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27022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学生回答后,师说: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

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

它们有什么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

因此就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2)由教师告诉学生:

象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

比例的意义)

  师问:

什么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

  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后板书:

(在“两个比相等”下边划“”。

  (3)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

6∶10=9∶15

  其余各题分组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4)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边叙述边板书如下)

  

(2)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让学生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师边板书如下)

  外项积是:

80×

5=400

  内项积是:

200=400

  80×

5=2×

200

  (4)由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从两个乘积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每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由教师明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想一想: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指名回答后,师板书:

  (7)做一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阅读课本第9、10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巩固发展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明: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个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

(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比例。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3题。

课后小记:

本节课能让每位学生在自我猜测、自我参与、自我表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方法,这是可取之处。

解比例

教材3页例2、例3,做一做2,练习一4—9题。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做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1.正确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解比例的方法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2.引导学生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投影仪、投影片。

  一、铺垫孕伏(投影出示)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1)3∶8=15∶40

  1.导入新课,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X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

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时明确: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指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比例3∶8=15∶X

  

(2)根据以上对解比例的理解,讨论:

如果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3)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3X=8×

15

  ②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③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

    

    X=40

  3.教学例3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3)学生汇报时明确:

  ①解比例的依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列出等式。

  ②具体写法是:

(学生板演代替板书)

4.5X==9×

0.8

  X=1.6

  ③再次说明把含有未知项的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4.巩固练习:

做一做2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和解题过程。

  1.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分组练习(B组为尖子生)

  A组:

练习一第4题

(1)~(6)

  B组:

练习一第4题

(2)、(4)、(6)和第8题。

  3.练习一第6题。

第9题为A组选作题,B组必作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投影订正。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

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5题和第7题,最后的思考题为选作题。

为使解比例达到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应多设计一些练习题。

比例尺

教材6—8页例4—例6,做一做,练习二第1题。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

  通过看地图、平面图,渗透爱祖国、爱学校教育。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1.投影仪及投影片;

2.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区的平面图。

  1.1千米=()米1分米=()厘米

  1米=()分米1厘米=()毫米

  2.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

  导入:

(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

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

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

  

(一)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读题回答: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要求什么?

  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3)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想一想:

  ①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

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列式,要先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②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

应该怎样化?

学生回答:

因为把米化成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把米化成厘米。

10米=1000厘米

  (4)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答: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说明:

  ①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

  (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

=比例尺)

  ②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③图上距离实际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2)教师出示导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

表示什么意思?

比例尺的前项都是多少?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