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7907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的研究 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我国多是从的某一个方面来研究,例如对职业选择适应的研究(丛建伟《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促进择业成功的举措》2004);

对人际适应的研究(吴丹《当);

对生活适应的2004代大学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碍调适》

研究(赵波《论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及对策》2002),对学习适应的研究(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2002)等等。

也有一些研究是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整体特点来研究的,但研究对象集中于大学新生适应,例如陶沙(2000)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进行了研究,得出大学生入学适应结构的5因素相关模型。

总之我国缺少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整体研究。

而且我国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学校适应研究目前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和评价标准。

傅茂笋、寇增强(2004)编制《大学生适应量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对于师范类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国内只有少量单一因素方面的研究,如师范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师范生的创造性思维、师范生的人格特征、师范生的反思能力等研究。

而其学校适应的整体研究同样没有。

美国学者认为,适应是青年发展的中心问题。

对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师范类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不仅是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师范生适应能力能否充分施展,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将研究师范生的学校适应的问题,以期为实施素质教育干预打下基础,从而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取山东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的在校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有效问卷559份,有效率为96.2%。

采用卢谢峰在2003年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

本量表是从人一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得出大学生适应性的“七因素相关模型”,即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身心症状表现。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17.0中文版软件包,对师范生学校适应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等。

(一)师范生学校适应的现状

从统计分析得出,师范生学校适应的总平均分为3.5535分,稍高于中数3.5167。

在调查的559名师范生中,学校适应的平均数高于中数分的占总人数的50.6%。

具体到每一维度的平均数与中数差别很小,被试的得分较为分散。

但就不同维度的平均分比较而言,生活自理适应性的得分最高(4.1082),得分最低的是环境总体认同维度(3.0964),其次是职业适应性维度(3.1111),学习适应性(3.5403)、人际适应性(3.5862)、角色适应性(3.7715)、身心症状表现(3.7094)四个维度得分中等。

(二)师范生的学校适应在性别、年级、城乡、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方差分析.

以性别、年级、城乡和专业做自变量,以对学校适应总分及学校适应各维度做因变量,做2(性别)×

4(年级)×

2(城乡)×

2(专业)的方差分析,以是否独生作为协变量,结果如下:

1、在人际适应性维度上,城乡主效应显著,来自城镇的师范生在人际适应性维度的得分(M=3.705,SD=.048)比来自农村的得分(M=3.533,SD=.032)高,而且差异较显著。

年级、城乡与专业在人际适应性维度上交互作用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城乡在文科二年级学生、理科二年级学生和理科四年级学生中差异显著,文科二年级农村学生得分(M=3.4537,SD=.55402)低于城镇学生(M=3.6594,SD=.50773);

理科二年级农村学生(M=3.4279,SD=.61997)低于城镇学生(M=3.5580,SD=.68105);

理科四年级农村学生(M=3.4108,SD=.66984)低于城镇学生(M=4.1477,SD=.81592)。

年级在农村理科生中差异显著,一年级学生(M=3.6345,SD=.52073)和三年级学生得分(M=3.6348,SD=.73724)偏高,农村理科生中二年级学生(M=3.4279,SD=.61997)偏低,四年级学生(M=3.4108,SD=.66984)最弱。

2、在角色适应性维度上,人口统计学变量城乡和专业主效应均显著,对它们做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来自城镇的师范生在角色适应性维度的得分(M=3.929,SD=.048)比来自农村的得分(M=3.699,SD=.032)高,而且差异非常显著。

文科生在角色适应性维度的得分(M=3.891,SD=.038)比理科生)高,差异显著。

性别、城乡与专业SD=.040,M=3.738的得分(.

的交互作用也有显著差异。

简单效应分析,性别在城镇文科学生中差异显著,男生得分(M=3.9861,SD=.57716)低于女生(M=4.0196,SD=.62265)。

城乡在理科男生和文科女生中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理科男生得分(M=3.4327,SD=.62632)低于城镇理科男生(M=4.1217,SD=.68287);

农村文科女生得分(M=3.7258,SD=.61250)显著低于城镇学生(M=4.0196,SD=.62265)。

专业在农村男生和城镇女生中差异显著,文科农村男生得分(M=3.8986,SD=.60307)显著高于理科农村男生(M=3.4327,SD=.62632);

文科城镇女生(M=4.0196,SD=.62265)显著高于理科城镇女生(M=3.7814,SD=.60153)。

3、在生活自理适应性维度上,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主效应均不显著。

但年级、城乡与专业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专业在大四农村学生和大一城镇学生中差异显著,大四农村文科生(M=4.2991,SD=.57249)显著高于理科生(M=3.7315,SD=.82474);

大一城镇文科生(M=4.2708,SD=.63286)高于理科生(M=3.8358,SD=.71980)。

城乡在大四文科生和理科生中均差异显著,农村大四理科学生(M=3.7315,SD=.82474)低于城镇学生(M=4.2917,SD=.84398);

农村大四文科学生(M=4.2991,SD=.57249)显著高于城镇学生(M=3.9783,SD=.77085)。

、在环境的总体认同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显著,一年级4

(M=3.1992,SD=.57973)得分最高,二年级(M=2.9598,SD=.61031)得分最低,三年级(M=3.1662,SD=.71740)和四年级(M=3.1815,SD=.70251)得分中等。

对年级主效应进行事后检验,各年级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二年级与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有显著差异,一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差异不显著。

性别、城乡与专业交互作用显著。

但不对性别、城乡与专业在环境的总体认同维度上的交互作用做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

师范生学校适应的总平均分高于中数。

在调查的599名师范生中,学校适应的平均数高于中数分的占总人数的50.6%。

说明师范生总体学校适应水平处于中等偏上。

但就不同维度的平均分比较而言,生活自理适应性的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是环境总体认同维度,角色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和人际适应性三个维度得分中等,但均高于总平均分。

职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维度得分则低于总平均分。

总的来说师范生学校适应水平比我们预想的要好的多,在离开父母之后,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

在与异性相处、业余爱好、大学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矛盾冲突解决,在结交朋友,与环境、群体的融洽等方面都得分较高。

独立生活以后,他们的身心症状表现很好。

从高压

学习的高中走出来,学习上缺少了督促和监督后,需要独立、自主的学习时,他们表现出了不适应。

而对于未来就业,他们表现出方向不明确,在职业知识、技能准备不足,缺乏实践活动。

由于中学时期对大学的过高预期,而真正的大学与之反差很大,所以他们的环境认同得分最低。

(二)师范类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统计学变量差异

1、本研究中,从性别在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得分情况看,除了职业适应性维度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外,其他六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女生。

且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使父母对男孩的要求较女孩更多也更严厉。

父母对男孩的约束更多,对女孩的约束要少,同时社会对男女学生的要求不同,在社会期望的影响下,男生会表现出刚强、独立,更有事业心,所以男生的职业适应性比女生的强。

而事实上中国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要求女性有更强的忍耐力,使得女生表现出在各方面的更强的适应性,所以他们在学习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表现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

在人际交往方面,女生通常比男生更愉快、随和、更善于与人合作,女生在社会交往策略上较多地采用亲社会策略,男生较多的攻击行为反应在社会交往策略上就可能导致其较差的同伴关系。

故女生的人际适应性得分更高。

2、从文理科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得分情况看,文科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适应性、生活自

理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表现七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且职业适应性主效应显著。

再一次说明了由于文科知识的相对灵活性,较大的伸缩性,文科生学习方式和环境相对宽松性,文科学生更多、更自由思考人文问题,且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现实,以及相对灵活地看待和分析事件方式方法,使得他们在学校适应各个维度的表现均优于理科生。

3、从城乡在学校适应各维度的得分情况看,除了生活自理适应性农村学生的得分高于城镇学生外,其他六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城镇学生。

且人际适应性和角色适应性两个维度主效应显著。

农村父母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相对来说主要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或自然而然的状态,且农村学生大多数是非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父母的照顾相对较少,甚至还要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所以他们的生活自理适应性较强。

与农村学生的父母相比,城市父母受教育的水平和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他们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精力和才力也更多,对子女的期望值也更高,对孩子的培养更全面和科学,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交往和沟通,使孩子容易形成乐观向上、善于与人合作的个性品质。

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城市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尽管家庭环境不相同,但学校、大众传媒等对所有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相同的环境,使得他们见多识广,对一些事情看得更开,少了些困惑。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接触外界的机

会更多,对于有关自我的信息获得途径更多,独立的意识更强,所以有这样的研究结果也不足为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