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465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观止全译文档格式.docx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

“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5)。

公将鼓之(16),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7)。

刿曰:

”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

“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

“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还不行。

”齐军击鼓三

次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被打得大败。

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

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陈必祥)

【注释】。

(1)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

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

鲁庄公。

(4)曹刿(,,ì

贵):

鲁国人。

(5)肉食者:

吃肉的人,指居高位,间:

得厚禄的人。

(,,à

件)参与。

(6)何以战:

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所安:

专:

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独自亨有。

(9)这里指一些臣子。

(10)

”,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徧:

同“遍

羊等。

玉帛,玉石、丝织品。

加:

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ú

浮):

诚信感人。

(13)福:

作动词,赐福,保佑。

(14)狱:

诉讼案件。

(15)长勺:

鲁国地名,在今。

山东曲阜县北。

(16)鼓:

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

驱车(追赶)(18)辙(,,é

哲):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

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

充沛,旺盛。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题解】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

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

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

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文章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

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

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1)。

宫之奇谏曰:

“虢,虞之表也

(2)。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

一之,其虞、虢之谓也。

”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6)公曰:

“晋,吾宗也(7),岂害我哉,”对曰: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9)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0)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1)。

将虢是灭(12),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14),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5)公曰:

“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6)。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7)。

故《周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8)。

?

又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9)。

„民不易物,惟德馨物(20)。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21),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2)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23),曰:

“虞不腊矣(24)。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5)冬,十二月丙子朔(26),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27)。

师还,馆于虞(28),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29)。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

“晋人执虞公(30)。

”罪虞,言易也。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

传》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

“虢国,是虞国的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

,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

“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

“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

“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

”宫子奇回答说: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又说:

„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

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他说:

“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囯,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

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

”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陈必祥)

【注释】

(1)晋:

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晋侯:

晋献公。

复假道:

又借路。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

虞:

国名,姬姓。

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虢(,,ó

国):

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西虢,后为秦所灭。

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

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2)表:

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3)启:

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4)寇:

凡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á

完):

即“玩”,这里是轻视、玩忽的意思。

(5)其:

反诘语气词,难道。

(6)辅:

面颊。

车:

牙床骨。

(7)宗:

同姓,同一宗族。

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8)大(,à

)伯、虞仲:

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

昭:

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

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

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

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

(9)不从:

指不从父命。

嗣:

继承(王位)。

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

宫子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10)虢仲、虢叔:

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1)卿士:

执掌国政的大臣。

盟府:

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12)将虢是灭:

将,是,将灭虢。

意同“要”。

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13)桓庄:

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

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

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

伯的后代。

其:

岂能,哪里能。

之:

指虞。

(14)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

以为戮:

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

唯:

因为。

逼(,ì

毙):

通“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5)亲:

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

宠:

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

况以国乎:

此句承上文,因此省略了“以国”下的“逼”字。

(16)享祀:

祭祀。

絜(,,é

吉):

同“洁”。

据我:

依从我,即保佑我。

(17)实:

同“是”复指提前的宾语。

(18)皇:

大。

辅:

辅佐,这里指保佑。

所引《周书》已亡佚,这两句引见伪古文《尚书》,下同。

(19)黍:

黄黏米;

稷(,ì

寄):

不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