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
B三江平原
春小麦、大豆、甜菜
C辽河平原
水稻、冬小麦
②林业和特产区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③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知识补遗]
美国的农业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④水源:
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带(区)的划分
序号
农业带(区)
①
乳畜带
⑤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②
小麦带
⑥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③
玉米带
⑦
混合农业带
④
棉花带
⑧
亚热带作物带
(2)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理解—要点突破]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特征
影响
气候
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列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
海陆交通便利;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
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水热充足,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对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2014·
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思维流程】
(1)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
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等。
[解题技巧]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 图2
(1)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2)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 第
(1)题,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读出贺兰山至黄河的地形地势有明显变化:
山地→冲积扇→平原→黄河。
农业类型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再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布局即可得出结论。
第
(2)题,打造农产品产业带涉及规模、质量与品牌,因此要考虑土地资源丰富程度、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
[答案]
(1)山区发展林业;
山麓发展畜牧业;
平原发展种植业;
河湖发展渔业。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
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
枸杞种植基础好;
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考向2 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对比分析
(2018·
深圳模拟)2015年初,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今后要推进土豆主粮化,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
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图,下表为乌兰察布市五个代表旗气候资料统计表(1970~2000年)。
据材料,回答2~3题。
四子王
化德
集宁
凉城
丰镇
年平均气温(℃)
3.6
2.8
4.3
5.5
5.4
年降水量(mm)
315.3
320.6
363.6
410.7
395
2.关于a、b、c、d四处马铃薯优势产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
B.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
C.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
D.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
3.根据材料,判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 )
①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②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
③多为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栗钙土,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2.A 3.B [第2题,从图中a、b、c、d所处位置分析,a为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广布,植被破坏,降水丰富,受流水侵蚀作用,石漠化严重,地表水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
b处位于湖南省,因人多地少,围湖造田,开垦耕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但灌溉水源充足;
c位于甘肃和宁夏(西北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但光照条件充足;
d位于东北地区,因纬度高,农业发展热量不足。
第3题,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地区属于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该地植被为草原,发育栗钙土,土壤较肥沃。
]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
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玉米种植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关于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玉米种植面积大 b.②地区因为有灌溉水源,便于玉米种植 c.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玉米品质最好 d.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玉米的收摘 e.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生长
A.a、b、c B.a、b、d C.b、c、d D.a、c、e
4.D 5.B [第4题,由材料可知,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而夏收小麦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因此选D。
第5题,③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地势较低、水源相对充足的绿洲地区;
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上,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考点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184页)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①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农业发展的方向
(1)存在的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①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轻巧记忆]
图解法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背景
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有益尝试
(1)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
(2)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