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975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西村村庄总体规划说明书Word文档格式.docx

无霜期为100天

最大冻土深度3.0m

3、水利、水文地质及资源情况

村域内地下水质良好,地下水丰富。

村内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均为地下水。

4、工程地质情况

河西村地处大兴安岭与嫩江右岸过渡地带,位于中低山地带。

纵观全村基本呈南北走向,自然地理植被发育一般。

土壤种类主要有黑土、草甸土等。

5、人口情况

该村现有人口1244人,其中四组420人。

转移剩余劳动力106余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

6、村域用地情况

全村耕地面积29330亩,林业用地661亩,村屯占地1050亩。

7、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全村总收入350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

其中:

种植玉米收入150万元,瓜菜收入80万元,畜牧业收入40万元,其它收入80万元。

2006年度全村牲畜存栏18760头(只)。

8、六大行业发展情况

村内有修配厂1处,年产值3万元左右。

商店2个,年营业额4万元左右。

有轿车4辆,机动三轮车2辆,四轮车210台,运输收入10万元左右。

建筑业,有瓦工6人,力工98人,年收入20万元左右。

服务行业,共有20人到各地从事装卸、运输、经商、加工等服务行业。

养殖业,现有养殖户15户,饲养量2000头(只)。

(二)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公共建筑及分布情况

河西村村委会坐落在河西村四组。

现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29名,教师3人。

卫生所一处,缺少医疗设备,规模小,条件简陋。

2、住宅建筑

全村居住建筑总面积2.41万㎡,住房砖瓦化率50%,人均居住面积10㎡。

3、道路交通及工程设施

(1)道路系统:

河西村内主要道路系统呈东西走向,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现状多数是土路,路面难走,排水不畅,急待改善。

(2)电力情况:

村内变压器容量为120KVA,全村电力输入电压10KV,输出电压380V/220V。

(3)电讯情况:

现有电话75门,手机200部。

入户率为35%。

(4)给水情况:

村域水源蕴藏量丰富,水质属弱酸性,目前尚无供水系统。

(5)排水情况:

目前村内无排水设施,生产、生活污水就地排放。

(6)有线:

已有60%村民接通了有线电视。

(7)邮政设施:

无。

二、存在问题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河西村的实际情况,河西村的新农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转型缓慢

河西村村民主要依靠农业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村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

2、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要想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只有投入资金来完成水利设施的修建才能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和高产田都需要一笔相当数额的资金,使许多农民难以承担,这也是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农民对组建协会和发展订单农业的意识淡薄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村民没有参加协会,均以家庭为单位,不利于与金融、市场、项目的对接。

对市场的洞察力不够,掌握市场信息量不足,近年来一直没有妥善调整好种植业结构,仍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4、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村屯环境差

房屋和庭院建设不规范,整体布局不协调,人居环境差,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等硬件设施落后。

第三章发展需求与条件分析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需求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新打机电井,配套喷灌设施。

增加水浇地面积,配套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标准良田建设,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2、产业发展方面

发展牧业小区,发展优质畜牧业;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区;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区,推广先进适用的增产增收技术;

引进农畜产品加工型企业,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安置富余劳动力。

3、公共事业方面

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活动场所,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建设村级卫生室,购进常用医疗器材,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村民就医提供方便。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4、在生态建设方面

应用清洁能源,对厨房、厕所进行改道。

5、在道路交通方面

将村内路道路硬化,方便农民经济社会活动。

二、发展条件分析

(一)主要的优势

1、资源优势

土地肥沃,对农、林、牧、副业的发展有着先决的自然条件。

2、交通优势

距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仅2公里,交通便利。

(二)存在的劣势

1、农业投入资金有限,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充分发挥本村的土地资源优势。

2、技术文化落后,人才缺乏。

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的联系不紧密,主要依靠传统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不能获得新技术带来的较高收益。

3、缺少有效的产业组织,不能实现农业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4、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齐备,人居环境条件差。

第四章 

规划期限及范围

一、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年限为:

2015年——2030年;

近期规划年限为:

2015年——2020年;

远期规划年限为:

2020年——2030年。

二、规划范围

村庄规划范围:

为河西村四组建成区及因建设需要控制的范围,规划区总面积为约30公顷。

第五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规划依据

Ø

中共中央(2006)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村镇规划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庄建设的实施意见;

呼伦贝尔市《关于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新林区建设的意见》;

呼伦贝尔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五年规划;

呼伦贝尔市2006年新农村村庄建设实施方案;

《阿荣旗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阿荣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阿荣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阿荣旗生态功能区划》

《阿荣旗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实施意见》;

阿荣旗“五荒”资源治理开发实施意见;

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河西村提供的基础资料。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各方参与”的建设机制,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村产业和村容整治为切入点,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重要载体,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产业、创新农村管理机制、改变农民精神风貌,促进农村向城镇化转变,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事业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产业的优化组合,推广应用环保的生产技术,使生态环境总体向良性化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的原则

要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3、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

以发展主导产业,建设公共事业为重点,围绕区域发展培育富民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结合村庄的实际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本着“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要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村科技成果,真正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实际效果。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大拆大建,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5、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村庄建设要统一规划,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完善农村电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普及农村沼气,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综合开发建设具有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第六章发展目标

围绕“新农业、新农村、新村民、新生活、新风貌、新机制”建设,到2030年,乡村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把该村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

突出奶牛业为主导产业,扩大奶牛养殖总量,推进奶牛小区建设,实现奶牛100%全年舍饲圈养和集中饲养。

不断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为舍饲养奶牛提供优质饲草料。

到2030年全村90%的耕地建设成为标准粮田。

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

85%的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5%。

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

牧业生产优质化,产品安全化,管理科学化。

全村80%的产品实现订单生产,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内的产品达到80%。

建立行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经纪人队伍,创新村民各类经合组织,使村民参加各类专业经合组织的达100%,带动村民收入增长率达到21%。

生活宽裕:

确保全村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持续高于全旗平均水平。

力争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6年翻两番。

规划至203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河西村全部实现“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村民低保、社保参保率达100%;

村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100%,到2020年青壮年村民均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术,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100%;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100%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乡风文明:

制定“村规民约”,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秩序良好,村民安居乐业,团结和谐,村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100%;

无法定抚养人的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救助比例达100%;

在村委会建设综合活动室,在村东北侧规划健身活动场地。

村容整洁:

村民住宅充分体现地区特点和节能特点,拥有新型住宅比例达到80%,使用沼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农户占总户数的90%。

村内街道基本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