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044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教材90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解决难点办法:

合作探究,练习指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集备)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师:

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期中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8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李书涛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

为什么?

班级平均分是李书涛的实际分数吗?

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80分”是什么意思吗?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

怎样求平均数呢?

(板书:

平均数)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2、平均数的求法

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

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还有其他方法吗?

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答:

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

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总数量÷

总份数

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

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

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

生3:

当数量比较大时,使用公式法比较简便。

你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呢?

接下来我们看知识运用。

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教材92页做一做。

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完成大练习册相关练习。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14+12+11+15)÷

4

=52÷

4

=13(个)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板书

设计

平均数

(1)

(14+12+11+15)÷

=52÷

=13

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

课后反思

三次备课

平均数

(2)

教材91-92页例2。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引导观察,对比发现。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

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

结果是否公平呢?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

板书课题:

平均数

(2)

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

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

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教师指导:

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

2.现在人数不同,又该如何比较?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9+15+16+20+15)÷

5

=8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8+20+19+19)÷

=76÷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3、教师强调:

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成绩更好。

完成92页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5=17

4=19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95-96页例3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分析,合作交流。

四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

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1、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

一起动手试一试。

出示两张统计图,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

你们会画吗?

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1、师:

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

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

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

怎么合呢?

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

板书:

图例

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

复式条形统计图

3、出示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达一个项目的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情况。

(2)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3)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而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

4、根据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回答一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5、出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和上边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说明: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称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3)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6、小结

完成97页做一做。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学生汇报

学生说出:

标题;

纵轴:

代表人数,单位:

万人每一格表示10万人;

横轴:

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学生讨论城镇及乡村人口数量变化。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绘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教材101-102页。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