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7614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Word格式.doc

】:

第一,世界上对物流的定义远远没有统一。

不同的机构从自身需要出发给出的物流定义,在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涵盖的范围上有不小的差别。

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物流的理解还有差别。

当然,就是已经非常完善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对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市场)的定义至今仍然五花八门,这是很正常的。

科学的发展历史也证明,没有一门科学或者一个概念能够达到全世界的认识都统一,就是因为有不同观点,才有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的完善,何况人们才刚刚开始将物流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以下几种:

国家物流协会的定义、行业的物流定义、大企业的物流定义。

第二,发达国家成立比较早的物流组织给出的物流定义较有影响力。

尤其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较有权威性,以至于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nadianAssociationofLogisticsManagement)基本上采纳了该定义。

第三,区域性物流组织试图统一多个国家的物流定义。

1.2.2几种典型的物流定义

研究物流的定义,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物流的本质,通过比较不同的物流定义更可加深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物流定义比较有特色。

(1)美国的物流定义与发展

以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代表,它的定义明显偏向物流管理方面。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年成立,英文名称为:

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NCPDM),即(美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使用的名词是“PhysicalDistribution”。

该协会1963年对物流管理(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的定义【DonaldJ.Bowersox,,DavidJ.Closs,OmarK.Helferich,LogisticsManagement-ASystemsIntegration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ufacturingSupport,andMaterialsProcurement(3rdEdition),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86.pp.4.

】是:

物流管理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2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

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易名,但从管理的角度定义物流的作法并没有改变。

1985年下半年该协会进行调整,名称改为:

Th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即(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已经用Logistics代替了PhysicalDistribution。

它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BenjaminS.Blanchard,LogisticsEngineeringandManagement(4thEdition),PrenticeHall,1992.pp.4.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2005年月1日,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又正式变更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http:

//application.rfidchina.org/rfid-info-2240-117.html

(CouncilofSupplyChainManagementProfessionals),表明了从物流到供应链的演进。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发布了最新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即按照CLM供应链管理定义(SCM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及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

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

从本质上说,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给和需求管理的集成。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

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

这样,物流管理的功能【王佐物流标准化:

无限的思维和有限的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3期(半月刊)

】就是整合,它除了要协调和优化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以外,还要同时实现物流活动与企业营销、销售、制造、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其他功能活动的一体化协调。

物流服务的极其重要的市场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把分布于企业不同角落和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却又缺乏制度化统属管理关系的,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物流活动整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的管理。

(2)日本物流的定义与发展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发展的主要阶段有:

1953--1963年是物流概念的引人和形成阶段。

1956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

物的流通"

1964年日本又提出,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的总体成本,将要推动除生产、流通的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的消减,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的成本。

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中将要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

日本还把"

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

这一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物流设施建设。

1963~1973年是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一,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

随着这一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物流设施的建设。

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为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与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主要是随营业规模的扩大增设物流中心,或确保大量输送手段以充实物流硬件的举措。

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

另一方面,如果说此前日本的物流是可以用"

人工装卸"

形容的低级化物流的话,那么进入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代。

1973一1983年是物流合理化阶段。

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

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降低物流的成本更成为其重要内容,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来源,很显然。

物流利润源学说"

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在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

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现代化阶段。

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

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增加,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发展。

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

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如Just-in-time)等。

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

物流不景气"

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各机构,各部门合作的政策推进体制,推进各政府机关、地万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

形成整体效应。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上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手册》,日通综合研究所编著,吴润涛、靳伟、王之泰等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第1页。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

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

日本的物流概念产生以后,出现了一些物流研究机构,比较有名的是两个到1992年均具有22年历史的协会,即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JLMA)和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CLM)。

面对物流的发展,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发展,该两协会于1992年6月2日合并成立日本后勤系统协会(JILS:

theJapaninstituteOfLogisticsSystems,http:

//www.logistics.org.jp),将物流改称后勤,并且该协会的名称中的“后勤系统”几个字并没有翻译成日文汉字,而是直接用注音,该协会的专务理事稻束原树1997年在《这就是“后勤”》一文中对“后勤”下了定义:

“后勤”是一种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率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达到顾客的需求。

这种提法直接应用“Logistics”的英文注音(片假名),用Logistics来代替PhysicalDistribution,意味着从更加广泛的领域考虑物流问题。

(3)中国物流定义与发展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定义都源自国外。

从大陆来说。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代表团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介绍到了国内。

此后有关部门展开了物流研究,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前期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连续多年组团参加国际物流会议,正是有了这种国际学术交流,才使得中国在最近20多年的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中取得了较多成果。

1987年1月5日新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在蚌埠召开了首届大型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对国内物流研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毕竟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还不够,导致中国的物流研究并没有多大的进展。

直到1997年原国内贸易部产业发展司决定对物流的定义展开研究,因物流术语关系其他很多相关行业,经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