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617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复习指导与练习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5.简述两宋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店铺增加,道和宅巷之内可以开设店铺;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6.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8.简述交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简述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

简述宋代商业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9.简述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10.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1.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1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13.简述瓦子的盛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杂剧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朝。

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其中的风俗流传至今。

15.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出现于唐朝,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都是词牌;

从宋代开始词的内容开始发生了较大变化。

16.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等。

其中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是苏轼。

简述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对词发展的贡献和词的特点。

17.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18.明代以后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另外还有王实甫《西厢记》。

19.《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0.史学两司马”指的是司马迁和司马光,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21.简述《资治通鉴》名字的由来及其含义。

22.分析宋词和元曲兴盛的原因。

23.简述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24.简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基本情况及其作用

25.宋元时期中国哪些发明创造输往西方,传往亚洲各国的又有哪些技术?

这有什么意义?

26.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7.分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知识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有学者认为:

“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B.热闹的瓦子C.景德镇的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3.随着宋代商业活动的发展,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五铢钱B.瓦子C.交子D.会子

4.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6.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

A.康乾盛世的出现B.科学技术的突破C.外贸易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

7.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A.海河流域B.淮海流域C.长江流域D.钱塘江流域

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A.唐朝B.南朝C.北宋D.南宋

9.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

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

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A.北方已不适合居住B.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C.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D.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0.2019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我国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开放的又一大手笔。

回顾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秦汉魏晋经隋唐宋元,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转移方向?

A.从东南向华北B.从西南向西北C.从东北向西南D.从西北向东南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1.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2.有学者指出: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3.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

A.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B.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C.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D.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13.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

14.“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

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15.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

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特点:

豪放风格;

成就:

文学家、书法家;

经典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16.随着城市的繁荣,东京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不绝,还有热热闹闹的“瓦子”。

下列能够为此提供历史证据的是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瓦子(舍)在城市出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的出现

A.《秋郊饮马图》B.《百子嬉春图》C.《清明上河图》D.宋代《货郎图》

17.右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8.下列邮票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发明时间为“汉代”的是

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

19.在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A.黄帝B.汉高祖C.隋炀帝D.唐太宗

20.南宋诗人陆游说: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1.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2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2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D.明朝时期

24.右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5.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26.有学者指出: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27.下列诗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苏湖熟,天下足。

28.右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29.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470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