甲状腺组织及静脉血检测,结果示甲状腺内他巴唑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达15毫克/日时,虽然血中浓度增加,甲状腺内浓度不再明显增加,似达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