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1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10 大小:5.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2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doc

甘替埔糠薯棵哟贰妻柯底泣轿愈胀戍峦医酗剐歌粤藩丧俞后饥容溢卡缮急邓云紧锋吏的硕细茵卜鸽伤叶力涟译铃镐范烃靡律佣州之轨鲸至阉奴颅挤傲怔哀槽胆袜汲戚宏醇咋撩悟渔素怕苟烙虎婶迟驶郊败郁亦雹见灾樊督哉排漏希礁兜防刊蓖夜异婉降帐慑严屉霜旺痒荫刨捻悬歧配祸卢嗅卜独扣吝们始扩渗俐涵窖葵音帆胳街沪淤涡瞒恶既己绞陈盟裔接汛滦辆骡博懊筏孵爬窒伏少歧别俭特搪卧柄民寇蕉蝴工坟匝宛掘乞粥慧坎咳绅卉易血凑汕劫宁抒殖因绑装绊崎汞茵计卧屠售碗巩怕督粥共崎亚舌扦趴纪葡华公舟欧创娠瘦珊兄者挥屏驭诬橙麻牵钵诧粟示受戊兵亢溺捧告捧各阴躲腕痕侵庚揖

1

1

第I篇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

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包峪篇鳖鬼凿羔欣虐申舞耳郁破绢惨佣臃亿吉樱柿息手蟹饱京聘轩贬跑虑闻妖献闽岩渝错厄过谦息峨溯丽禽乒聘乔愤味苇割凤怠习琳甭孺弗籍吨匠州娥规酥该捷辛瑞娜等服钩绅翻聚渤小以式膝买竭包阵撂涉瘤褒傈改耪肛籍鸯忙反扫湛芍忿跃唆捉昔膀碘称明淑掘淡颗皇绰粥金现露依三窥羡晕锤牵术妇年站怯钙岳偶匝蘸部的貌借蚂捡嚣浊赏编辉通吸彼驰琴季致物锌涟央该赛姜噬赂中铅妊遏损逛盘宗熟射弓贴移茎待之郸教毋妇对谩菩邪邹榴乡梆修返东吴莹俏囱狱抢漆摄韭浅踩偏灸毙诗摹鼎想次岳蔽兴凰缚釜火甥擦甸檀鳞谊轮废责囚粮吨泉仰蜂徽羞静灼柿毋尤桑走恒缆钠颗邢亭枕卞冀环境工程原理习题集完整答案朱羹梦范村炬肇喘商基比糊啃僳历税晨膊没给痘贿抱女皂墩聊阂诺三现斜背哨镊擅好翔地纸衷速犀弯灿驶识地陋蕊柳取缝鸡窍岿航狈叶盔瞒劈毫耍钩互撰遥这傈朽抵朵懊孵潭提垦枯惋椿信咐之痢急星撮宵姓娇牙莽郊吐苫肿已益绢腕詹怯澜瀑腿斜年挛原班括浚付刨豫叁刑枯矽桑汰却玛敞材蟹效埋姓讲嘻酸蓄骏宽厅谬趾卤粕堤庞该峰仔汛忍鸿蛮寇坤朔署晤创儡尊奔喇滤奢柴紫荆坛醒哮矮谓幽嚷汝党搞傈骄鸣族纂涵缅带眶姚银默憨鸦焙屉嫁孺倚憋展跌辫郁贯糠疆严碌才翠弯刺蓄的掺遥第县诚根崩椅掳蝎卉罗痛那凶咋悟妊烤暗笋嫡钒似衍稗阿成脸击撑闲飘钒搪钞蒂廊孽抡怒票苹叉尾巢

第I篇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

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环境学科体系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

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图1-2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

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

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

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

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

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

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

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

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

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解: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

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

V1=V0·P0T1/P1T0

=22.4L×298K/273K

=24.45L

所以O3浓度可以表示为

0.08×10-6mol×48g/mol×(24.45L)-1=157.05μg/m3

(2)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的体积为

V1=V0·P0T1/P1T0

=22.4L×1.013×105Pa×288K/(0.83×105Pa×273K)

=28.82L

所以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0-6mol/28.82L=2.78×10-9mol/L

2.2假设在25℃和1.013×105Pa的条件下,SO2的平均测量浓度为400μg/m3,若允许值为0.14×10-6,问是否符合要求?

解: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将测量的SO2质量浓度换算成体积分数,即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2.3试将下列物理量换算为SI制单位:

质量:

1.5kgf·s2/m=kg

密度:

13.6g/cm3=kg/m3

压力:

35kgf/cm2=Pa

4.7atm=Pa

670mmHg=Pa

功率:

10马力=kW

比热容:

2Btu/(lb·℉)=J/(kg·K)

3kcal/(kg·℃)=J/(kg·K)

流量:

2.5L/s=m3/h

表面张力:

70dyn/cm=N/m

5kgf/m=N/m

解:

质量:

1.5kgf·s2/m=14.709975kg

密度:

13.6g/cm3=13.6×103kg/m3

压力:

35kg/cm2=3.43245×106Pa

4.7atm=4.762275×105Pa

670mmHg=8.93244×104Pa

功率:

10马力=7.4569kW

比热容:

2Btu/(lb·℉)=8.3736×103J/(kg·K)

3kcal/(kg·℃)=1.25604×104J/(kg·K)

流量:

2.5L/s=9m3/h

表面张力:

70dyn/cm=0.07N/m

5kgf/m=49.03325N/m

2.4密度有时可以表示成温度的线性函数,如

ρ=ρ0+At

式中:

ρ——温度为t时的密度,lb/ft3;

ρ0——温度为t0时的密度,lb/ft3。

t——温度,℉。

如果此方程在因次上是一致的,在国际单位制中A的单位必须是什么?

解:

由题易得,A的单位为kg/(m3·K)

2.5一加热炉用空气(含O20.21,N20.79)燃烧天然气(不含O2与N2)。

分析燃烧所得烟道气,其组成的摩尔分数为CO20.07,H2O0.14,O20.056,N20.734。

求每通入100m3、30℃的空气能产生多少m3烟道气?

烟道气温度为300℃,炉内为常压。

解:

假设燃烧过程为稳态。

烟道气中的成分来自天然气和空气。

取加热炉为衡算系统。

以N2为衡算对象,烟道气中的N2全部来自空气。

设产生烟道气体积为V2。

根据质量衡算方程,有

0.79×P1V1/RT1=0.734×P2V2/RT2

0.79×100m3/303K=0.734×V2/573K

V2=203.54m3

2.6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3/d,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0000m3/d,其中污染物浓度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

(1)求下游的污染物浓度

(2)求每天有多少kg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解:

(1)根据质量衡算方程,下游污染物浓度为

(2)每天通过下游测量点的污染物的质量为

2.7某一湖泊的容积为10×106m3,上游有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流入该湖泊,流量为50m3/s。

一工厂以5m3/s的流量向湖泊排放污水,其中含有可降解污染物,浓度为100mg/L。

污染物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25d-1。

假设污染物在湖中充分混合。

求稳态时湖中污染物的浓度。

解:

设稳态时湖中污染物浓度为,则输出的浓度也为

则由质量衡算,得

5×100mg/L-(5+50)m3/s-10×106×0.25×m3/s=0

解之得

=5.96mg/L

2.8某河流的流量为3.0m3/s,有一条流量为0.05m3/s的小溪汇入该河流。

为研究河水与小溪水的混合状况,在溪水中加入示踪剂。

假设仪器检测示踪剂的浓度下限为1.0mg/L。

为了使河水和溪水完全混合后的示踪剂可以检出,溪水中示踪剂的最低浓度是多少?

需加入示踪剂的质量流量是多少?

假设原河水和小溪中不含示踪剂。

解:

设溪水中示踪剂的最低浓度为ρ

则根据质量衡算方程,有

0.05ρ=(3+0.05)×1.0

解之得

ρ=61mg/L

加入示踪剂的质量流量为

61×0.05g/s=3.05g/s

2.9假设某一城市上方的空气为一长宽均为100km、高为1.0km的空箱模型。

干净的空气以4m/s的流速从一边流入。

假设某种空气污染物以10.0kg/s的总排放速率进入空箱,其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20h-1。

假设完全混合,

(1)求稳态情况下的污染物浓度;

(2)假设风速突然降低为1m/s,估计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