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5976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_精品文档Word格式.doc

如果已到出院时间,但病情仍需继续康复住院者,经申请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工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

机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

适应征:

合并或疑有周围神经损伤时。

2.肺功能检查

疑有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合理制康复运动处方。

3.胸片检查

复杂性骨折或伤后长期卧床者。

(三)特需检查

1.CT或MRI检查:

X片无法判断,需要明确诊断时。

2.核素扫描检查:

CT不能明确的诊断时。

3.四肢多普勒血流图检查:

疑有四肢血管功能障碍时。

4.骨密度测定:

因骨折导致的骨质疏松、疼痛等。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对功能的影响情况选择相应治疗:

1.药物治疗:

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及钙剂的选用;

合并神经损伤者可用神经营养物;

合并感染者可使用维生素;

疼痛者予以止痛治疗。

2.小夹板,矫形器应用用于骨折不稳定时。

3.换药:

用于有创面的骨折或合并慢性骨髓炎的患者。

4.骨折己愈合但内固定影响康复训练者,可手术拆除内固定。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者可行药物、手术等治疗。

6.严重畸形影响功能者可行畸形矫治或功能重建手术。

7.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征处理

1.周围神经损伤:

见相关章节。

2.深静脉血栓:

可早期予以溶栓、抗凝药物、物理因子治疗等,必要时请专科会诊或转诊治疗。

3.骨化性肌炎(异位骨化):

药物、手法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对确因骨化性肌炎影响患者关节活动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4.创伤性关节炎:

发病早期合并疼痛时可减少运动量,必要时予以药物镇痛、物理因子治疗、水疗、中药治疗。

五、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五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

评价项目如下:

1.身区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感觉评价、反射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D评价,上肢骨折者须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骨折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二)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早期进行骨折肢体相关肌肉的等长肌等张肌力训练、被动运动、牵伸、CPM等。

随着骨折的稳定,进行骨折肢体的力量练习,若关节伴有被动关节活动度受限或疼痛,则对涉及关节进行关节松动术。

若下肢骨折影响步行能力,则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减重步行训练、步态训练等。

严重多发性骨折、胸廓骨折、长期卧床患者还需进行全身耐力训练和呼吸训练。

(2)物理因子治疗:

早期选用直流电疗法、热敷、蜡疗、红外线、光电浴、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电磁波治疗等,以促进血肿吸收,消除肿胀和减轻疼痛。

中后期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功能性电刺激(FES)、千扰电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以改善肌肉营养状态,延缓肌萎缩。

(3)水疗:

有条件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如,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ROM)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

2.作业治疗

上肢骨折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D训练、家务劳动训练,合并感觉障碍者需进行感觉训练。

3.中医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

选阿是穴为主,配合止痛活血、通经络等作用的穴位。

肮骨:

肩锅、曲池;

尺挠骨:

曲池、合谷;

股骨:

血海、牌关;

胫胖骨:

足三里、解溪。

配穴:

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

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

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

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

局部穴位;

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

全身配穴:

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

电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2-3次/秒。

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1日。

(2)推拿治疗:

以祛癖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

(3)其他治疗:

电针、艾灸、火罐、中药治疗等。

4.辅助技术

(1)矫形器:

根据损伤情况,主要应用骨折固定矫形器(臂套筒式矫形器、长/段臂绞链矫形器、舟骨骨折绞形器、指骨骨折绞形器、腕固定矫形器等)、功能位绞形器、功能训练矫形器下肢骨折者可配置相应部位的免荷式矫形器或固定式矫形器。

(2)其他辅助器具:

存在肢体肿胀者需制作压力肢套或压力衣,下肢骨折者可选用腋杖、肘杖、手杖等助行器,部分患者需使用轮椅和座便器、洗澡椅。

(三)康复护理规范

1.康复护理评估

皮肤状况、皮肤感觉、潜在安全因素、对伤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定。

2.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

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给予正确的体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指导。

(2)康复延伸治疗:

根据康复治疗师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房内选择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度、激力、负重、步行等延续性训练。

(3)并发征的防治护理:

预防继发性损伤(如摔伤、烫伤等)、废用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患肢肿胀、疼痛及各类感染的护理。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六、康复出院标准

生命体正平稳,病情稳定,并符合以下条件:

己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功能障碍经综合康复治疗达到预期目标。

3.无严重并发征或并发征己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