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409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TJ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图002

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弯折长度为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15d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 

3第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图003

图004

3、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12*d,bb/2);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

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中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图005

图006

4、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

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

la;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

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图007

图008

5、基础次梁支座两端宽度或者纵筋数量不同构造:

此节点来源于16G101-3 

第87页。

规范规定,当支座两端宽度不同时,上下部宽出的钢筋直锚。

图009

图010

6、跨内上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常规算法。

两种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改。

7、跨内下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传统算法,高跨的下部钢筋刚入Lae,低跨的下部钢筋有两种构造,可以选择和修改

8、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宽,

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5页。

9、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

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

10、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

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

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

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

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

16G101-3第85页。

说明: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

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影响范围:

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

2、箍筋弯钩角度:

提供135°

、90°

、180°

三种选择;

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

箍筋135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1.9d

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0.5d

箍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3.25d

直筋18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的大值)+2*6.25D 

3、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16G101-3第79页

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

吊筋的长度;

4、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

00G101第25页(选择0时);

16G101-1第60页

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

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

纵筋的长度;

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

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

长度越长;

5、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

04G101-3第35页;

16G101-1第60页;

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

6、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

16G101-3第79页;

默认为0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

的钢筋信息计算;

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

7、拉筋配置:

16G101-3第82页;

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mm的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

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

拉筋的级别、直径;

8、箍筋加密长度:

16G101-1第88页;

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2*h,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1.5*h,500);

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

密长度;

箍筋的数量;

9、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

16G101-3第85页;

默认为50;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16G101-3第22页;

默认为15*d;

一般情况下,当hw>

=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

200;

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1、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

16G101-1第22页;

因基础次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

1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

16G101-1第86页;

提供两个选项,加腋端部和柱边,加腋端部是指箍筋加密范围是从加腋端部开始,柱边是指加密范围从支座边开始,注意在加腋部位箍筋高度是

一个变值;

在16G101-3第86页说明了基础次梁的加腋构造,但并未明确箍筋加密起始位置,软件的这个设置是取自16G101-1第86页框架梁加腋构造的

说明;

13、基础次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

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注意:

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A8@100[1500];

A10@200[2000];

……”,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

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

例如梁箍筋为“A10@100/20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

整-1计算。

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0”。

箍筋数量;

14、宽高均相等的基础次梁L型、十字相交互为支座:

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默认为否,表示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不会识别为支座;

选择是,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会识别为支座;

次梁的跨数,从而影响纵筋的长度和箍筋的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