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452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联考贵州省届高三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八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淮南子·

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则认为儒家“其礼烦扰”,且“厚葬靡财而贫民”,所以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

由此可以推知,墨家与儒家的关系是

A.意见相左

B.另辟蹊径

C.辩证否定

D.全面改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墨子“受孔子之术”,但对儒家思想产生质疑,从而“背周道而用夏政”,说明墨家与儒家的关系是另辟蹊径,故选B项;

墨家是在儒家的基础上另寻出路和角度,而不是意见相左,更没有对儒家思想提出否定和改造,故排除A、C、D项。

2.据记载:

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

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

这反映出

A.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

B.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

C.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

【答案】A

【详解】根据“领兵作战的……都是临时派遣”、“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反映了军权的重要性,必须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故选A项;

秦朝没有太尉其人,所以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说法有误,故排除B项;

太尉并不是临时官员,故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

3.“镇”与“市”原本有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由此可知

A.占代市镇以商业职能为主

B.市镇是古代城乡经济的纽带

C.古代的镇军事色彩浓厚

D.古代重视对市的军事保护

【答案】C

【详解】根据“设官防者谓之镇”可知镇更突出其军事色彩,故选C项;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以商业职能为主的是市,而非镇,镇主要突出了军事色彩,故排除A、B项;

古代重视的是对镇的军事保护,而非市,故排除D项。

4.“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

”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详解】根据“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可知明代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海禁政策的合理性,加剧了倭寇之乱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

阻碍中外贸易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B项;

“千余倭寇”由中国人引导并不能证明倭寇的群体主要是中国人,故排除D项。

5.下表是一些国际人士对于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性事件的评价。

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国民革命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答案】D

【详解】根据“特别能战斗的军队”、“战略撤退”、“深远影响的政治行动……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事件应该是长征,故选D项;

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都不符合“战略撤退”、“核心力量完好无损”、深远影响的政治行动……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的描述,故排除A、B、C项。

6.在洋务运动时期,作为最突出的国防建设海军建设而言。

从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各军队之间各成体系,彼此之间无统一制度,义无统一行动。

甚至其高昂造价兵船,也只是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兵和迎送官员。

此现象表明

A.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B.中体西用

实效

C.政府对海防的重视

D.顽固派的盲目阻碍

【详解】根据“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高昂造价兵船,也只是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兵和迎送官员”可知反映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落后,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故选A项;

“实效”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

根据题意描述可知政府对海防并不重视,故排除C项;

材料没有反映顽固派的盲目阻碍,故排除D项。

7.下表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A.农村农产品的完全商品化

B.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民族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D.商贸型农业成为生产主导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845年到1853年,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日趋增长,说明中国开始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故选B项:

“完全商品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

民族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不符合此时的史实,故排除C项;

此时我国的农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故排除D项。

8.鸦片战争之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大致从“器物”学习渐次深入到“制度”学习和“思想文化”学习,这一变化

A.说明中国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化

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推动

C.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D.推动了制度层而的真正转型

【详解】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明显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思想

不断深化,故选A项;

“器物”阶段的推动力量主要是洋务派,而不是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中华文明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故排除C项;

中国近代并没有推动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故排除D项。

9.雅典法律规定:

“凡年过三十、不欠国家债务且未曾失去公民权者,皆有资格担任陪审员一职。

”但是,若有人不具备资格而担任了陪审员,他将被起诉,并接受民众法庭的审判。

……由此可见,陪审员

A.筛选程序具有严谨性

B.是雅典民主的重要因素

C.在雅典具有崇高地位

D.决定着审判的是否公正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陪审员的担任具有一定的资格限制,不具备资格而担任陪审员的将被起诉并接受民众法庭的审判,从侧面反映了陪审员的重要性,是雅典民主的重要因素,故选B项;

材料并没有反映陪审员的筛选程序,也没有说明陪审员的地位问题,故排除A、C项;

材料并没有体现陪审员是审判是否公正的决定的因素,故排除D项。

10.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开始实施其国有化竞选纲领。

在此期问,工党政府陆续颁布了8个重要的国有化法令,包括将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并使之具有中央银行资格。

具体可知英国

A.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政权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措施

D.出现经济“滞涨”现象

【详解】根据“开始实施其国有化竞选纲领”可知英国工党对经济采取了国家干预措施,故选C项;

英国工党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但并不能说明是深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罗斯福新政中没有采用国有化的措施,故排除A项;

政权性质已经发生改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

1945年的英国并没有出现经济“滞胀”的现象,故排除D项。

11.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生产日益萎缩。

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

据此可知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

B.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

C.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余粮收集制最终导致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可知该政策必须得到转变,故选D项;

该政策已经引起了农民的公开反抗,所以强制推行的说法有误,故排除A项;

余粮收集制符合了苏俄最初的战争环境,故排除B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故排除C项。

12.(世界银行中)美国认缴资本最多,一开始就掌握有35%的表决权。

战后初期银行的主要借款者是西欧各国,后来才逐渐转向亚非拉国家。

据此可知世界银行

A.体现了美国的大国意志

B.只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C.是美国强加各国的体系

D.优先考虑发达国家的利益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后初期银行的主要借款者是西欧各国,迎合了美国扶植西欧经济的需求。

之后世界银行的借款者转向亚非拉国家,这些都体现了美国的大国意志,故选A项;

只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

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是美国强加各国的体系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

优先考虑发达国家利益的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3.阅渎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的人说,有!

不仅有,而且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

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成这一目标。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运动从广泛上来讲还可以认为是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到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近4个世纪的发展。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首先对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破除人民对宗教的迷信,这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蓝图进行描绘与展望,为西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这场持续一个世纪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王安邦《中西方启蒙运动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

【答案】

(1)表现:

宋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形成,重建起儒学权威;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进一步发展了儒学。

(2)特点:

持续时间长;

首先发端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进而蔓延至各个领城;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展望。

(3)结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人文精神成

社会主流价值观,中国则没有。

主要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未实现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西方具有古希腊人文主义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详解】

(1)“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成这一目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形成、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经世致用思想的产生等方面进行总结。

(2)结合材料二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特点主要是持续时间长、由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开始发端,蔓延至各个领域,并且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