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442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Word文件下载.docx

血糖仪的光学测试区应使用沾有清水的棉签来清洁,而仪器的其他部分无需清洁,清洁血糖仪时应在血糖仪处于关机状态下进行。

3.2.2正确更换电池

关闭血糖仪,翻转血糖仪可见电池区,按下电池区的压舌片,取下电池盒盖,取下电池更换新电池,并确认电池的正负极完全正确,安装上电池盒盖,并保证电池区的压舌片弹入位。

2.3.3采集血样的因素

稳步血糖仪可以使用动脉、静脉血、毛细血管及新生儿血样,但是加入氯化钠抗凝剂的血样不能使用在血糖试纸上,会干扰结果,另外自行稀释的血样也不可使用。

常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血样检测血糖。

3.3.1采集毛细血管血样

清洁患者的手指(最好使用肥皂水在温水条件下清洗干净)待采血部位完全晾干后,用采血器刺破手指,如果无法采取上述措施,可用75%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但酒精挥发干后,用采血器刺破手指。

将患者的手臂垂下15秒钟,以便让血液尽地可能流到手指中,用采血器在手指两侧采血,如需可从手指根部向采血点按摩,以便获得一滴饱满的血样。

3.3.2采集静脉血样

按照正确方法采集静脉血,将静脉血采集在含有肝素锂或钠的试管里,轻轻摇匀,用滴管从装有血样的试管中央取一份足量血样,滴在血糖试纸的测试区的中央。

3.4对血样的要求

血样必须是全血,不可用血浆、血清进行测试,不同的血样血糖浓度是有差别的(如: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差别很大,血量要适度一般5~10微升,过多可致血糖过偏高,过少可致血糖过偏低。

另外采血部位的水肿、受某些药物的影响、餐后时间等都可能影响血样。

3.5机器的校准

使用强生公司提供的模拟血液进行测试,模拟血液应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下,不需要冷冻或冷藏,始终保持瓶盖盖紧,开启90天后用完,使用时轻轻摇晃,在室温条件下(20~25摄氏度)将适量的模拟血液滴在血糖试纸的测试区内,将测试结果与试纸瓶上的范围进行比较,在范围区内表示正常,否则有偏差,应从新测试。

3.6血糖试纸的要求

血糖试纸要求干燥,避免潮湿。

要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

每次取出一条试纸条应立即盖紧试纸筒的密封盖,以免受潮。

临床操作人员不能提前取出血糖试纸,试纸条取出后要及时完成测试。

注意试纸条的的有效期,不可使用过期试纸条。

3.7测试流程是否正确

开机后,显示最近一次测试结果,然后显示当前使用的血糖试纸的代码,将获取血样的血糖试纸正确插入血糖仪,大约30秒钟后,即显示出结果。

3.8血液循环的原因

红细胞异常状态、严重脱水、血压过低、休克、高血糖症等情况都可影响测试结果。

另外要求红细胞压积率范围在25~65%。

3.9温度、湿度及海拔

操作温度一定要在(10~35度)湿度(10~90%)范围内,为了获得最精确地测试结果,则温度与湿度应分别为(18~30度)(30~70%)海拔在3084米以下。

4讨论

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上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它的方便、快捷、简单易学备受患者的欢迎。

但在临床使用中如不规范,将影响到血糖检测质量。

本文从上述几方面论述了影响便携式血糖仪精准性原因与纠正措施,目的是加强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对保证便携式血糖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PET-CT的临床应用

全网发布:

2011-06-2319:

44发表者:

陈翼(访问人次:

2040)

最近几年来,临床PET显像发展迅速,从原来仅限于少数以研究为主的医药中心,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大型综合医院,PE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PET显像仪共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专用型PET(dedicatedPET):

只有PET显像功能,不能同时进行SPECT显像与CT等其他显像。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核医学科陈翼

2、混合型PET(hybridPET):

在SPECT基础上带有符合时间线路,使之同时具有PET显像功能,即一机能进行两类核素显像。

3、组合型PET(combinedPET):

2000年以来出现的将专用型PET与高档螺旋CT组合在一起的仪器,即PET-CT。

该仪器实现了PET与CT的强强联合,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将PET先进的分子代谢显像技术与CT断层显像技术功能集成到同一台设备中,通过几乎同时获得的两种图像的实时融合,将检测部位的生化信息、功能信息与解剖结构信息同时显示在一张图像上对比诊断,大大提升了PET显像的临床应用重要性。

PET-CT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体内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与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与肿瘤的重要手段。

现将其在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一、PET-CT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1、肿瘤的诊断与分期

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着细胞快速增生、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增多与细胞内磷酸化酶的活性增高等生物学特征,使得肿瘤细胞内的糖酵解代谢明显增加。

因此,在肿瘤正电子成像应用最普遍的是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

18F-FDG可以进入人体几乎所有类型肿瘤的代谢显像,是一种光谱肿瘤示踪剂。

18F-FDG在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低呈正相关,一般说来,肿瘤恶性程度越高,FDG摄取越明显。

利用肿瘤细胞“捕获”FDG的能力增高的特点,不仅可以早期发现与确定恶性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还可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此外,全身18F-FDGPET-CT显像对于淋巴结与远处转移有很高的检测率,可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2、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

在治疗后,CT发现的肿物内可能无活性的肿瘤细胞,其实是治疗后的纤维化、疲痕或水肿、坏死,故单纯依靠以反映形态学改变为主的影像诊断技术来评价残存或复发有一定难度。

18F-FDGPET反映的却是组织的生理与生物过程,葡萄糖代谢在肿瘤组织中增高,而在绝大部分纤维化、坏死与疲痕组织中无此现象,从而对恶性肿瘤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对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常规解剖影像学检查正常的病例,在复发转移灶的寻找与定位时,全身18F-FDGPET-CT代谢显像的应用价值也得到肯定。

3、早期疗效评估

目前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价主要是以治疗后肿瘤的大小为标准来确定疗效或疾病进展,但由于治疗后形态结构变化滞后于肿瘤细胞死亡,故引起形态学影像上残存肿块的持续存在;

而且治疗后肿块缩小,但也有可能还存在一定数量活的肿瘤细胞。

根据CT所示的病灶大小及密度进行早期疗效评估,其灵敏度与特异性不高。

PET对肿瘤的疗效评价主要是根据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早期预测疗效,是治疗后评估肿瘤代谢、决定残存肿瘤状况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4、指导活检部位

PET-CT在指导活检穿刺方面比单纯用CT指导经皮活检的假阴性低。

PET能显示肿瘤代谢最活跃的部位,尤其是对肺部多个病灶的患者,它可指导活检定位在肺部肿物的最高活性区,避免活检穿刺时样本取自坏死中心、纤维组织或邻近组织,降低假阴性结果。

另外,对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CT主要通过大小来判断,往往不够准确,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病理学活检证实,用PET-CT引导下活检,确诊率明显提高。

5、指导放疗计划

CT指导的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已应用于临床,其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与邻近重要器官。

但CT仅从解剖学上显示可视异常肿块,对肿瘤病灶周围伴有炎症改变时很难确定其边界,对小的转移淋巴结则很难定性,而PET功能显像能明确显示肿瘤活性区即生物靶区。

比如在脑肿瘤中,肿瘤细胞乏氧(hypoxia)是影响放疗与化疗的一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18F-氟硝基咪唑(18F-FMISO)标记后可用于肿瘤乏氧显像。

18F-FMISO在低氧水平下能被还原而与大分子共价结合,因而滞留在低氧但仍有代谢活性细胞内;

肿瘤摄取比值(TUR)是肿瘤感兴趣区(ROI)中每一象素的放射性除以对应区正常组织的放射性;

当病人的18F-FMISO摄取比值等于或大于1.39时,89%的病例放疗效果较差。

6、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

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肿瘤(cancerwithunknownprimaryCUP)临床并不少见,约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0%。

CUP中原发灶未能发现的原因可能为:

①原发肿瘤由于免疫因素或血管机制被破坏;

②由于特异性基因发生改变,只促使转移发生而不促进局部原发灶生长,所以不能形成临床所能发现的原发灶;

③原发肿瘤自动消退;

④检查器械与检查手段的限制,难以发现小的原发灶;

⑤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导致漏诊;

⑥有些患者原发灶未发现时就已死于其他疾病。

因此,明确原发灶是对恶性肿瘤恶性行为的预测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

PET反映的是病变的生化、代谢方面的改变,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生化、代谢异常早于其形态结构的改变,因此PET显像对肿瘤的功能、代谢变化等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7、探测隐匿性与等密度病灶

对于CT扫描难以发现的病灶归纳起来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病灶较小,诊断良恶性较困难,如直径<

1.0cm的淋巴结;

②病灶所处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病灶与周围组织相混,须非常细致阅片才不致漏诊,存在潜在假阴性的可能,如咽后、双锁骨上下窝、肺门、后纵隔、主动脉弓周围、膈肌周围及部分肠系膜间等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灶,还有如胸膜转移灶、门脉转移灶、胰腺及结直肠恶性病变等;

③病灶密度与周围正常组织比较改变不明显,难以确定与区分,如部分骨转移灶等。

这些在CT很难发现的病灶,由于他们的葡萄糖代谢与周围组织不尽一致,肿瘤组织往往可以被FDGPET清楚显示。

此外,PET显像还可以寻找肺不张的病因,探测埋藏在不张肺叶或肺段内的肿瘤灶,对于大量胸、腹水的患者,可发现被胸、腹水隐匿的恶性肿瘤。

二、PET-CT在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1、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

脑部兴奋过高的某些神经元突然过度地高频放电引起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称为癫痫,临床上出现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与/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表现。

18F-FDGPET-CT显像能灵敏地探测到功能性癫痫病灶,致痫灶在癫痫发作期表现为高代谢灶,或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相近似;

发作间期则为低代谢灶。

致痫灶大多位于额叶前部,特别是内侧皮质常见,部分患者可同时在额叶、顶叶、枕叶等部位。

有学者统计,18F-FDGPET-CT显像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的灵敏度80%~92%,准确性为90%。

2、痴呆

痴呆是一种以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损害为特点的神经变性性疾病。

患者丧失智力、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与语言,并常伴随人格的改变与其他一些神经特征。

神经病理检查证实,大部分痴呆的基础是神经元的丢失或神经纤维改变。

已知脑功能所需能量的98%~99%由葡萄糖供应,因此,18F-FDGPET显像对痴呆的异常改变相当敏感。

(1)阿尔海默氏病(Alzheimer'

s)阿尔海默氏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18F-FDG早期典型表现为顶、后颞区及扣带回代谢减低,多为双侧,进展期上述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