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6989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Word文档格式.doc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定的建设目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思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智能楼宇实训中心与“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为载体开展学习情境式教学,以工程项目实施为教学目标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出具有较强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能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毕业生。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采用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根据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完整工作过程开发。

首先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选定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代表性工作岗位,评定典型工作任务,由教学专家分析开发出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域,教学专家和实践专家研讨后确定职业行动能力域;

然后对职业能力行动域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开发出多个学习领域;

最后对学习领域进行分析,设计多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担该学习领域部分能力要求,在一个个完整的、综合的学习情境(工作)中进行思考与学习,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行动方式进行教学。

实施学习情境教学的前提是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为此构建了“三区一室”的教学环境。

3.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与实训室建设为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共投资230万元建设了“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与实训室。

  

(1)“三区一室”教学环境。

“三区一室”教学环境融教学、实训、讨论为一体,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情境教学模式提供了可实施的工作平台。

“三区一室”可以开展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和门禁控制系统的课程教学,通过学习情境中各工作任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视频监控等系统各个组成设备,理解其功能原理,掌握其安装、调试等操作使用方法。

(2)智能楼宇弱电综合实训室。

主要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综合性实验实训,包括监控系统综合实训、防盗报警综合实训、楼宇对讲系统综合实训、视频会议系统实训、空调自控系统实训、给排水自控系统实训、自控系统综合实验实训、综合管理系统实验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各个子系统的综合规划以及选型设计方法,理解并学会弱电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3)计算机网络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由锐捷网络技术实训室和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组成,共有30台路由器、30台交换机、3台防火墙、3台无线路由器以及60台计算机等设备,以每4或8人为一组,可同时容纳80名学生进行实验(训),实验实训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

教师设计了8大类近40个实验项目,并编写了配套的实验辅导资料。

该实训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从教学模式、实习企业、实习学生到指导教师发生了五个转变,并得出一点体会。

  

(1)教学模式的转变。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传统培养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企业态度的转变。

由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调试、检测与验收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实习前,企业怕影响工程质量而认为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只能看而不能动,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习,许多学生不仅能动手操作,而且能独立承担工程项目中的某项任务,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使得企业对工学结合岗位实习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支持。

(3)学生能力的转变。

学生在校只能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验室环境下锻炼操作动手能力,较难具备企业所需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程操作动手能力。

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从企业反馈与学生工程项目论文答辩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在企业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程操作动手能力,学生从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实际工作能力。

(4)学生素质的转变。

在校时,学生在主观上依赖于教师,教师拨一拨学生动一动,做事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与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而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自觉工作的主动性,导致部分学生因做事不主动被公司认为怠工差点被除名,但经过一学期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学生的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与员工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从缺乏职业素养转变为工作主动、具有责任心、会交流沟通的高素质人才。

(5)教师态度的转变。

教师从开始对工学结合持抵触情绪转变为接受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主动积极参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一点体会。

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工学结合打工实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

如果学生实习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持欢迎态度,甚至可以发放一定的工资,否则企业将拒绝接收学生实习。

因此,在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前必须具备必要的智能楼宇弱电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

为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做一体的“三区一室”教学环境,建设智能楼宇弱电单项与综合实训室,提高学生在智能楼宇弱电方向的操作动手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际执行情况是,如果学生具备必要的智能楼宇弱电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上岗后实习一个月后便能顶岗实习,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表示欢迎,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可以顺利进行,否则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很难实施。

  5.教学团队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由13名教师组成,团队带头人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范素凤老师担任,范素凤老师先后主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等大型软件开发项目。

团队骨干由具备项目开发经验与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高职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工作期间能够积极地参与本专业以及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圆满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强,深受师生的好评。

团队中的兼职教师来自郑州、漯河几家实力雄厚的系统集成公司与智能楼宇公司,具有丰富网络与智能楼宇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知识与经验,受聘为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承担“智能化楼宇工程技术”、“智能化楼宇工程项目管理”等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及岗位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

教学团队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实施了“三区一室”教学环境与实训室建设,承担了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任务。

  6.取得的成效形成了一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出版了12本教材,教师自编了6本校本教材,公开发表了科研与教学论文80多篇。

近几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了6项部、省、院级课题的研究,同时完成四项服务项目4个,完成社会培训600多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