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名画6.docx
《中国人物名画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物名画6.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物名画6
中国人物名画(6)
唐代《侍女图》_工笔与写意技法相结合的仕女画代表作高清图片《侍女图》,唐代,佚名,立轴,绢本设色,纵61.2厘米,横67.3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侍女图》是唐代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物画代表作。
画中人物造型体态丰厚,面颊圆润,反映了盛唐时代的审美时尚,线条工细劲挺而流畅,设色鲜艳明快。
画中侍女头梳低鬟,身着圆领紫色长袍。
另一侍发束高髻,簪花钿,穿圆领浅赭色印花长袍。
唐代《舞乐屏风》_描绘唐代美女生活是写实仕女图工笔人物作品《舞乐屏风》,唐代,佚名,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22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此《舞乐屏风》系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墓主人为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之孙张礼臣。
该墓共出土舞乐屏风六扇,屏风上画二舞伎四乐伎,每扇一人,左右相向而立。
此图即为右边舞伎,其鬓发高挽,额描花钿,曲眉凤目,面颊丰腴,身穿蓝地卷草纹白袄,锦袖红裳,整个人物显得飘逸俊美,婀娜多姿。
此图属初唐时期的绘风典范,这种对于世俗题材的倾向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
唐朝的审美已从政治题材转向于世俗题材,威严的文臣武将被秀丽的宫廷妇女所代替。
唐代《弈棋仕女图》_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下棋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弈棋仕女图》,唐代,绢本设色,纵63厘米,横60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弈棋仕女图》系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墓主张氏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曾被授予上柱国勋爵。
此画原为木框联屏,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描绘贵族妇女家庭生活场面,此幅弈棋仕女是整个画面的中心。
她美鬓高耸,簪花耀顶,眉毛为当时流行的到八字晕饰,面色红润,丰盈肥美,上穿绯地蓝花袄,并有白纱披肩,下着绿花罗裙,从着装上看来她可能是六品官的妻子。
唐代《侍马图》_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屏风人物《侍马图》,唐代,佚名,屏风,绢本设色,纵53.7厘米,横23.6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这是一幅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侍马图,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共八扇木框紫绫边牧马屏风,每扇均绘有鞍马和侍马人。
西域之马与中原之马的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得更强健挺拔。
唐代壁画《观世音像》_描绘观音菩萨的唐代宗教美术古迹工笔人物画《观世音像》,唐代,佚名,壁画,纵127.6厘米,横89.2厘米,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在此画中,艺人以巧妙的构思和精练的手法,成功地完成了人物形象--观世音的塑造,又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审美和情感表现,这在宗教绘画中的确难能可贵。
据考证系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25)壁画断片之下层剥出者,按照一般寺院壁画涂抹重画的时间及其画风推断,当为晚唐作品。
色泽十分鲜艳得益于被长期被封闭在下层,观音面相也十分俊美生动,舞姿潇洒飘逸,体态优美,颇富美感。
唐代《骑马人物图》_唐代描绘人物和马的人物画古迹大图欣赏《骑马人物图》,唐代,佚名,麻布设色,纵13厘米,横20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藏图中状写了两位装束、神态各异的骑马人。
前面一位着带有斗篷的长袍和帽子;后面一位双手持杖,着圆领长衫,戴冠。
从神态和举止来看,前者明显为主人,而从后者的谨小慎微和虔诚中可看出他的仆役身份。
该图原出自莫高窟藏经洞,二十世纪初为法国人伯希和掠走。
《柳溪闲憩图》_传王诜所绘图册小品散页水墨人物情景画《柳溪闲憩图》,宋代,王诜(传),纸本设色,规格不详,收藏者不详《柳溪闲憩图》原是散页,不知从何册中佚出。
旧题王诜作。
按王诜画今存者有《梦游瀛山图》及《烟江叠障图》,与此图作风大不类。
当是北宋末一高手所作。
风来水面,芦苇和柳枝均向后偃拂,一老者憩息于柳树干上,披襟当之,心意似甚惬快。
《槐荫消夏图》_宋代工笔人物画高清图片赏析《槐荫消夏图》,宋代,王齐翰,小品册页,纸本设色,规格不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槐荫消夏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
曾经明黔宁王沐磷、清耿昭忠收藏。
此画无款,旧题签为王齐翰作。
本图描绘了当时文人闲适的日常生活,在盛夏的绿槐浓阴下,一高士坦胸赤足而卧,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榻侧置雪景寒林图屏风,条案上罗列香炉、蜡台及书卷什物。
此图人物、床榻、条案、文房清玩刻画人微,极富艺术表现力。
在笔墨上,行笔飘逸柔美、气韵清新优雅,人物和背景勾勒细致,烘染细腻,体现了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绘画功底。
宋代《女孝经图》_唐代邓氏女孝经前九章内容图解工笔人物画《女孝经图》,宋代,佚名,长卷,绢本设色,纵43.8cm,横823.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女孝经图》卷以图解的形式分9段表现唐代邓氏《女孝经》前九章的内容,依次为:
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
每段图后均有墨题《女孝经》原文与之对应。
本幅所描绘的《女孝经》,是唐代郑氏所撰写的重要女性教育经典。
书中仿照《孝经》的形制与用语,并模拟东汉曹大家(班昭)与诸女的问答,以告诫体讲述孝道的意涵,以及各种女性应该遵守的礼仪。
《女孝经》原本分成十八章,此本目前仅存前九章,历述不同阶层的妇女应该遵守的妇道,以及事奉公婆、丈夫等人的原则。
其内容像是以夫为天、善事舅姑与亲族、勤於纺绩等,都是承续班昭的《女诫》而来。
《女孝经图》在艺术技巧方面,显示了典型的宋代风貌。
流畅挺健的线条,准确洗练的造型,淡雅明快的设色,无疑是继承了李公麟以来的人物画传统,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画中仕女或端庄或活泼,画家都一一状写了她们的举止动态和面貌特点。
图中人物的衣纹为铁线描,线条匀细,富有弹性,在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行为动态的同时,亦展示出自身的精练并具轻重急缓的节奏美。
树叶为笔法工整的双勾填色,枝叶相互叠加,既有层次感又不失之于琐碎,显示出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与写实功力。
画面以深棕色为主调,配以白、墨绿、青灰等冷色调,使得画面于高古典雅中见清新活泼,于深沉凝重的氛围中具浪漫的人间风情。
《女孝经图》全卷的装裱采取一文一图的形式,先以楷书抄录一章经文,再以图像呈现其内容重点,依次呈现九章。
图中除以敬谨侍立或跪拜的妇女,与端坐的尊长者相对,阐明彼此相处的伦常秩序,也有织布缝衣的生活场景,但呈现方式都像文本一样端整而严肃,没有太多戏剧性的细节。
《女孝经图》各幅多以庭园作为背景,以树石构成图像的界缘,区隔图像与文字的空间。
树石的描绘精谨,画中出现的斧劈皴与拖枝,标示著马夏画风的特色。
画人物衣纹劲健,面貌与动作细腻,设色温雅。
虽标名为马和之作品,但更类近于较晚期的院画家马远、马麟父子一派的风格。
南宋院画中有许多教化题材的绘画,有些并有皇室的题字。
本院另外也收藏有马和之绘高宗书的《孝经》册页,这幅作品的产生,应该也可置於这样的脉络下来理解。
《蚕织图》_描绘蚕织户养蚕织帛过程的宋代长卷轴工笔人物场景画《蚕织图》,宋代,佚名,长卷,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513厘米,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蚕织图》描绘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的整个生产过程。
该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用长房贯穿,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
全卷场面宏大,共绘七十四人,翁媪长幼,皆服宋装。
图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织具等,富有写真写实之风。
《蚕织图》画面布局以一长廊式的连房展开,相互联系贯穿。
在各处缀以劳动中的人物,从而取得了既和谐统一,又对比变化的艺术效果。
此图所用线条清劲简练,人物造型准确,界画工整,色彩淡雅,是一件洋溢着浓郁劳动生活气息的写实佳作。
根据此卷跋语和历史文献考证,这幅长卷是南宋高宗时期,翰林图画院依据《耕织图》摹画其中蚕织部分而成。
小字注是宋高宗吴皇后所书。
《蚕织图》_描绘蚕织户养蚕织帛过程的宋代长卷轴工笔人物场景画第一段《蚕织图》_描绘蚕织户养蚕织帛过程的宋代长卷轴工笔人物场景画第二段
《蚕织图》_描绘蚕织户养蚕织帛过程的宋代长卷轴工笔人物场景画第三段
《蚕织图》_描绘蚕织户养蚕织帛过程的宋代长卷轴工笔人物场景画第四段
《树下美人图》_唐代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纸本屏风人物画欣赏《树下美人图》,唐代,佚名,屏风,纸本设色,纵140厘米,横54.9厘米,日本热海美术馆藏
《树下美人图》为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纸本屏风画之一。
画面上一体态丰满的女子,着长裙披帛,全身敷以朱色。
她右手执胸前披帛,左手轻挽帛端,神态自然娴静。
其后右侧有一着蓝衣麻鞋的女侍,操手胸前,转首回顾。
此图虽线条简率,设色单纯,但披帛细薄透明的质感依然被表现出来。
人物的发式装束都颇具典型的唐代特征。
丰颊硕体、雍容高贵的形象,更是唐代仕女人物画审美特征的体现。
观此图,人物宽袍大袖、天衣飘扬,饶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形式民族化的特色。
画面赋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调,使热烈的画面的格调显得更加典雅、妩媚。
此画为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纸本屏风画之一。
画面上一体态丰满的女子,着长裙披帛,全身敷以朱色。
树下美人图》于1972年出土于中国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郊的阿斯塔那古墓地,《树下美人图》是墓中出土的《弈棋图》屏风画的一部分。
《弈棋图》屏风画以弈棋的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弈棋的有亲近观棋、仕女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唐代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屏风画。
《树下美人图》原本绘于对弈者的左侧,画中人物站在一旁观棋。
人物的发式装束都颇具典型的唐代特征。
丰颊硕体、雍容高贵的形象,更是唐代仕女人物画审美特征的体现。
自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后,东西方不仅在物质上有了交流,在文化方面也相互融合相互吸收,《树下美人图》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相互融合后的一个物证。
《蕉荫击球图》_宋代工笔人物工笔情景画扇面高清欣赏《蕉荫击球图》,宋代,佚名,扇面,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人物工笔情景画《蕉荫击球图》赏析: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
签题苏汉臣作。
古人中有见戏必题曰苏汉臣作,正像见牛必戴嵩、见马必题韩之类。
故今改作无名氏。
其作风正和陈宗训相似,故列于此。
《宋仁宗皇后像》_宋仁宗曹皇后画像,宋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宋仁宗皇后像》,宋代,佚名,绢本设色,纵172厘米,横16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史》记载仁宗皇帝有两个皇后:
郭皇后和曹皇后。
而郭皇后被废,后世猜测此幅所绘应为曹皇后画像。
画中取传统构图定式--主大从小:
仁宗皇后当仁不让居于画面中心,宫女则分立两旁。
曹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贴珠钿,翟衣绶带用环佩。
人物神态庄重肃穆,服饰华美而光鲜。
《阆苑女仙图》_五代阮郜所绘山水人物画精品杰作高清大图赏《阆苑女仙图》,五代,阮郜,绢本设色,纵42.7厘米,横17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阮郜事迹记载不详,《宣和画谱》只说他“入仕为太庙斋郎”,尤工写人物。
《阆苑女仙图》无作者款印,根据历代著录和卷后跋语,此图流传有绪,是阮郜唯一的传世作品。
“阆苑”是传说中仙人的住处,有时也指宫苑。
此图描绘的当是仙山阆苑,为仙女生活游玩之地。
图中描绘苍松翠竹间,一群女仙休闲的情景,其中三个地位显赫,在小仙女的陪侍下坐在一起,或执卷欲书,或展卷凝视,或拨弄三弦。
四周有乘鸾女仙、乘龙女仙、驾云女仙,还有在海面上凌波漫步,缓缓而来的女仙,与地上群仙互为呼应。
【《阆苑女仙图》_五代阮郜所绘山水人物画精品杰作局部高清大图01】
图正中为一仙岛,其上松竹茂盛,松下竹间有女仙在石桌上布置杯盘者,有于炉中添香者,有相对观书者,有手弄丝弦者,有相顾而言者,有观赏鸾舞者。
右上角有一女仙凌空而来,后有侍女执扇捧印相随。
右下角一女仙徒步而行,后二女童抱琴侍从。
左上角一女仙乘鹤,又一女仙跨龙而来,左下角二女仙手捧食盘踏浪而至。
人物众多而主次分明。
海水波纹精致生动,衣带纹褶勾描细密,色彩艳丽。
表现出西王母所居的阆苑玉堂中萼绿华,董双成等女仙自在逍遥的神仙生活。
【《阆苑女仙图》_五代阮郜所绘山水人物画精品杰作局部高清大图02】茫茫大海中一片宁静的仙岛。
水天浩瀚,波浪环抱,礁岸崎岖,松柏挺立,竹林间白云缭绕,岸边珊瑚琅歼。
全卷背景大致分为:
仙岛礁岸,群仙聚会和大海三部分。
作者笔下的女仙、女侍体态比较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