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8524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Word文档格式.docx

3.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三种类型练习。

4.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在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学生又很感兴趣的问题:

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

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

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

这样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识。

课时

安排

比的意义1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

比的应用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课题

比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第48~49页。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重难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课程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境图。

教师提问:

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

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

(3)长是宽的多少倍?

15÷

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

15。

2.师: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问题:

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

15∶10=15÷

10=

,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

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小结:

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前项

后项

比值

两个量的关系

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a∶b=a÷

b=

(b≠0)。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如15∶10也可以写成

,仍读作“15比10”。

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

(引导学生理解:

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

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

(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

前项=比值×

后项;

后项=前项÷

比值。

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比的意义

(b≠0)

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第50~51页。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分析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

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四、探究新知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

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

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

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

(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集体交流。

(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4)全班验证。

2.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10∶15=10÷

15=

15∶9=15÷

9=

16∶20=(16○□)∶(20○□)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

□内可以填任意数吗?

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并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3.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8∶10=(8+10)∶(10+10)=18∶20(  )

(2)12∶16=(12÷

6)∶(16÷

4)=2∶4(  )

(3)0.8∶1=(0.8×

10)∶(1×

10)=8∶10(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4.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0.75∶2

(3)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1

(2))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5)归纳小结:

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

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

(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五、巩固练习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口答完成。

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

设计

反思

比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第54页。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一个农场计划把100公顷地平均分成2份,分别播种小麦和玉米。

小麦和玉米各播种多少公顷?

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这道题是把100公顷平均分成2份,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应用题。

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实例很多,但是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分配方法应用也很广泛,那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比如,配制一种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

这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的应用。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六、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

题目中要配制什么?

(配制500mL的稀释液)

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的比进行配制)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